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拥有深水良港的宁波,被推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由此因港而兴的甬城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在2017年外贸成绩单上,宁波进出口规模位居浙江省第一位。今年上半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54858.2万吨,增长6.5%,其中宁波港域货物吞吐量29098.5万吨,增长4.6%;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1328.4万标箱,其中宁波港域集装箱吞吐量1264万标箱,增长6.8%,增幅位居全球前五大港口首位。

改革开放40年间,宁波从一个沿海商埠小城跃升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和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龙眼”。

7月中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地走访了宁波舟山港、宁波进口商品中心中东欧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北仑芯港小镇等重点项目,了解到当前的宁波在围绕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加快推动进口贸易的同时,也在全市范围内对以往坚实的传统实体制造产业进行转型与升级。

尤其是2015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宁波以制造强市立本,并瞄准了智能经济的发展方向,通过推动实体经济的跨越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7.3亿元,同比增长7.8%。

从港口贸易到临港工业,从加工制造到高新智造,改革开放40年间宁波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兴到盛的过程。

中东欧进口贸易成新增长点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宁波依托港口做大做强的外贸发展模式是出口导向型,这一模式曾在促进国外先进生产要素与国内资源有效聚合方面发挥积极效能,为宁波积聚了发展动能。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宁波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4028.5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出口2574.4亿元,增长8.0%,出口占全国份额的3.43%,进口1454.1亿元,增长17.7%。

然而,在新的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下,宁波的这一格局正在被重塑,加快布局进口贸易,尤其是中东欧进口贸易成为当前宁波探索全新发展驱动力的关键布局。

事实上,这也正是宁波当前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打造4大平台中的核心战略之一。

今年,为推动中东欧进口贸易进一步发展,宁波更是出台了一系列便利化试点的实施方案。

其中,4月20日,宁波市政府发布了《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在财税、海关、检测检疫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便利化举措。6月7日,宁波还向全球发布了“16+1”贸易指数,为各国政府评估“16+1合作”倡议实施效果和政策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在产业与政策的双重推动下,中东欧进口贸易成为当前宁波的新增长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2018年1-6月,宁波对中东欧16国出口增长较快,出口额98.7亿元,增长18.5%。

在宁波进口商品中心的中东欧常年展馆内,记者看到了来自中东欧国家的商品琳琅满目地陈列在内部的商铺货架之上,不少市民穿梭在不同货架与店铺之中,能够自由选购这些来自中东欧国家生产的商品。

宁波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建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宁波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与宁波保税区的仓库形成了“前店后仓”的架构格局,成为当前宁波发展进口贸易的重要保障。

“接下来,交易中心还将在推动中东欧进口商品进驻商超与新零售的渠道,推动保税区中东欧物流基地建设两个方面发力。”王建明表示,作为华东地区以中东欧为主题的交易中心,其正在创造一个从制度创新到消费创新的道路,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

宁波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宁波作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16+1”经贸合作示范区,未来将进一步充实“16+1”地方合作成果,也将为中国与其他省市参与“16+1”经贸合作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