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位师傅

作者:西子

在港口几十年,走过了国内从南到北的港口,也到过了东南亚、欧洲,经历了港口的起起伏伏,也参与了港口的快速发展。但无论走多远,有多少成就,都忘不了我进入港口的第一位师傅——一名港口女车工。

我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大学毕业生,一起进公司的有四个人,其余三个都是男生,我和同校的校友被分到金加工车间实习,校友被安排跟着一位大车床班组的班长金师傅,我是女生,就安排跟着小车床班组,班长吴爱新便成了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位师傅。师傅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聪明、能干、上进,爽朗的性格也深得周围人的喜欢,车间领导同事都喊她爱新。

第一次见到师傅感觉温暖又害怕,她微笑着给我介绍车间的情况,帮我消除陌生感,但她严肃的表情也让我产生畏惧。刚好这时,她发现一个车工在车一根轴,没有及时开冷却液,导致切削面都在冒烟,她当即不留情面地指出他的错误,她跟我说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不能马虎,别看这只是一根轴,像他这样,虽然是粗车,但会因为温度过高影响轴的性能,最后会影响整机性能。这是师傅给我上的第一堂课,当时不是很明白,在后来的总体方案设计中才感受到,师傅严肃得让我害怕的第一堂课在产品质量中是多么的重要,正是他们用认真的态度保证了每个工件的质量,才有高质量高性能的港口设备,在中国的数千个港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才能铸就公司的品牌。

后来在熟悉之后才知道,师傅其实与我同龄,细比起来比我还小,然而她像自家大姐一样呵护着我。我每天按时来到车间,都见师傅已经换好工装,把今天要加工的工件和图纸都准备好了,然后开始召开班前会,此时我总是默默地站在一旁,以崇拜的眼光看着师傅,她一一交代今天班组的工作和安全注意事项,心里想着:要是我哪天能带领一帮人做成某项工作就好了。班前会结束,师傅就进入了认真的工作状态,我一会儿站在她旁边,一会儿站在她对面,看她看图纸、看她摇车床、看她量工件,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虽然她穿着工装,漂亮的发丝藏在了工帽里,但她车削出的螺旋状铁屑和她认真的模样,在我的记忆中很美很美! 

我最近一次见到师傅大约是在三年前,她已经退休,跟她聊起以前的事,她说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那个奋斗的时代。

师傅是1983年初中毕业,刚好母亲退休,当时港口有个政策,退休后可以由一个子女顶职进公司,在那个年代,能做一名工人是很荣幸的事,与她一起的有4个女同学,都是顶母亲的职进的公司。现在叫公司,当时只是港口下面的一个修配厂,1958年建立,1969年交通部投资扩建,成为长江航务管理局下属港机厂,1984年回到港口,当时的港机厂主要生产长江沿线的3t-18m和5t-25m的浮吊以及牵引车等。

师傅的几个同伴进厂后都被安排在机加工车间学车、铣、刨,都是花一样的年纪,每天最好的时光都在机床旁度过,但是那个年代的人都很上进,也很有责任心,车间图纸、工件下来了,大家都铆足劲干。干好了、工时得多了,不只是有成就感,而且有奖励,一个月工时超300小时奖励多休息一天,超350小时奖励多休息两天。所以,暗地里大家都较着劲,没有一个服输的,都想多干一点,有多一天陪家人孩子。其实车铣刨都很苦很累很脏,站一天腰酸背痛,休息一晚,第二天还要接着干,而且铁屑经常不是蹦到左眼就是蹦到右眼,有时蹦到脸上,指甲也留不住,因为很脏,想留个好看的指甲都不行。“没办法,要做好本职工作。”师傅回忆这些时,脸上既有无奈也有开心。

1988年师傅就是班长了,她不但自己要干好,还要带领班组的成员一起,保质保量完成车间的任务。车间、工厂都有先进的名额给她,但她每次都给班组的其他成员,她说:“我不需要这些,鼓励其他人效果更好。”

师傅不仅干活是一把好手,对同事的关心也是细致入微,班组里的同事生病了,就让他休息,没干完的活自己拿来干。对我这个徒弟也是呵护备至,她不让我动手学车削,说你以后也不会做车工,我只能问,比如粗加工和精加工的机床转速、余量怎么设定,车端盖的端面和圆弧面刀架和刀具怎么选放,车长轴要打中心用尾架顶住车,更长的打加中心支架,等等,只要看到过的,我都会多问一个为什么,而师傅也会很耐心地一一讲给我听。这些为我以后在图纸设计完成后做工艺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与师傅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三个月后,我和校友被一起借调到技术部参与技术标准化工作。但就在这短短三个月内,我收益匪浅,师傅虽只有初中毕业,然而她身上体现出的那一代人的敬业精神影响着我,记得她总是把好干的活给别人,不好干的留给自己,她的认真、细心、勤奋、不怕苦、积极上进,是那个时代港口女性的表现,她完成的产品没有不合格品,下班后总是将车床打扫得干干净净。

从我进公司的第一天,就有人对我说,港口制造业太苦了,不适合女同志。师傅后来因为公司产品越做越多,就集中外协加工,她便被调到车间成为一名统计员,我也在众多师傅的传帮带下,由一名青涩的大学生,蜕变成能独挡一面的技术员,再后来我能带领团队不断开发创新港口新设备,直到取得很多专利,这一路上的磕磕绊绊,没少遇到不信任,没少遇到困难和技术壁垒,但师傅们的形象和话语始终鼓舞着我,让我坚信我一定可以做到,让质疑声越来越小,让认可的声音越来越大。

中国港口已经从四十年的肩扛人拉发展到全自动化的智慧港口,港口像我师傅一样的女职工也由原来的车、焊、漆变成智能加工中心,但她们身上的港口精神没变,那就是干一行爱一行。港口女司机、女工程师、女理货员、女管理者都要比其他行业付出更多,可她们依然对港口充满感情,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师傅已然退休,但她依旧关注着港口行业的动态,对我的影响也根深蒂固,我从她身上学到的不只是车削知识,更有品德和精神。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有自己的努力、家人的支持、同事的帮助,我想对我的第一位师傅和后来的众多师傅们说:师傅们,我的每一个成果里都有你们的一份功劳,谢谢你们!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