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年经济、贸易发展和2020年展望

1.2019年世界经贸持续放缓,2020年不确定性将继续增长

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调整期。2010年之后全球经济增速总体上处于下行阶段,2017年出现微弱反弹之后,2018年继续下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10月份预计,2019年经济增速只有3.0%(低于2019年初3.5%的预期),较2018年放缓0.6个百分点,创世界金融危机后新低。

发达经济体减速。发达经济体工业出现技术性衰退,制造业疲软,美国、欧元区、日本制造业PMI分别连续4-11月8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拖累经济增长降至1.7%。其中,美国仍是发达经济体引擎,预计增速为2.4%、放缓0.5个百分点,欧元区经济将增长1.2%、放缓0.5个百分点,日本增长0.9%,与2018年基本持平。

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回落。预计增长3.9%、放缓0.6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印度预计全年保持6.1%-6.2%的增长,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增速有所放缓。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其他金砖国家经济增长均保持1%左右低速。

世界贸易增速大幅下滑。全球保护主义抬头、经贸摩擦愈演愈烈、地缘政治冲突等都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2019年以来世界贸易继续深刻调整。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贸易谈判跌宕起伏,虽然达成第一阶段协议,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全球贸易保护逐步抬头,原有体制、秩序、规则受到冲击,IMF预计全年商品和服务贸易增长1.1%、大幅放缓2.5个百分点。

展望2020年,全球经贸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不利因素明显增多,发展不确定性继续增强,经贸摩擦悬而未决,负面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实体经济衰退加大全球金融风险,全球投资者信心不足,且随着货币刺激政策边际效应弱化,政策空间有限。另外美国大选、地缘政治紧张、民粹主义蔓延、英国脱欧等等,“黑天鹅事件”可能对世界经济增长造成意外冲击,2020年全球整体经贸发展状况将不会有根本性的改观,与2019年水平基本持平甚至进一步下行的风险依然较大。

2.我国经济2019年实现预期增长,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需做出坚实努力

面临世界经济持续放缓、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和食品价格大幅攀升等错综复杂国内外因素影响,通过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年GDP预计增长约6.2%,较2018年放缓0.4个百分点,其中前三季度分别增长6.4%、6.2%和6.0%(如图1所示),运行仍在合理区间。从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

图1 我国GDP季度增速变化

(1)固定资产投资有所放缓,制造业投资创新低

固定资产投资不断下行,民间投资下行更为明显(如图2所示),2019年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3.4万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0.7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其中制造业投资不断触及新低,仅增长2.5%、放缓7.0个百分点,是有分行业投资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最低增速;房地产投资小幅加快,同比增长10.2%、加快0.5个百分点;基建投资稳步回升,同比增长4.0%、加快0.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9.8%,拉动GDP增长1.23个百分点。展望2020年,逆周期调节将继续支撑投资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力增效、环保政策更加理性,减税降费政策逐步显效、营商环境大幅改善、企业融资环境转向宽松;地方政府专项建设债券有望继续加码并加快发行,从而促进基建投资回升。另外5G、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等补短板工程将继续发力,但是房地产市场将面临调整压力。预计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筑底企稳,增速在5%左右。

图2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变化

(2)经贸摩擦影响逐步深化,我国外贸大幅下滑

2019年以来,受到外部世界贸易走弱、中美经贸摩擦升级等影响,1-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额4.14万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2%,其中出口下降0.3%、进口下降4.5%(如图3所示),贸易顺差同比增长28.4%,前三季度外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19.6%,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为减轻关税影响,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商提前出货逐步结束,对双方贸易影响进入实质性阶段,2019年中美贸易下降15.2%;对欧盟、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2.8%和7.5%,东盟超越美国成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增长4.0%,均高于同期外贸总体增速。随着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取得进一步成果。展望2020年,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中美博弈具有长期复杂性,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加深,经贸摩擦的后续影响逐步显现,我国出口面临较大压力;国内方面,生产和需求均存在调整压力,经济增长稳中趋缓,市场需求存在减弱苗头,进口需求难以明显改善,预计2020年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约3.9%(美元计价),其中出口下降3.0%,进口下降5.0%。

