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08网北京1月15日电(记者赵娜 李文斌)“新华—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显示,截至1月14日,中国港口铁矿石库存(沿海25港)为8159万吨,较上周(2012年12月25日-2013年1月7日,下同)减少105万吨,环比下降1.3%。中国进口品位63.5%的铁矿石价格指数为154,上涨1个单位;58%品位的铁矿石价格指数为136,同样上涨1个单位。

一周市场行情综评:

本周(1月8日-1月14日,下同)进口矿价冲高回落,市场整体呈弱势下调趋势。部分商家调低报价,市场追涨心态渐弱,谨慎观望氛围逐渐在钢厂中蔓延。临近周末,商家出货意愿明显高于周初,但买方对价格继续下探的预期强烈,买卖双方博弈明显,导致市场成交整体低迷。港口库存连续两周回升,表明被“冬储”行情带动的周期性去库存已基本结束,处于近期高位的进口矿价回调趋势明显。

价格影响因素解析: 1、矿价“疯长”难以为继 回归理性乃大势所趋

连续狂飙数周的进口矿价终于在本周刹住了车。周初,矿价仍延续以往的上涨趋势,买方询盘增多,卖方纷纷惜售捂盘。然而,自周三开始,部分主要港口出现个别商家低价出货,市场报价一路狂飙的局面被迫中止。临近周末,观望氛围浓厚,商家报价皆有下调趋势,议价空间明显放大。

本周市场成交清淡,而进口矿价在现货平台上也同样表现出有价无市的特征。本周平台共有38笔申报卖单,但买方却少有回应,全周仅有一笔港口现货成交,卖方在价格上做出主动让步,显示出在当前矿价虚高的市场环境下,后期回调风险加大,卖方对市场需求预期及后市的判断也存有忧虑,由此导致捂盘惜售的心态逐渐转变。

目前,国内25个主要港口的库存已降到8159万吨,较去年同期9877万吨的库存高位下降了17%,当前国内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与此同时,从全国主要港口反馈回来的信息可见,京唐、天津、青岛、日照港的库存回暖势头明显,而连续两周的总库存量的回升也表明钢厂采购节奏明显放慢,阶段性补库已基本结束,港口资源供应一度偏紧的局面短期内将得到改善。

据海关最新数据显示,12月我国进口铁矿7094万吨,较11月大增500余万吨。2013年1月进口量是否继续回升,非常值得关注。可以看到,进口矿在经历一轮暴涨之后,短期承压并调整的趋势愈加明显。

2、成本暴增挤压盈利 钢厂涨价转嫁风险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月11日,61.5%澳大利亚PB粉矿到岸价报于154美元/吨,较2012年9月6日的年内低点88美元/吨,上涨了75%,成本的大幅上涨远超出钢厂预期,在终端需求仍未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成本控制成为钢厂当下亟需应对的难题。

分析认为,作为最重要的炼钢原料,铁矿石、钢坯的价格占粗钢总成本的60%。在矿山仍处在价格博弈优势地位的当下,采取压低采购价格的措施显然不太现实,而上调钢材出厂价格、减少人力成本支出或成为钢厂缓解成本压力的唯一出路。

近期,各大钢厂公布1月出厂价格较上月普遍提高了50-150元/吨。宝钢作为国内最大的高档板材生产企业之一,1月7日率先公布了2月份的出厂价格,向上调整幅度明显,而一些二线钢厂上调幅度则更大。有业内人士预测,武钢、鞍钢、首钢等其他一线钢厂也将大幅上调钢材出厂价格。

中钢协在1月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2月下旬重点大中型企业粗钢日均产量为161.31万吨,旬环比下降0.63%;预估12月下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为190.07万吨,旬环比下降0.53%。

至此,全国粗钢日均产量已连续三旬出现下降,粗钢产量继续回落,说明钢厂已加大检修力度应对日益高涨的原料价格,部分钢厂虽然仍能维持正常生产节奏,但设备停产时间有所延长,并且减少了生产线及人力资源的投入,产量较前期明显减少。目前钢厂原料采购和成品销售压力均大,后期对于原料采购或将放缓。预计后期铁矿石市场维持坚挺,继续上行压力较大。

