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 2010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进入会场前,一条新闻引起了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的注意。

    美联储12月21日宣布,决定延长与英格兰银行、欧洲央行等西方五大央行的货币互换协议。此举旨在向相关金融机构提供所需的美元资金,以缓解欧洲债务危机带来的压力,也意味着欧债危机远未结束。

    “明年1、2月份应高度关注欧洲主权债务,大量债务在那个时候到期,欧洲将面临新一轮考验。”陈德铭说。

    陈德铭表示,2011年既要看到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带来的积极变化,又要充分认识到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世界经济增长向良性循环转变还面临不少挑战。

    陈德铭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由于私人部门需求不振,刺激政策支撑力度和有效性减弱,主权债务和金融体系风险远未消除,世界经济增速可能有所放缓,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速将有所回落。同时许多结构性问题尚未有效解决,矛盾和摩擦可能进一步上升。

    外贸:顺差占GDP比重继续降低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介绍“十二五”商务发展总体思路时,陈德铭表示,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在稳定出口增长、保持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同时,更加重视扩大进口,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

    2007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峰值的11%,此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外需拉动转向内外需同时拉动,2008年、2009年顺差占GDP比重开始呈逐步下降态势。

    前不久,央行副行长易纲曾公开表示,中国正在制定相关政策,计划用3-5年时间将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从2009年的5.8%降至4%。

    不过,这一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由于进口增加,顺差减少,今年末进出口顺差大概控制在GDP的3.5%左右。”陈德铭表示,今年贸易顺差有望低于2009年的1900多亿美元水平。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看来,贸易顺差占GDP比重逐步下降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进步,如果采取一系列从汇率到结构改革的政策,最终可以把这一比重压在3%以下。

    我国经济结构改变的另一个佐证是,外贸顺差在国际收支顺差中的比重也在逐渐降低。

    2009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971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448亿美元,双顺差合计4419亿美元。其中,外贸顺差1960多亿,占比约44%。

    陈德铭表示,以前外贸顺差占国际收支双顺差80%以上,后来逐渐下降至50%到60%,去年仅占44%,今年可能更低。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