我国仍然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在扩大市场开放、完善开放格局、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双边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等方面采取措施,同时我国超大经济规模带来发展优势、强大国内市场提供巨大需求、有力的外贸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我国对外贸易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我国外贸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贸易多元化战略有效落实,稳外贸政策措施坚定有力,对外贸易的发展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图3 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变化

(3)消费形势总体稳定,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

2019年,在外需、投资走弱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发挥着经济增长“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万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1.1个百分点(如图4所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5%,仍然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了达到3.75%。汽车、住房消费逐步趋冷,1-11月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同比下降9.0%和9.1%,对总消费的下拉作用显著。由于房地产市场较为稳定,对与购房相关的居民支出的带动作用明显趋弱,装修装潢、家具家电等销售情况持续偏冷。展望2020年,促消费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就业和收入形势总体稳定、消费短板加速补齐,均支撑消费平稳增长提供支撑,随着各地衔接政策进一步明确,汽车消费有望触底企稳,对消费的下拉作用减弱。消费需求将保持总体平稳运行,综合预计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

图4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变化

综上分析,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依然存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是我国经济具有超大规模性,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供给体系不断优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调控政策仍有一定空间。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国内发展的韧性、潜力和创新活力,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最后一步”做出坚实努力。预计2020年全年GDP增长6.0%左右。

二、2019年沿海港口发展回顾

1.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基本实现原预期增长

2019年沿海港口吞吐量预计将达到91.7亿t,同比增长4.0%(外贸增长4.8%、内贸增长3.2%),基本实现原预期增长(如图5所示),较2018年放缓0.3个百分点,下半年在煤炭、矿石、原油等大宗货类进口增长的带动下,全年走势前低后高。从历史趋势分析,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速增长逐步下台行,“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沿海港口平均增速分别为18.5%、13.5%和7.5%,“十三五”前四年降至4.5%(如图6所示)。随着沿海港口低速增长成为常态,转型升级、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将成为港口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要标志。

图5  2019年沿海港口吞吐量月度增速变化

图6   2001年以来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速变化

(1)港口能源类大宗散货外贸运输保持较快增长

进口煤炭快速增长,港口煤炭运输总体需求平稳。2019年沿海港口煤炭及其制品生产总体较为平稳,将达到16.5亿t,同比增长0.7%左右,继续保持沿海港口第一货类位置。

2019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煤炭需求总体不旺,1-11月全国煤炭消费量约为35.5亿t,同比增长0.8%,火力发电同比增长1.6%,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4.6个百分点。随着先进产能不断释放,全国原煤产量达到34.1亿t,同比增长4.5%,国内煤炭价格逐步下滑,12月中下旬,秦皇岛港动力煤(5500大卡)平仓价格较年初下降约6.4%,煤炭企业、电厂、港口库存均处于较高位置。在此背景下,港口煤炭内贸运输低迷,全年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量预计达到8.03亿t,同比下降1.3%。

煤炭外贸进口呈现“前低-中高-回落”态势,一季度沿海港口外贸煤炭进口增速同比下降7.2%,二季度尤其是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煤炭价差不断扩大(纽卡斯尔动力煤现货价格年内降幅达到35%左右),外贸煤炭竞争力逐步增强,叠加2018年由于政策限制出现低基数影响,港口煤炭进口增速大幅攀升,年末随着进口限制政策的逐渐发挥作用,外贸进口煤炭迅速增长势头有所回落。预计全年沿海港口外贸煤炭进口量达到约2.3亿t,同比增长12.2%。

北方港口煤炭下水格局并未发生较大变化,秦皇岛港、唐山港、天津港、黄骅港四大港口依然占据北方下水港主体地位,唐山港在唐呼线增量继续带动下,煤炭下水实现8.5%增长,所占份额提升至32.6%,秦皇岛港、黄骅港和天津港煤炭下水量同比分别下降6.3%、2.7%和12.5%,三港所占份额均较2018年有所下滑(如图7所示)。

