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主战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一员,地处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区的滨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临海不见海,沿海不靠海”——这曾经是多少代滨州人心底的痛,然而随着滨州港的建设,这一切都在改变。

滨州港位于渤海湾西南岸,滨州市境内套尔河入海口以北,是山东海上的北大门,国家级交通枢纽,处于京津冀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发达地区的连接地带,既是环渤海经济圈与胶东半岛的交汇点,又是山东省与天津滨海新区连接最近的海上通道,同时还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区,是济南都市圈唯一的货物进出口岸。腹地跨三省八市,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万人。现有500-3000吨级泊位10个,引堤11公里,年吞吐量500万吨。

滨州万吨港达到靠泊卸船条件,滨州港建设将全面完成今年的阶段性任务,投入试运营。而滨州万吨港的建成,不仅仅终结了滨州“临海不见海、沿海不靠海”的历史、实现了滨州万吨港从无到有,还将降低货物转运成本,对区域经济和全市经济的发展,均有较大的拉动作用。滨州港对拉动鲁中和鲁西北地区,加快与天津滨海新区对接等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滨州那片宁静的大海,即将翻滚出大发展的热浪!滨州已成为“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关键一环和“半岛城市群”的重要一翼,正昂起龙头,扬帆竞发,走向世界,实现新跨越,谱写新篇章。

滨州港中、远期的计划

滨州港位于渤海湾西南岸,滨州市境内套尔河入海口以北,是山东海上的北大门。套尔河的通海航运曾有“帆船如梭,商贾云集,不下千余艘……船只远道而来。”的情景。近年来滨州市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及滨州港区位优势的日益凸现,迫切需要加快滨州大港建设。

早在2005年,滨州市委、市政府就拉开了滨州万吨港建设的序幕,掀起了新一轮的建港高潮,2007年确定了“以港兴市”发展战略,强力推进滨州万吨港建设。进入2010年,滨州市紧抓“黄蓝”两区开发的历史机遇,把滨州港确定为全市的“一号工程”重点推进。

“实际上从2010年开始,就已经设定了中期和远期的计划。按照滨州港2010年至2020年中期规划,我们将建设3万吨级以上的泊位50多个,年吞吐能力达到6000万吨;远期的计划,到2030年,建设3万吨以上级泊位超过120个,年吞吐能力要达到上亿吨的大港。”滨州市港航局副局长李文明告诉记者,对于港区的建设,形成以海港港区为主,以套尔河港区、大口河港区为补充的一个整体的布局。

随后,李文明向记者介绍了滨州港的平面设计。“滨州港的平面设计是‘离岸式’也叫‘港岛式’,把港区放在咱们的自然水深-3米到-6.5米位置的水域当中,‘双堤环抱’形成港区,港区与陆路建设一个引堤即集疏运通道码头运送货物的大通道。”滨州市港航局副局长李文明介绍,“滨州港重启建设后首先开工的是引堤建设,引堤全长11公里,宽50米,公路、铁路和水电讯等管网都包含在引堤里。这条50米宽的引堤共投资13.5亿元。”

据介绍,在外围,-3米到-6.5米位置的水域当中,建设东西两道防波堤,形成“双堤环抱”格局,类似于在水域当中套一个大院子,在这个里面建设码头,防波堤总长25公里左右,投资27个亿,形成一个40平方公里的水域。

4台起重机即将调试完

“从2010年开工建设到现在,码头的主体全部完成,达到了靠泊条件。同时与码头相配套的4台25吨变幅33米门座式起重机已经全部安装到位,再经过2天的调试,行走、旋转、变幅、起升等调试完毕后,就可以装卸货物。”7月27日上午,李文明告诉记者,这不仅标志着滨州港万吨级泊位码头已达到靠泊卸船条件,更是实现了滨州建港史上的一个历史性突破。

据介绍,这4台25吨级变幅33米的门座式起重机于7月10日8:00抵达滨州港,并于11日下午在滨州港海港港区2×3万吨级码头靠泊。这四台起重机规格一样,10米到33米距离内,每台可以吊25吨的散杂货;10米到25米距离内,每台可以吊40吨的散杂货。

据了解,滨州港工程建设2010年、2011年两年共计完成投资超过30亿元,2×3万吨级码头建成达到靠泊条件,同时一举建成长达17公里的集防波堤、挡沙堤、深水岸线、集疏运通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建设规模、投资数额等均创历史新高。

“近几年的工程建设情况分四个方面,首先引堤工程建设是从2005年底2006年初开始动工建设的,结构形式为抛石斜坡堤,2010年全线贯通,集道路、防波堤为一体的集疏运通道运送货物通道。”李文明告诉记者,引堤再向里就是防波堤工程,防波堤起着抵挡波浪和泥沙侵袭的功能。滨州港海港防波堤共有东、西、南三条,除南防波堤外,其余两条已接近深水区。防波堤一期工程,从2010年开工建设到现在初步完成,除了路面连锁块没有完工,其他的基本上都已经完成,投资12.5亿元。

据悉,建设滨州港海港2×3万吨级散杂货物码头,从2010年开工建设到现在,码头的主体全部完成,达到了靠泊条件。码头我们采取传统的重力式方块结构,码头四周采取抛石斜坡堤护岸,陆域吹填泥沙,为码头提供货物堆积区和办公区域。滨州港海港2×3万吨码头前沿主体长422米,陆域纵深700米。

同时,临港产业园区造陆围堰工程也是港池的南防波堤。2011年动工,已经完成接近3000米 一共是11.7公里,下半年会继续建设。

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拉动作用巨大

滨州港的建成,终结了滨州“临海不见海、沿海不靠海”的历史。滨州港是山东省西部最近的出海口,将来是距离德州、济南、泰安、聊城最近的港口,可以说打开了山东的北大门。

“水运有运量大、运费低等优势,同等重量的货物,水运价格为铁路运输的三分之一,仅为陆地汽运的七分之一。而除了相比经济效益,港口建设的社会效益更大,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拉动作用巨大。”滨州市港航局副局长李文明告诉记者,港口分为国家枢纽级、区域性港口、地方性港口三个级别。滨州港已被省政府提升为区域性重要港口,并纳入交通运输部全国沿海港口建设布局规划;而随着港口建设的陆续完成,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

“虽然现在港口还没建设完成,目前已有众多大型企业落户北海新区,这些企业看中的就是滨州港。”李文明说,滨州海岸线长240公里,陆域为古黄河流入渤海淤积形成广阔的滩涂,现有滩涂资源为港口及临港产业等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滨州仅在套尔河以西区域,就有150多万亩滩涂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没有港口,这部分滩涂资源就不会得到更好更充分利用。

展望未来:滨州港的客运、旅游

要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必须具备远洋航行的能力。在去滨州港之前,记者曾做过一些调查,不少滨州城区的市民,都很期待看到滨州辽阔的海,都想知道去韩国、日本等地旅游,除了要乘车去烟台、青岛坐轮渡,滨州港会不会有一天,能够让滨州人直接从本地出发坐着轮渡去旅游?

7月27日,滨州市港航局副局长李文明向记者介绍:“有这种想法,滨州港以后发展起来,除了普通散杂货运输,肯定还会发展化工、件装货物、集装箱货物运输和客运。而且还将逐步去建设马家河风景区,集旅游观光、餐饮、垂钓于一体,让滨州人在自己家门口看海,马家河风景区距离滨州港也就十几公里的路途。”

记者从滨州港指挥部出发到滨州港,沿途就能看到不少人在垂钓。李文明告诉记者:“很多天津等外地的人带着专业的渔具,到这里来钓鱼,据说一天能钓到100来斤鱼。”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