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大的10个港口,有3个就在粤港澳大湾区,这就说明这里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个经贸航运中心。”4日,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黄友嘉做客大公文汇两会访谈,他建议,要改善港人在内地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香港和内地的融合发展。

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增进两地融合

本次,黄友嘉也带来了关于如何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议。他表示,大湾区有足够规模,人口超过6000万,且面积较大,与此同时,整个产业结构也较为完善。如果能更好地融合,将来在经济上会大有作为。

“将来,世界上国际上的竞争,不在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区域和区域之间的竞争,大湾区具备的条件是好的。”黄友嘉提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提供成熟的资本市场和高端专业的服务业。内地方面,深圳有创新科技的优势,整个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较好,同时还包括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其他产业。促进地区融合,湾区的概念最适合不过。

建议扩大及新建口岸,两地融合最关键是人流

此外,为增进两地融合,黄友嘉还在建议中提到,要提升粤港两地通关措施,扩大及新建各口岸容量,同时提出要取消一周一行安排,不限制深圳及大湾区内地居民往来香港次数。在他看来,一周一行的规定或许与“水货客”太多有关,但这些过渡性问题也可以有条件的逐步改善,如在口岸附近建立商场,将购买需求集中起来,进而解决这类问题。

“两地融合最关键的是人流,要可以很自由方便地进出。”黄友嘉也鼓励港人到内地工作、念书、生活,定居。“年轻人对自己国家要有更充分的认识,我们国家已经佔全世界GDP比重16%,而且比重还在不断增长。”黄友嘉谈到,香港始终存在劳动力和土地供应不足的局限,如果年轻人能够向外发展,到湾区或内地其他城市,也是一个新的出路。

“如果港人要到内地去工作,整个生活配套都要做好,所以我也提到了医疗、教育、包括养老金的安排。”黄友嘉认为,这有助于增加港人的身份认同感和国民认同感,有机会让港人参军,在内地做公务员等,也会帮助他们认识国情。

黄友嘉表示,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香港连同整个珠三角地区,都为国家做了很大的贡献,未来,如何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抓住机遇,让香港更好的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则需要温故而知新,他相信回溯40年改革开放的歷程,一定会带来更多的新想法,新贡献。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