图7 北方港口下水煤炭份额

金属矿石进口和吞吐量小幅增长。预计2019年金属矿石吞吐量达到15.5亿t左右,同比增长1.0%。

2019年以来,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成果继续巩固,在国内基建、房地产等需求的带动,钢铁产量快速增长,钢材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带动矿石价格攀升,年内一度达到120美元/t。1-11月全国粗钢产量9.0亿t,同比增长7.0%,而钢材出口接近6000万t,同比下降6.5%,增产钢铁几乎全部用国内消费需求。由于巴西淡水河谷事故以及澳大利亚飓风等影响国际铁矿石供给,2019年进口铁矿石大幅波动,其中上半年同比下降4.1%,下半年以来随着供给增加,进口增速逐回升,带队全年实现0.8%的小幅度增长。国产矿及库存补充了进口矿不足,1-11月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为7.9亿t,同比增长6.3%,港口进口铁矿石库存一度降至1.15亿t,较年初下降近3000万t。

原油进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在国内加工需求旺盛,预计全年沿海港口外贸原油进口完成4.6亿t,同比增长9.1%,原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72%。2019年以来,国际油价低位振荡,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均值为64美元/桶左右,同比下降11.5%,1-5月,受OPEC减产、美国制裁措施提振,油价强势上涨,最高达到75美元/桶;6-12月,因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石油需求疲软、OECD库存高位运行等因素,国际油价振荡回落,12月中旬为65美元/桶,较年内高点下降13.3%。2019年在恒力石化、浙江石化等投产的带动下,成品油出口实现14.2%的较快增长,原油加工实现了6.7%的较快增长。国内成品油需求总体不旺,汽车消费继续低迷,替代燃料快速发展,预计全年成品油消费量同比增长2%左右,生产化工原料成为主要的方向。国内企业不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原油产量小幅加快,全年产量约1.91亿t,同比增加1.3%,扭转了连续三年下滑态势。

我国天然气需求增势头有所放缓。2019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保持较快增长,但是受到中美经贸摩擦升级、“煤改气”增量规模减小等因素影响,增速较前两年有所放缓,预计全年天然气消费量约31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0%左。预计全年沿海港口液化气天然气进口量超过7200万t,同比增长14.5%左右。

(2)港口集装箱运输平稳增长,中美线增速逐步下滑

预计2019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6亿TEU,同比增长4.5%,略高于原预期,其中国际线增长3.7%,好于预期增速;内支内贸线同比增长5.4%,实现预期增长。分月度看(如图8所示),受春节错期、经贸摩擦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吞吐量增速出现大幅波动,2月增速降至1.1%,而1月和3月增速均在8%左右。虽然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国家采取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4月份之后集装箱量趋于平稳。2019年以来国际线内部结构继续调整,东盟、非洲和中东航线依旧保持较快增长,增速为10.6%、4.9%和5.0%,成为国际航线增长的重要力量;欧洲航线同比增长4.7%,南美航线同比增长4.1%,韩国航线在转运因素带动下增长3.6%;美国航线需求下降3%,大幅放缓,但在空箱调运增长的带动下,前11个月,美国航线同比增长1.0%,较上年同期放缓2.9个百分点,其中随着“抢出口”现象的减弱,11月当月增速同比下降10.0%;近洋日本航线同比下降6.1%。受中美经贸摩擦以及中国香港局势双重影响,中国香港航线继续10.9%的大幅下滑。

