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8日下午15点,上港集团举行了足球俱乐部的成立仪式,标志着“上港集团将整体收购东亚俱乐部”传闻得到最终证实。而就在前一天晚,上港集团发布了推员工持股融资18亿的计划,接连发生的两件事情难免不让人想问:上港集团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为品牌,还是为赚钱?

  实际上,企业借足球赛事赚品牌、借势营销不在少数。今年1月份,绿地集团100%掌控申花股权,接手上海申花,赚足了广告品牌效应;6月初,马云斥资12亿元入股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为上市造势。一时间,资本对足球俱乐部的追捧成为热点。

据《2013中超联赛商业价值报告》的数据,2013年,中超俱乐部亏损2.64亿,创下了历史新高。16家俱乐部中,14家亏损,只有恒大和辽足2家盈利,其中恒大盈利8590万元,辽足盈利1795万元。其中亏损最多的俱乐部为富力,亏损额为1.53亿元。

投资足球俱乐部是一个烧钱的行当,能玩得起的也只有那些财大气粗“不差钱”的大公司,高风险必然带了高回报,如果经营得力,广告效益和品牌效应远远大于俱乐部的盈利分红。例如恒大冰泉矿泉水便是成功的案例。

据上港方面表示,进军体育产业并不是短期行为。根据目前效果来看,确实得到媒体报道和用户传播,在未来,品牌如何得到最大成溢价,我们只好拭目以待了。

不久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其中足球占比将达到40%以上。也有证券机构预测,足球产业市场空间在应该在8000亿以上。

庞大的利润市场或许为其染指体育行业找到另一个合适的理由。

通常情况下,俱乐部的收入来源于联赛电视转播版权、联赛冠名权以及企业赞助。就连国内的中超公司收入增长更多依靠商业赞助,但是中国特有的媒体环境使其电视转播版权收入仍然在原地踏步。

据《2013中超联赛商业价值报告》显示,2013年广州恒大俱乐部总收入超过5亿元,比赛票房收入1.28亿元、商业广告收入约3亿元,以及周边商品的销售收入。

CNSS综合上述分析认为,上港集团“足球俱乐部”项目正真目的是在为其进行大规模的战略扩张做品牌渲染,而至于是否赚钱这倒不是重要的因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实施张略扩张,最需要的是资本。

铺摊子绷紧资金链

最新财报显示,作为港口业的翘楚,上港集团在过去的9个月里,不但赚了盆满钵满,而且在四蹄翻飞铺摊子。

上港集团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6.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07%。其中第三季度营业务收入21.4亿元,比上一季度13.8亿元增长55.20%;营业外收入6.25亿元,比上季度增长4.11亿元增长52.07%;税前利润69.30亿元, 比上季度增长43.61亿元,增长58.91%.

赚了这么多钱,上港集团制定了一个疯狂扩张的计划,严重考验着它的资金链和融资能力。

根据财报显示,上港集团第三季度投资性现金流净额为-20.22亿元,而第一季度这个数才是-9.2亿元,资金缺口放大了120%倍。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57%。筹资现金流量净额-36.78亿元,比第二季度的-22.55元同比增长63.10%,

其中母公司前三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值为-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9%左右。

看来,上港集团铺摊子铺得手软,对资金链充满饥渴。

为了消除饥渴,上港集团突发奇想,赶紧向员工内部融资。

11月17日晚上港集团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度员工持股方案,募资18亿元。

可是摊子铺到哪里去了呢?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