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米!刷新最大吃水记录,南京港“大船深水”再升级
10月22日15时,在长江引航中心7名引航员的接力引领下,历经21个小时航行,吃水达11.8米的中国籍散货船“蓉达上海”轮安全靠泊南京港,刷新了南京港开埠以来进港船舶最大吃水历史记录,助力南京港“大船深水”迈上新台阶。
据悉,“蓉达上海”轮,船长199.98米,船宽34.00米,最大吃水11.80米,本航次载运56450吨铁矿石从舟山开往南京卸货。这是南京港首艘吃水达11.8米的进港船舶,也是南京市启动进出南京港船舶吃水提升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标志着南京港进港船舶吃水标准从11.60米进一步提升至11.8米,在加快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当前,长江正值枯水期,水位较往年偏低,部分航道水深变浅,航道宽度变窄。“蓉达上海”轮本航次进江吃水11.8米,已接近本船满载吃水,船舶操纵能力受到极大限制。为保障该轮安全进港,南京引航站精心谋划,周密部署,会同海事、交通局、航道、港口、代理等相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船舶进江安全保障方案。召开船前会议,组织引航专家仔细研究航道和码头前沿水深变化,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实施“一船一策”,详细制定引航方案和应急预案,结合近期天气、水位、潮汐等因素,确定最佳进港时机,选派技术精湛的引航专家团队执行本次引航任务,安排业务领导跟船进行现场指导。在引航过程中,在长江引航中心的统一调度及海事部门全要素水上“大交管”的服务保障下,引航团队密切与沿江VTS沟通联系,加强团队配合协作,时刻关注航道水深变化,及时调整引航计划,谨慎操作,克服寒潮大风、通航密度大、嘶马湾、尹公洲航段狭窄弯曲等诸多艰难险阻,最终安全顺利抵达南京港。
今年以来,南京引航站主动担当,自我加压,迎难而上,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课题研究,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开展11.6米船舶进出南京港实船试验工作,先后引领6艘11.6米吃水船舶安全进出南京港,不断积累完善工作经验,稳步提升进出南京港船舶吃水,助企降本提质增效,助企畅享长江黄金水道“寸水寸金”深水红利。此次“蓉达上海”轮安全靠泊南京港,刷新南京港到港船舶最大吃水记录,标志着南京港“大船深水”又一次升级蝶变。据测算,南京港进出港船舶吃水由11.36米提升至11.8米,海轮单航次可多装载3000至5000吨货物,每年可为腹地企业节省物流成本约4000至5000万元,对南京外贸经济发展、巩固和提升南京长江中下游江海转运主枢纽港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南京引航站将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铸牢主角意识和担当意识,深入践行长江引航中心“八项服务承诺(2023版)”,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提升引航服务能力,释放长江深水航道“黄金效能”,为加快推进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贡献长江引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