图8  2019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变化

集装箱铁水联运保持快速增长,增速较前几年有所下降。2016年以来,沿海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19年1-11月份,沿海港口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465万TEU,同比增长16.1%,其中青岛港和宁波舟山港居前两位,7个主要集装箱铁水联运港口同比增长约10%;上海港和北部湾港成为2019年发展新亮点,双双突破10万TEU。上海港与中远海运集团、上海铁路局合资成立了上海港海铁联运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海铁联运业务,海铁联运业务增长较快,全年预计完成14.5万TEU;受长江三峡通航能力饱和影响,三峡船闸平均待闸时间高达93.4h,船舶拥堵显现十分明显,下半年过坝需求呈现下降现象,而且随着2020年船闸检修工作来临,过闸能力进一步受限,部分货源选择其他运输通道和路径,部分内陆货源选择中欧班列,成为运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重要因素。另一部分货源通过南向通道从西南沿海的北部湾港等港口分流,今年前11个月北部湾集装箱铁水达到近12万TEU,较2018年全年仅2万TEU上了一个台阶(如图9所示)。

图9 沿海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万TEU)

2.港口建设投资继续下滑,码头能力适应性维持在适度超前水平

近年来,沿海港口吞吐能力适应性总体处于适度超前状态,一方面港口吞吐量增速放缓,另一方面资源整合不断推进,成为大势所趋,在提升码头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促使港口建设节奏更趋于理性,沿海港口建设投资连续7年下滑,预计2019年沿海港口建设投资预计约465亿元,同比下降4%左右,全年净增沿海万t级泊位约60个,码头能力适应性与2018年基本持平,继续维持在适度超前区间内(如图10所示)。

图10 沿海港口吞吐量能力适应性变化

3.港口转型发展带动资本市场表现良好

2019年,尽管港口吞吐量增速有所放缓,但主要港口上市公司盈利实现快速增长,各港口上市公司在做精主业的同时不断进行多元化业务拓展,进行上市公司层面的整合重组。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港口板块合计净利润增长达到29.5%,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2%(见表1)。净利润大幅增长,一是来自于资本市场层面的整合重组,比如深赤湾A与招商港口的合并报表,导致盈利大幅增长影响;二是在前几年港口资源整合和转型发展的各项举措带动下,主要港口服务提升、经营业绩有所改善,如上港集团、宁波港、大连港均呈现较好发展态势,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32.4%、21.7%和22.4%,而且随着盈利增长,前三季度码头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毛利率改变连续10年下降趋势而明显上升(如图11所示)。

表1  2018-2019年前三季度上市码头公司净利润变化  亿元

图11 码头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毛利率变化(前三季度数据)

2019年CPSI(港口A股上市公司股价)基本与大盘同步振荡走势,上半年在大盘指数回升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重要战略举措实施的共同带动下,港口板块走势大幅攀升,4月中旬CPSI增长至92点,较年初增长接近60%。之后指数振荡下行,8月份之后走势弱于大盘,至12月CPSI比年初增长9%,但全年整体走势弱于大盘(如图12所示)。

 图12 CPSI与上证综指相对变化(均以2019年1月2日为100点)

4.港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

(1)交通强国、一流港口建设引领港口发展

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要求强化港口的综合枢纽作用,整体提升港口高质量发展水平,以枢纽港为重点,建设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经济高效、支撑有力、世界先进的世界一流港口。

(2)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降成本持续发力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的通知》,共提出简化单证,优化流程、提高通关效率,提升口岸信息化,降低口岸收费等4个方面具体措施。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应用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实现口岸单证全面电子化,全面实现集装箱进、出口业务全程无纸化服务功能。蛇口集装箱码头开出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采用新技术能够降低税收风险、简化开票流程、提升客户体验、优化发票管理模式、提升整体使用效率。二是降低港口收费。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2019年降低涉企收费重点措施,要求降低货物港务费、引航费等港口收费标准,减并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各地港口加快落实,山东港口、宁波舟山港、厦门港口深入贯彻落实减税降费部署,进一步清理规范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下调货物港务费、港口设施保安费、引航(移泊)费、航行国内航线船舶拖轮费的收费标准。天津、上海等地退付港建费地方留存部分。

