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连云港港南翼一片热火朝天。

近日,在徐圩港区六港池后方的施工现场,机械轰鸣、桩声阵阵,一根根40多米长的混凝土大管桩伴随着施工号令缓缓没入海中,标志着徐圩港区30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的公共配套工程正式起步,成为连云港港综合功能提升、助力临港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风雨兼程四十年,素有“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一带一路’陆海交汇枢纽”之称的连云港港,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英姿勃发。如今,在国家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势下,再次加快了现代化综合大港、区域性国际枢纽港建设步伐。

  从首批沿海港口城市发展起步

1984年4月,连云港市被列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自此,连云港港开启跨越发展之路,在跳出马腰作业区后,相继在主港区开辟了庙岭作业区、墟沟作业区、旗台作业区,逐渐成为初具规模的内外贸综合性港口。2008年,《连云港港总体规划》获得部省联合批复,明确港口岸线100.7公里、入河口段岸线44.5公里,确立由连云、赣榆、徐圩、前三岛、灌河等五个港区组成,正式铺就了当前“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发展框架。

四十年间,连云港港已经由主港区连云港区拓展至赣榆、徐圩、灌河港区,形成了“一港四区”规模发展。港口航道由5万吨级浚深至30万吨级,万吨级泊位从5个增加到70个,最高等级30万吨级,设计能力超1.6亿吨,拥有集装箱、铁矿石、煤炭、氧化铝、散化肥、液体化工、粮食等各类专业化泊位。货物吞吐量由1977年的432万吨扩张至2.3亿吨左右,集装箱业务从零起步,攀升至472万标箱,位居全球百强集装箱港。已建成东、南、北3条疏港通道,连接连霍、长深、宁连、连临等外围高速公路网;国铁直通进港,具备5500吨重载大列运行能力;内河航道直接联通淮河、京杭运河、长江等水系,“一港四线”的海河联运网正式编织而成。目前,连云港港海向辟有以“海洋联盟”美西南航线、中东波斯湾航线为代表的集装箱航线50多条,陆向开行了国内、国际铁路班列线路,以连云港港口为中转枢纽的服务功能逐渐放大。

  绿色发展注入强港建设新动能

当亚洲最大的豪华客滚船“和谐云港”轮在连云港港69号泊位接驳岸电时,刚刚还在轰鸣的船用柴油机霎时归于寂静。自2010年起,连云港港便成立岸电技术攻关小组,当年10月完成了全球首套岸电设备的安装、启用。多年来,随着岸电设备的推广应用,每年可给连云港港减少二氧化碳排量12万吨,硫化物2000吨,氮氧化物3000吨。

此外,连云港港创新研究,形成了“爆破挤淤”“真空预压”“围堤吹填”“淤泥冻融固结”等多种先进施工技术,大力研发节油、节电、节水等一批节能减排新技术,开发和集成生产、办公、通关、贸易等综合信息系统。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防风抑尘网、皮带机封闭接卸系统以及货垛喷淋、车辆冲洗等设施设备,安装废气回收或处理装置,调整优化港区货种结构,确保港口发展既要增量也要增绿。

凭借在岸电技术推广、两化深度融合以及绿色航运打造等方面的投入,近年来,连云港港成为了全国首个科技示范港、节能减排试点港、首批集装箱铁水联运物联网示范港。今年5月,连云港港再次启动“绿色港口”建设,计划在未来三年时间内对能源结构、污染防治、绿色运输、生态环保等方面再下苦功,为强港建设注入新动能。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