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新能源船舶技术创新产业联盟2025工作年会暨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活动在广州成功举办
智能新能源船舶技术创新产业联盟2025工作年会暨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活动于5月23-24日在广州南沙成功举办,年会活动由智能新能源船舶技术创新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易站智联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承办,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海工船舶设备有限公司协办。
2025年会以“科技赋能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中船集团七〇一研究所朱英富研究员、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严新平教授、交通运输部原综合规划司于胜英副司长、南沙区投资促进局姜俊副局长、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蔡连财副总经理、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小明、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周立伟副总经理等行业专家、企业领导、科研学者、联盟成员单位代表近200人出席。
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上,联盟技术顾问中船集团朱英富研究员致辞时肯定联盟自2018年成立以年来引领智能新能源船舶产业从技术跟随到创新突破,构建了产学研协同生态,在能源变革中推动我国航运业绿色转型。未来需持续聚焦技术攻坚、标准引领与模式创新,携手各界共筑船舶产业新生态,助力交通强国与全球航运低碳发展。
协办单位中远海特副总经理蔡连财致辞时表示中远海特积极践行“双碳”战略,通过LNG动力船队、智能航运平台和L4级半潜船等创新举措,构建“绿色为基、数字为翼、智能为核”的发展格局,未来将聚焦零碳船队、数字海洋和智能航运,倡议联盟成员推动新能源技术、碳足迹平台和中国标准等研发和制定,呼吁行业以创新实干精神引领全球航运绿色智能变革。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智能新能源船舶技术优秀案例汇编》发布,“广东智能新能源船舶创新中心”启动,24家行业领军企业加入联盟授牌,联盟与中国水运报社、海事服务网和信德海事网媒体战略合作协议签订等仪式。
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环节,邀请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战略发展处处长纪永波、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副所长魏颖春、广州远海汽车船运输有限公司总助黄世武、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张新宇、湖州市港航管理中心副主任史旭初、中国船级社正高级工程师马吉林、武汉理工大学研究员刘佳仑、江童科技副总裁刘文、水路交通控制实验室特设副研究员童亮和易站智联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易小兵等政产学研专家学者,分别以《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思考与建议》、《数字技术驱动新能源船舶新能源安全应用》、《绿色智能汽车滚装运输船技术》、《推动绿色航运变革—水路交通组织与运营的模式创新》、《推进船舶全域电动化,引领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产业发展》、《智能船舶规则演进与船东转型思考》、《船舶自动驾驶系统研发与测试—可规模化推广的内河船舶新物种“惊蛰号”》、《水运港-船多能源融合技术及集成应用》、《珠江水域智能电动运输船舶实践探索》为题作主旨报告。
报告嘉宾做精彩报告分享
论坛点评与总结
于胜英点评论坛时指出船舶绿色化和智能化在2018年联盟创立之初还只是萌芽阶段的“星星之火”,七年后的今天已有“燎原之势”,且将迎来发展黄金期,证明联盟创立和推动是具有前瞻的先见之明;在高度评价专家学者报告的同时,建议参会代表关注近期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推进绿色低碳船舶发展相关内容。
严新平教授点评时首先深情回顾了联盟的发展历程,并向联盟创始人、推动者和给予联盟支持的顾问及各级领导表达了诚挚谢意;对联盟近些年在行业资源共享和产学研协同等取得的成绩,联盟秘书处组织发布技术案例汇编、发展联盟成员、扩大年会论坛规模和影响力、主旨报告的精彩多元等方面给予了肯定;最后向业内同仁提出了“任重道远、场景驱动、因地制宜”发展路径思考,建议继续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将联盟打造成智能新能源船舶技术创新策源地,推进船舶航运产业绿色智能升级。
袁成清理事长对会议全面总结时指出本次年会的10篇学术报告涵盖船舶设计创新、绿色智能船舶技术发展、国际规则本土化应用、船港多能源系统融合等多个前沿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和应用价值。报告不仅展示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和典型应用场景,更从技术维度印证了我国在绿色智能船舶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实际应用场景的技术驱动模式,已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作为全球航运大国,我国正全面推进"双碳"战略在造船航运业落地实施,将绿色智能船舶技术确立为建设交通强国的核心突破口。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智能新能源船舶技术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氢燃料电池、锂电池、甲醇燃料等新型动力系统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智能航行、能效管理、光伏技术、岸电技术等创新应用不断涌现;船舶设计、建造、运营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格局初步形成。智能新能源船舶技术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会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