(3)港口资源整合、一体化继续推进

沿海各省港口资源整合基本形成了“一省一港”格局。2019年海南省与中远海运集团合作,共同推动建立港航合资公司,作为省级平台推动港口资源整合。招商局正式入主辽宁港口集团,5月招商局持有辽港集团股权份额提升至51%,获得控制权。天津市委赋予天津港集团港区统一管理权限,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不断完善港口管理体制,推进东突堤集装箱码头资源整合,成立新的天津港集装箱码头公司。河北唐山港口实业集团和曹妃甸港集团战略重组为唐山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港口资源整合加快推进,港口集团挂牌成立,整合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此外港口整合步伐逐步由沿海向内河加快推进,江西省将正式组建省港口集团,做好港口资源整合基础工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相继发布,进一步促进区域港口合作发展。

(4)港口绿色平安发展加快推进

一是推动清洁能源使用,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共同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岸电标准、建设、售电等方面。长江沿线港口启动岸电全覆盖建设。二是落实低硫油公约,印发《2020年千秋船用燃油限流令实施方案》推2020年起进入我国管辖水域以及内河水域的燃油含硫标准进行规定。三是管控长江岸线资源利用。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起草了《关于严格管控长江干线港口岸线资源利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优化已有港口岸线使用效率、规划的港口岸线总规模只减不增、严控危险化学品码头岸线、严控工矿企业自备码头岸线。四是持续推进防治船舶水污染专项整治以及长江非法码头清理整治工作。五是推进多式联运工作,1-11月全国港口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13.1%。六是交通运输部印发《港口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管控指南》要求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组织落实好港口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管控工作,重点加强重大风险的辨识管控。

(5)推动自贸区建设与自贸港探索

年内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山东、河北、江苏、安徽、黑龙江、新疆),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支持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海南三亚等邮轮港口海上游航线试点的意见》,先期在海南三亚、海口邮轮港开展中资方便旗邮轮无目的地航线试点。 

(6)运输结构调整加快推进

一是港口运输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北方港口基本停止了汽运煤集疏港运输,另外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环渤海地区、山东省、长三角地区的沿海主要港口和唐山港、黄骅港共17个港口的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公路疏港比例由2017年的67.9%下降至2019年三季度的51.4%,下降了14.5个百分点;铁路和水路疏港比例由31%增长到42%,增长了11个百分点。二是积极加快铁路与港口连接线、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进度,打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实现铁路干线运输与重要港口、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等的高效联通和无缝衔接。

(7)码头自动化快速推进

天津港推进集装箱堆场自动化升级改造,由自动化轨道桥吊装至无人驾驶电动集装箱卡车,再运送至码头前沿,整个作业过程紧密衔接,运转高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二期投产运营,即在以往的港口自动化应用场景下,还实现了陆侧装卸社会集卡的全自动化,从而做到了从装卸船到收发箱整个作业流程的全自动。黄骅港完成中国首例煤炭港口无人化作业,实现全流程远程操控,成为我国首个实现全流程远程作业的煤炭港口,此外广州港南沙四期正大力推进自动化码头建设。港口自动化码头建设加快推进的同时,各港口还需从成本、效率层面加强考虑,有序、合理推进码头自动化进程。

三、2020年沿海港口发展展望

结合国内外经济贸易形势及港口发展趋势分析,预计2020年沿海港口生产主要指标仍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较2019年略有减缓。

1.港口吞吐量稳步增长

2020年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依然存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港口生产是国民经济运行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直接反映,基于对世界经贸形势以及我国经贸发展趋势的判断,综合煤炭、钢铁、电力、石化等重要行业发展特征,并结合港口自身发展趋势,综合预计2020年沿海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3.5%左右,增速较2019年有所减缓。

2.大宗散货生产有所减缓

(1)煤炭下水小幅增长、进口将基本持平

一是2020年根据十三五规划目标,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GDP总量翻一番目标,需要经济保持在5-6%的增速,经济增长仍将保持一定的韧性和速度要求,与之相关的工业生产和经济活动带来煤炭运输的平稳增长。二是2020年是“蓝天保卫战”运输结构调整铁路三年增量计划最后一年,根据预期目标煤炭铁路运输量将增加6000-7000万t,其中浩吉铁路增运大概3000万t左右,可能会对港口下水煤炭和进口煤炭均有一定的替代分流作用,北方主要的煤运通道大秦、瓦日、唐呼线将消耗5000万t左右的煤炭增量,考虑到运输能力和运输成本,对应港口下水增量的重点仍然集中在唐山港;三是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继续保持4-5%的增长,电力装机的结构变化逐渐朝着绿色低碳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持续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电煤消耗将继续保持低速稳定增长。

