对于巴生港而言,这算得上是一出因集装箱运输市场格局突然变化而导致的“悲剧”。

北纬03.00°,东经101.24°。巴生港,马来西亚。

这样起笔,不知能否挑动读者的神经,产生一种如观影或阅读小说时的代入感和急迫感——这座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北侧,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的全球第十一大集装箱港口(2016年),到底怎么了?

急降15.1%巴生港拉响“防空警报”!

2017年第三季度,巴生港集装箱吞吐量较上一年同期急降15.1%,仅为281万TEU。这一数据,是法国航运咨询机构Alphaliner在对全球200座港口中75%的集装箱码头进行调查后,统计得出的。

与巴生港形成鲜明对比,其主要竞争者——新加坡港和丹戎帕拉帕斯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速分别达到9.9%和13.0%。同时,调查所涉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7.7%,高于前两个季度同比增速(第二季度同比增长7.4%,第一季度同比增长5.8%),为七年来峰值。

从所示数据上看,我们似乎无法将巴生港与马六甲海峡“老牌”枢纽港这样一种标识联系到一起。全球货量增势明显,但见巴生港,为何“疮痍满目”?

这还要从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谈起。

2017年4月1日,航运联盟重组运营,随各家班轮公司调整部分挂靠港序一同出现的,是东南亚地区枢纽港格局发生的戏剧性变化。丹麦海事咨询机构SeaIntel就此总结:“以亚洲-欧洲航线(包括远东-北欧航线和远东-地中海航线)为例,航运联盟(2M、OCEAN Alliance和THE Alliance)更愿意使用新加坡港和丹戎帕拉帕斯港作为它们在马六甲海峡的转运枢纽,于是,巴生港的地位日渐式微,致其港口业务遭到重创。”

SeaIntel的简短评论,道出巴生港的危机情势。其中原因,只字未提。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稍加展开。但在此之前,有一个细节很值得品味。在英文中,“Ditch”一词含有“抛弃、摆脱”的意思,多用于口语表达,在描述某段情感结束时,经常被用到。媒体人向来谨慎选词。当有业内知名媒体将该词与巴生港的困境做出一定联系时,我们可以从中体会,此间被添加的戏谑成分——巴生港,渐被一些班轮公司无情抛弃,就好像它们之间的某种友好突然终止,甚至显得敌对。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