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载货4000吨沥青的“军华油16”轮从山东港口青岛港红星物流码头起锚离港,标志着山东港口青岛港油港公司首船沥青下海业务正式落地,沥青改“走”管道,每月可减少运输车600余辆。

据了解,沥青是中石化青岛炼化公司的重要产品,以往该公司生产的沥青都是通过陆路运输至青岛大港码头装船。为减少沥青装车数量,降低汽运短倒带来的安全环保风险,中石化青岛炼化公司与红星码头合作开展了沥青下海管线改造。红星码头距离该公司沥青生产基地约有2公里,通过改造优化,沥青可以直接通过管道输送至红星码头装船。但红星码头的沥青资质办理是本项工作的难点。

“接到中石化青岛炼化公司提出的利用红星码头沥青下海装船需求后,我们立即会同市化转办及西海岸新区等相关部门主动服务企业,多次现场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高军介绍,在项目前期策划阶段,该局会同专家到现场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充分评估风险,做好政策咨询、流程指导、业务辅导。在项目建设阶段,延伸服务链条,会同市化转办,西海岸新区生态环境、住建、卫健等部门到现场开展项目服务,主动了解项目需求、协调解决问题,提供全方位的立体化服务,全力保障项目手续加速办理。通过努力,红星码头1号泊位作业获准增加沥青货种,作业方式为从管道到船。

相比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更为安全、环保、经济。该沥青下海项目的高效顺利投用,将原来的装车—运输—卸车—装船过程优化为通过管道直接装船过程,进一步放大了港企直装优势,预计每月可以减少公路运输汽车600余辆,有效降低区域陆路运输风险,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区域环境影响,对青岛港建设绿色港口实现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对中石化青岛炼化公司而言,在降低区域安全风险、提高沥青出厂输送效率的同时,还将推动企业的沥青产品市场向全球拓展,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