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差、干的实、成果丰。”这就是山东德州在建设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方面的生动总结。10月22日,蓝黄‘两区’建设走基层大型采访报道西线采访团离开济南,首先奔赴德州的乐陵市和庆云县展开采访。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最西端的城市,近年来,德州结合自身特点,紧紧围绕飞地经济、生态农业和黄蓝融合,已建成了一座黄河三角洲向内陆辐射的坚固“桥头堡”。

科学规划,建设“一城三园”发展载体

“这两年来,被列入黄三角区域的乐陵、庆云两县市一直是德州市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扶持政策最优的地区。”德州市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办公室主任乔方红介绍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最完全得益于德州市一开始就在区域发展的“顶层设计”上下足了功夫。

乔方红介绍说,为了把乐陵、庆云两地打造成生态高效发展的“主阵地”和助推黄河三角洲建设的“资源库”。德州市专门聘请了山东省城规院编制了《德州市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并站在全市长远发展角度,协调两县市的发展。制定了以“一城三园”为建设载体,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新高地的总体目标。其中,“一城”,即生态旅游城,“三园”即循环经济示范园、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现代农业及旅游观光园。为此,德州市还先后组织人员赴外地学习调研,并就产业协作、资源共享等达成了共识。“正是因为有了一个科学的总体规划,才为两个区域的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现在不论是乐陵还是庆云可以说是各具特色。”

产业瞄准高精尖,建成环渤海“飞地园区”

“德州北接京津,东连济青,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加上地域广阔,为飞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作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最西端的城市,同时也是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城市,德州市充分利于区内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积极引进京津唐等地高技术产业落户,本开创了山东省内跨省共建园区,发展飞地经济的先例。

“像庆云就积极同天津合作,探索出了飞地经济的新模式。”乔方红以庆云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例说,整个高新区主要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机械制造、精细化工、轻工食品等新兴产业为主。总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按照“七通一平两化”的标准,目前10平方公里起步区内路网、管网、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两条主干道路实现通车。而像中国航天碳材料生产基地、齐耀新能源等一批高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已从京津唐等一线城市,转移到本区域内落户,并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4亿元。

依托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化高效农业

为了为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德州市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决定重点扶持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园区,并全面推进“十园、五带、三基地”总体规划。其中,“十园”即建设百万亩生态枣林观光园、希森脱毒马铃薯产业园、中澳肉鸭养殖加工园、乐陵调味品产业园等十个高效生态农业园区;“五带”即建设马夹河和漳卫新河两河三堤、德滨高速两侧和314、315、205等国省道两侧以及各种沟渠两侧的多条绿化带,全面建设生态县(市);“三基地”即把德州黄三角区域建设成为全国的现代高效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京津济的蔬菜供应基地和全省冷链物流工程的示范基地。

依托希森、汇源、中澳、鼎力、鲁丰等10余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德州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已初具规模。其中,乐陵50万亩优质金丝小枣种植、10万亩脱毒马铃薯繁育、庆云亿只樱桃谷肉鸭繁育已具雏形,乐陵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也已获省政府批准。黄河三角洲会展物流中心、汽车商贸城、建材市场、现代物流等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批发市场开工建设,已形成了红枣市场、调味品市场等全国最大的专业市场。

平地建起无水港,黄蓝融合走出德州模式

“虽然德州不靠海,但是在乐陵市却建设有一个内陆的青岛保税港区。”在做好黄河三角洲工作的基础上,德州还牢牢抓住黄河三角洲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大力开展产业分工与协作,使得“蓝黄融合”取得重大进展。其中,青岛保税港区(乐陵)经济园区项目已签约,整个项目总投资130亿元,主要建设小枣生物食品、物流园区、加工贸易、大型商场等生活配套服务于一体,并面向鲁西北、冀东南,辐射河南、山西。该项目被山东省“两区”办领导评为“蓝黄融合”的典范。

此外,今年3月,德州市还与光大银行青岛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两年,光大银行青岛分行将为德州市提供约50亿元的授信支持。为争取更多的县市区融入蓝黄战略,德州开发区新能源、禹城生物制药、临邑石油机械也已列入蓝色海洋经济区的配套示范基地。这样,继乐陵、庆云两县(市)享受黄三角政策之后,又有禹城、临邑和开发区三个县(市、区)可以享受蓝区的相关政策。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