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是临江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可以说,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城市经济发展由“内向”转为“外向”的见证者。  在张家港港务集团码头,在这一段2.8公里的码头岸线上,建设有12个万吨级的泊位,整个码头的年吞吐量可以达到6600万吨,但是早在改革开放以前,这里还是一个仅仅拥有两个浮码头的小港口。

外轮驶进张家港对外开放的大门  1968年,张家港运河的入江口,被国家选定为上海港的战备港和分流港,港口发展也一直处于闭塞的状态。直到1982年,改革开放的东风给张家港港吹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当年11月,张家港港经国家批准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成为长江流域最早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第二年5月,港口迎来了第一艘外籍船舶。“日本商人号”,从此以后,外贸船只越来越多。

外轮驶进了张家港对外开放的大门,港口的发展从此驶上了快车道。1996年,张家港创办全国第一个内河型保税区,2000年,张家港口岸拥有对外开放泊位27个,吞吐量2057.5万吨。为了找到差异化发展之路,港务集团开始主攻“木材、煤炭、矿石、件杂货”四大主力货种,并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唯一的全材种木材进口港和全国最大的名贵木材交易基地。

主攻进出口贸易 港口货物吞吐量逐年提升  港务集团码头争做鳌头,其他码头企业也不甘落后,开始主攻羊毛、棉花、肉类等特色货种的进出口贸易,就这样,张家港港口货物吞吐量逐年提升,到2006年,已经成为全国县域口岸第一个亿吨大港。此后,长江流域首条直航东南亚的件杂货班轮航线、前往韩国仁川的集装箱班轮航线相继开启,张家港港一步步发展成长江流域最大的国际贸易商港。

如今,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总遵循,张家港港将集约节约利用长江港口岸线资源,不再用港口吞吐量衡量港口的竞争力,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环保方面的投入,通过信息化手段,智能化寻访等来加大对港口码头企业的监管。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