总体看,预计2020年煤炭消费将保持基本平稳,全国煤炭市场供应总体平衡,北方港口煤炭下水能力和通道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对煤炭的保供作用越来越大。综合预计2020年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量同比增长2.5%左右,且重点增量集中在唐山港。预计煤炭进口将趋于平稳,港口煤炭进口量将与2019年基本持平。综合分析,2020年沿海港口煤炭吞吐量同比增长2.4%。

(2)矿石进口微幅增长

我国粗钢生铁消费仍处于峰值平台期,2020年考虑到国家逆周期调节政策落实落地、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国内需求以及钢材出口将促进粗钢产量将小幅增长。2020年国际铁矿石供给将总体宽松,铁矿石价格承压,不利于贸易商炒作行为,同时影响国内矿的生产,另外随着废钢在整个炼钢流程应用的增长,综合废钢比将有所增长,对于铁矿石需求造成负面影响。港口库存降至1.2亿t左右,较历史高位下浮4000万t,有一定补库存动力。综合分析,预计2020年沿海港口铁矿石进口同比增长1.0%,金属矿石吞吐量同比小幅增长1.3%,主要依靠其他金属矿石增长带动。

(3)原油进口稳步增长

总体来看,在不发生大规模地缘政治冲突的情况下,2020年原油供应过剩的局面仍将延续,布伦特原油均价57-67美元/桶。2020年炼油工业以消化存量产能为主,国内炼油能力平稳增长,全年新增净产能2450万t,产能增长明显低于2019年,增量主要来自于国营炼厂。在汽车产销继续下行的背景下,成品油消费持续承压,同时随着燃油效率、以及新能源的替代增强都将对成品油消费造成不利影响。2020年成品油出口依然保持旺盛,同比增加10%。2020年“煤改气”将继续推动我国天然气需求平稳增长,综合分析,2020年沿海港口石油及制品吞吐量同比增长4.5%。沿海港口原油进口同比增长5.5%、液化气天然气进口同比增长10%。

3.集装箱保持稳定增长

我国经贸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增强。世界经济发展动力减弱,全球经贸摩擦逐渐从双边关税领域扩大到科技、金融、投资、人才交流等领域。同时,主要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复杂多变,地缘政治风险正在集聚累计,叠加2020年主要国家政治大选,市场波动因素进一步放大。国内方面,经济增长稳中趋缓,市场需求存在减弱苗头。但是支撑我国经济和外贸发展的有利条件仍然较多,超大经济规模带来发展优势、强大国内市场提供巨大需求、有力的外贸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我国对外贸易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国内消费仍然基本稳定,投资企稳回升。结合对世界及我国经贸形势分析,预计2020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3.5%,其中国际线增长2.0%,美国航线预计出现较大下滑,“一带一路”国家航线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内支内贸线增长5.0%。

4.港口建设投资继续维持理性节奏

2020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大,调控政策仍有一定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沿海港口吞吐量维持低速增长,港口资源整合逐步到位,投资决策将更加审慎。沿海港口建设投资已经连续7年放缓,但总体能力适应性仍处于适度超前区间,未来港口建设重点领域应该集中于增强集疏运通道能力、疏港铁路建设、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等方面,并在重点领域合理提升码头技术设施能力。

