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整合表现突出

2018年,中国港口行业持续保持总体向好的发展势头,但随着部分重点行业领域持续去产能、沿海港口新码头投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港口行业通过完善功能链、延伸服务链、拓展价值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主动加快由传统的装卸港、目的港向物流港、贸易港、综合枢纽港转型升级,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上港集团就是如此。随着公司可持续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上港集团依托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腹地,辐射整个东北亚经济腹地的主枢纽港地位已经形成,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强化,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上港集团母港集装箱吞吐量自2010年起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并连续两年超4000万标准箱。其中,洋山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42.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 11.3%,占全港集装箱吞吐量的43.9%。2018年12月,洋山四期工程通过国家验收正式运营,各项生产指标均优于预期,展现了无人码头的非凡效率。

又如广州港。2018年,广州港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广州国际航运枢纽能级显著提升。该港持续加大航线开辟力度,2018年新增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12条,巩固南沙集装箱主枢纽港地位,扩大非洲航线市场优势,着力增强亚洲、中东航线市场竞争力;新增增城、花都、重庆3个无水港(内陆港), 新增4条“穿梭巴士”线,海铁联运班列开进重庆、四川泸州,全年完成“穿梭巴士”驳船运输量166.9万TEU,内陆集装箱联运量6.1万TEU,同比分别增长9.7%和16.3%,“水水中转”业务稳步增长,海铁联运深入内陆,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

影响港口收益的另一因素就是港口整合。大连海事大学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匡海波教授表示,2018年可谓迎来了港口整合的热潮。

根据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我国沿海要形成环渤海、长三角、 东南沿海、珠三角、西南沿海5个集合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强化群体内综合性、大型港口的主体作用,形成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8个运输系统的布局。

2018年辽宁省成立了辽宁港口集团;南京港55%股权无偿划转至江苏港口集团;广东省出台以广州港集团和深圳港集团为两大主体的港口资源整合方案;山东省则组建了渤海湾港口集团,与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形成四大港口格局。目前港口整合趋势日益明显,逐步形成了全省整合、央企介入、港航联动的新局面,“一省一港”的格局初步形成,且招商、中远等央企、航运企业背景主体更多参与到港口整合中,长三角港航一体化逐步推进。

有港口企业在年报中指出,港口整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议价能力,有效避免区域内竞争,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但匡海波表示,港口整合可能会对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和分配,收益情况不能一概而论,要从长远来看。周德全也有同样的看法:“短期内可能会促进港口效率的提升,但具体成效还需要看长期。”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