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长江航运产业研究中心研发的“船舶靠泊智能安全辅助系统”在广州港集团南沙集装箱码头分公司一号泊位投入使用,解决了该港口多年来船舶碰撞码头的困扰。

自去年以来,该中心进行研发港-船-机协同一体化安全监测系统。今年5月,靠泊监测系统在广州港集团南沙集装箱码头分公司一号泊位进行硬件安装。

7月3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船舶在中远距离时,由船舶热像引导激光测距仪跟踪定位,当船舶近距离靠泊时,由激光雷达精准定位。

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徐承军介绍,随着港口的高速发展,码头建筑的大规模建设,船舶靠港时间的压缩,起重机装卸效率的提高,船舶靠岸停泊会由于操作不当、环境影响等因素造成船舶与码头或者所靠码头周边已停靠船舶发生碰撞。

徐承军介绍说,该系统根据数据处理算法,控制热像跟踪单元的实时跟踪、图像识别单元的快速识别提取、激光测距单元的快速三维重构,推导出安全靠泊建议和预警信息,而后软件终端接收安全靠泊建议和预警信息并将其显示。该系统采取岸对船主动监测的方式,实现港-船监测、预警、通讯一体化,引导船舶安全进港。

广州港集团南沙码头分公司总经理肖柄林介绍说,南沙港从2014年开港以来,共发生20多起船舶撞上码头事件,2016年和2018年发生两次重大碰撞事件,将码头撞了2个大窟窿。“原来都是靠人工指挥,如今船舶靠泊智能安全辅助系统投入使用后,全靠智能操作,将解决多年来的困扰”。

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说,由于船体高大,观测视野不佳,靠泊角度不佳,船舶失控、失速等原因,导致船头撞上码头的事件在各地时有发生,长江航运产业研究中心瞄准这一难题进行研发。“船舶靠泊智能安全辅助系统”问世,也填补了港-船-机协同一体化安全监测空白。

该负责人说,“船舶靠泊智能安全辅助系统”投入使用,标志着武汉航运中心在人工智能港口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这也是政府推动,整合资源,实现产、学、研结合一个具体实践。武汉长江航运产业研究中心抢占先机,发挥武汉的优势,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借助遥感、遥测等科技手段推动港口智能化,从而推动武汉航运中心航运产业的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武汉长江航运产业研究中心2016年9月挂牌成立。该中心由武汉新港管委会和武汉理工大学共同组建,以促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为目标,建设面向长江全流域航运产业发展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航运产业发展战略决策智库、航运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关键技术协同研发中心、航运产业集成创新与推广基地。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