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获悉,上海振华重工与西井科技联合研制出了全球首台自主驾驶无人集装箱跨运车,在码头实测阶段,其自主作业的准确率几乎达到100%。一家国际航运大企业正在与振华重工洽谈合作,计划将这种装有人工智能系统的港口大型装备推向欧洲市场。我国一些集装箱码头也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使用“上海智造”无人跨运车。

人工智能淘汰原有技术

跨运车是一种在集装箱码头前沿和堆场之间搬运并堆码集装箱的装卸机械,高10余米,有6个大车轮,驾驶室位于车身顶部。作业时,专业人员驾驶跨运车往返于码头前沿和堆场,行驶到集装箱的上方,放下吊具抓住箱子,随后驶往堆场放箱。振华重工总裁黄庆丰介绍,全球现有500多座集装箱码头使用跨运车,其中自动化跨运车占比低于5%。这是因为,目前自动化跨运车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磁钉导引或基站导引,外设装置的成本很高,而实际作业效率比较低。作为一家重视科技创新的港机龙头企业,振华重工一直在探索新的技术方案。

去年,他们接触到了上海一家人工智能创业企业——西井科技。2015年5月创立以来,西井科技的研发团队已有近50人,其中约80%是海归硕士或博士,不乏毕业于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巴黎中央理工学院等名校的青年才俊。这个创业团队将自主研发的芯片、算法等产品应用于港口行业,实现了智能识别理货,让国内一些集装箱码头的理货员告别风吹日晒的艰苦环境,进入办公室成为白领,只要监控人工智能系统的运行即可。

人工智能还能用于港口行业的哪些环节?2016年底,西井科技在采集、分析了集装箱码头用户的需求后,决定研发港区内集装箱卡车的无人驾驶技术方案。由于对港口行业已有深入了解,经过大半年努力,他们就开发出一套机器学习算法,并将其与芯片、通信模块等硬件结合,构成了无人驾驶集卡的“大脑”。“眼睛”则是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拥有“大脑”和“眼睛”后,集卡能模拟人的驾驶行为,在港区内自主完成行驶、避障、在装卸点准确停靠等操作。

关注到这一研发动向后,振华重工管理层很快意识到:这很可能是自动化跨运车的有效技术方案。“港口行业比较封闭,但我们一定要有开放的心态,与高科技企业积极合作。”黄庆丰说。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