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塞港升级,带动运价上涨!
海事服务网CNSS获悉,欧洲北部主要港口塞港情况持续恶化。分析师指出,在贸易冲突的背景下,海运受阻可能蔓延至亚洲和美国,并进一步推高运价。
近日,包括地中海航运(MSC)和达飞轮船(CMA CGM)在内的多家船公司宣布,将于2025年6月实施新一轮运价调整计划,覆盖亚洲至欧洲等关键航线。
根据伦敦海事咨询公司Drewry 5月23日发布的报告,自3月下旬至5月中旬,德国不来梅港的船舶泊位等待时间激增77%;同期,安特卫普和汉堡的延误率分别上升37%和49%,鹿特丹与费利克斯托港的等待时间也显著延长。莱茵河因劳动力短缺和低水位问题,严重阻碍了驳船往返内陆的运输效率,成为港口拥堵的“罪魁祸首”。
Drewry强调,港口延误正导致运输周期延长、库存计划紊乱,迫使托运方增加额外库存缓冲。类似情况已蔓延至美国西海岸,洛杉矶和纽约自4月下旬以来等待靠泊的集装箱船数量持续攀升。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宣布暂缓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45%的关税,此举刺激了中美两大经济体间的航运需求,但政策反复令进口商难以调整订单节奏,加剧市场需求异常波动。赫伯罗特(Hapag-Lloyd)首席执行官罗尔夫·哈本·詹森(Rolf Habben Jansen)表示,尽管欧洲港口效率出现改善迹象,但完全控制局面仍需6至8周时间。
为应对成本压力,MSC宣布,自2025年6月1日起(不晚于2025年6月14日)直至另行通知,所有从远东港口(包括但不限于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港口)到所有北欧、地中海(包括西地中海、东地中海、亚得里亚海和北非)和黑海港口的新运费如下:
图源:MSC
达飞宣布自2025年6月1日直至另行通知(但不超过2025年6月15日)从亚洲到北欧适用新的FAK费率:
图源:CMA CGM
港口拥堵叠加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迫使航运业通过调涨费率转嫁成本,全球供应链稳定性面临新一轮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