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国有企业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历史使命,肩负重大的历史责任。青岛港作为我国第二大外贸口岸和世界第七大港,是全国1/5的石油、1/5的矿石的集散地,为原油接卸全国第一大港和铁矿石接卸世界第一大港。我们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转方式、调结构是做大做强港口的必由之路。

  青岛港作为我国第二大外贸口岸和世界第七大港,是全国1/5的石油、1/5的矿石的集散地,为原油接卸全国第一大港和铁矿石接卸世界第一大港。青岛港已发展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十一五”期间,青岛港完成吞吐量14.5亿吨,创造了1450亿元的GDP和1700多亿元的海关入库收入,连续7年保持上缴地税位列青岛市第一,连续3年上缴国有资本收益占青岛市的一半以上,连续6年蝉联中国企业效益200佳,荣膺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称号。我们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转方式、调结构是做大做强港口的必由之路。

  突破思想禁锢找准转型升级方向

  我们把转型升级作为港口“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攻方向,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坚持领导带头,举办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研讨班,一年举办三次“转型升级、创新成果”推进会,一月两次深入现场大办公,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转方式、调结构的各项工作上来。全港推进“十大转型升级”(核心竞争力、港区功能、物流建设、产业结构、经营模式、生产方式、低碳环保、管理效能、队伍素质、共建共享),加快“七大发展” (安全质量发展、节约发展、环保发展、效益发展、建设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打造“六型港口” (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管理精细型、亲情和谐型)。特别是2011年,面对引航问题造成港口货源流失2300多万吨,集装箱撤班、甩班630多班,流失箱量64万标准箱的重创,完成吞吐量3.72亿吨、集装箱1302万标准箱;港口总资产达到300亿元,上缴海关入库税1500多亿元。

  强化战略实施把握转型升级重点

  国务院2011年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以青岛港为龙头,培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港口集团,形成以青岛港为核心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自2009年交通运输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总体规划》以来,我们坚持集中统一高效的原则,以董家口港区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快四大港区(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的布局调整、功能配套。董家口港区矿石码头正式获得国家批准,截至2011年底,共靠泊大船27条,具备了矿石进口、中转的一体化运作能力。我们积极推进新老港区、前湾南北两岸布局调整,通过老港区内贸集装箱往新港区西移,内贸集装箱实现了箱量翻番。我们积极适应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不断打造国际国内更高层次的合作,与招商局集团、中远集团、香港万邦集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与山东海运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中石化签署了合作协议。在“三国六方”(青岛港集团、中远集团、招商局集团、香港泛亚、阿联酋迪拜环球、丹麦马士基)合资合作的基础上,又牵手海丰国际和美国总统轮船,共同推进青岛口岸集装箱发展。我们携手中韩“两国五港”(中国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威海港与韩国釜山港)建立“4+1”港口战略联盟,强强联合、共赢发展,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青岛通道胜利开通。港区全面扩能、整体发展越来越快,为建设国际枢纽港,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持续提升素质夯实转型升级根基

  我们把职工作为港口的兴盛之基、发展之本,不断激发每名职工的积极性,鼓励广大职工岗位成才,实现职工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坚持文化引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全体职工的头脑,开展全员主题思想教育,月月组织以安全管理、劳动技能和时事政治三位一体的“211”带薪学习,邀请老同志讲历史,组织先进模范人物报告团,引导广大职工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与港口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人才强港,大力强化学习培训,投入5000多万元连续举办六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千人大培训;组织技术工人岗位脱产大培训、全员“五个平安”带薪脱产大培训、集团管理干部高级研讨班,全员培训率达到100%。坚持谁能干就让谁干,特别是加快推进农民工“四个根本性转变”(由技能匮乏向又红又专转变、由挣钱吃饭向实现价值转变、由短期务工向当家做主转变、由打工者向新时期产业工人转变),扩大装卸岗位职称的评聘范围,把596名农民工转为合同制工人,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本领的热情空前高涨。在第23届技术大比武中,参加人数、比武项目均创下历史之最。员工品牌“振超效率”、“诚传心声”荣获第二届山东港航“十佳服务品牌”。2011年5月17日,中宣部等六部委联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学习就是力量——青岛港学习型组织创建模式座谈会”,向全国推广青岛港创建学习组织的先进经验。

  坚持自主创新增强转型升级内生动力

  我们把自主创新作为港口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积极适应世界港航业技术现代化的趋势,坚持依靠自主创新加快科技进步,推进港口转型升级。我们坚持人人创新、岗岗创新、“零距离”创新,鼓励广大职工围绕“五大难题”(确保安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缩短职工在港时间),自己动手解放自己。全年涌现出各类创新成果592项。特别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发动全员大力建设信息化港口。以“四个一体化”为方向(决策经营一体化、开发管理一体化、规划实施一体化、服务拉动一体化),加快大项目的研发、使用和推广,开展群众性的软件开发活动。全年完成信息化项目140项,群众性软件开发成果1190项。装卸生产以智能化、机械化为目标,件杂货作业研制出“六大发明” (自动码包机、智能平车机、原木抓取机、冻货推进器、袋装货堆码器、装卸机械手),散货作业实施了“六大改造” (环境改造、结构防腐、积料处理、管路现代化、电气标准化、机房规范化),集装箱作业实现了全程自动操作;辅助作业以集约化、无人化为目标,散货库场管理实行全覆盖远程监控,变电所做到无人值守,全港生产实现了信息化、系统化、流程化,由“汗水经济”转变为“智慧经济”,走上了高效集约、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集团荣获“十一五”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自主研发的“现代港口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研究与实施”项目,荣获“十一五”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优秀项目。

  国有企业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历史使命,肩负重大的历史责任。把握困难情况下前进的正确方向,才能发现复杂形势中出现的难得机遇,才能团结价值多元化条件下的各种人才,才能引领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茁壮成长。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