2020年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继续推进,随着议价能力的提升,港口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话语权,有利于效益的提升,同时运输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公转水”,带动港口及相关多式联运业务发展。但同时,国家大力推进改善营商环境工作,推动降低进出口环节费用,可能会对港口收费造成较大影响;2019年码头公司盈利快速增长部分得益于资本性盈利,如深赤湾A整合招商港口带来的资本性盈利大幅增长,2020年非主营业务利润增长难以延续2019年,码头公司盈利水平还取决于业务结构、服务水平以及资本运作能力等各个方面,综合判断,港口总体盈利维持2019年水平将较为不易,不同码头公司在业务结构、服务水平、盈利能力、资本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性将逐步显现,各码头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分化将有所扩大,码头业务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大概率与大盘持平。

5.2020年港口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

(1)通过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推动沿海港口高质量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紧要之年,更是为“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基础的关键之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的印发,为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港口、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是近期应尽快增加以港口经济贡献、口岸效率、绿色发展等为核心的港口评价体系,强化指标引领作用,摆脱对吞吐量、建设投资和码头效率的过度追求,同时摆脱部分港口以税收和直接经济效益评价港口、甚至排斥港口发展的现象。据新华社与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2019年联合发布《中国港口高质量发展报告(海港篇)2019》,22个沿海主要港口综合得分最高水平为9.19分,平均水平为7.26分,最低水平为5.83分。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青岛港在沿海港口中整体处于领先水平,黄骅港煤炭在大宗散货中处于领先水平。随着中国港口地位的提高,海外舆论高度关注中国港口业发展,新华社首份《中国沿海港口国际声誉研究报告》显示,上海港、宁波舟山港、青岛港、天津港、深圳港、广州港、大连港、厦门港、唐山港和日照港位于沿海港口国际舆情声量前10,上海港、宁波舟山港、青岛港、深圳港、广州港、大连港、厦门港、唐山港、日照港和天津港位于国际美誉度前10。二是要结合交通强国试点工作,从沿海港口中选择条件基础较好、特色突出的综合性港口、集装箱和大宗散货专业化港口,开展“世界一流港口”试点,在行业内形成标杆示范。三是要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口岸监管和政策创新试点,开展自由贸易港试点示范(如表2所示)。

表2  2019年全国沿海港口综合排名

(2)进一步做好沿海港口“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第一个五年期。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面临新时代、新阶段,新矛盾、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新目标、新任务等一系列新情况,沿海港口将在一流港口建设的指引下,继续夯实发展基础,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发展大局,深化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潜力,推进科技兴港,打造发展引擎。

(3)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本增效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出整治物流领域不合理收费,2020年底前进出口单个集装箱常规收费压减至400美元以内。一方面沿海港口需要通过信息化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港口效率、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在继续港口规范港口收费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口岸进出口环节收费加强研究分析,合理降低相关费用。

(4)运输结构调整继续推进

2020年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煤炭、矿石等大宗物资运输对港口集疏运体系的要求不断提升,势必对现有港口生产造成影响,沿海港口必须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完善集疏运体系,配合推进集疏港铁路建设,提前制定应对方案,采取应对措施,避免短时间对生产业务造成较大冲击。沿海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将继续保持较好势头,预计将实现12%的增长,达到约585万TEU(如图9所示)。

(5)“自由贸易港/区”创新政策有所突破

2019年国家在原有“1+3+7+1”自贸区格局的基础上,新增山东、河北、江苏、安徽、黑龙江、新疆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2020年,以海南、上海等为代表的“自由贸易港/区”将在海运开放政策、船舶注册登记制度等制度创新方面更加突破,沿海港口作为“自由贸易港/区”最为重要的实体依托将在扩大。

(6)港口资源整合继续推动

目前,我国沿海省份的港口资源整合实现阶段性目标,基本形成“一省一港”的格局,未来3-5年,新的港口格局带来的影响将逐步加深,对于市场规制、行业治理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港口资源整合带来的业态变化,全产业链集中度将逐步提升,原有经营方式与竞争格局改变,同时在港口资源整合中,招商、中远等央企、航运企业背景主体更多的参与其中,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整合、合作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联动的同时,逐步横向扩展范围。未来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趋势,大区域港口整合动力、困难以及实施的必要性、科学性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