3、炒作迹象明显 多重因素间接推高矿价

据业内人士披露,此前三大矿山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让贸易商和钢厂相互竞价,价高者得,以此达到推高矿价的目的。然而矿山并不满足于此,在矿价扶摇直上的当下,矿山通过在现货交易平台上大量放货炒作价格,由此实现矿价暴涨的目的。作为新加坡环球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的最大发起方,澳洲矿业巨擘必和必拓正在利用前者扩大自己在国际铁矿石市场的掌控力。

统计显示,新加坡环球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自2012年12月份以来,共成交21笔交易,矿石几乎均来自澳大利亚,成交总量约为225.5万吨。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12月4日成交的62%粉矿价格为118美元/吨,2013年1月8日62%粉矿成交价格已经达到了155美元/吨。

随着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稳企回升以及钢厂“冬储”行情的到来,进口矿价格一路走高,而飙升的幅度和速度都远超出市场预期。有业内人士指出,近期进口矿价的“飙涨”带有明显的炒作、拉涨迹象,这其中也不排除一些贸易商和矿山达成某种默契,哄抬价格以达到供不应求的假象。

对于此轮矿价的意外飙升,有分析认为是矿山通过严控发货量、推迟发货时间造成。对此,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厂家FMG集团反驳称,从未遇到任何不寻常的铁矿石发货延迟的情况,并继续出售所有生产的矿石。

另有消息称,受澳洲西海岸龙卷风影响,全球第二大铁矿石生产商力拓已经暂停部分港口的海上装运。由此可知,无论是出于主观刻意还是受限于客观天气原因,国际矿山延迟发货时间减少发货量已成既定事实,在矿价暴涨的背景下,矿山采取“缩量保价”以维持市场供小于求的状态屡试不爽。

从目前情况来看,如果矿石价格再次被三大矿山推高,钢厂只能通过涨价来向下游转嫁,但是由于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加上下游需求并未有明显好转,钢厂扭亏以来获取的微薄利润将被迅速上涨的成本“挤占”。

4、海运市场整体回暖 活跃度明显提升

进入新的一年,船运市场季节性因素逐渐消退,节前国际干散货市场的下跌趋势基本得到控制,本周海运市场整体回暖。海岬型船维持上涨趋势,周初因巴西铁矿石发货量提升,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周后期伴随发货量减少,运价出现小幅回落。截至1月11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报收760点,环比上涨7.95%;波罗的海海岬型指数(BCI)报收于1367点,环比上涨6.38%。巴西至中国海运费上涨0.792美元/吨,报收于17.327美元/吨;澳洲西岸至中国海运费报收于7.136美元/吨,环比上周上涨0.091美元/吨。

统计显示,2012年1-11月,我国船舶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速趋缓,船舶出口下滑,经济效益回落,生产经营形势严峻。相关分析机构认为,随着手持订单的减少,船企在2013年对新订单的争夺将更加激烈,船价将进一步下行。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预测,2013年运力供需失衡矛盾依然突出,甚至在短期内还会出现愈加恶化的情况,船舶的闲置已经不可避免。尽管新增订单逐步减少,新增运力有所放缓,但由于需求无法得到有效释放等多因素影响,运力过剩将成为2013年海运市场的“主旋律”。面对船只价格及租船价格的步步走低,造船业与船运业的“严冬”仍将持续。

后期市场分析预测:

此轮进口矿价的“高歌猛进”带有明显的炒作、拉涨迹象,且由于上涨节奏过快,市场跟进力不从心,以致现货市场呈现有价无市特征。本周进口矿价的弱势走低向市场传导回调信号,观望情绪逐渐加重。展望后市,随着周期性去库存告一段落,粗钢产量的下降和港口库存的回升将使钢厂采购积极性大幅降低,后期进口矿市场恐将步入阶段性调整时期,价格呈现波动下行趋势。

每周热点追踪:

新交所推铁矿石期货抢占先机 中国版期货合约进度迟缓

据相关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2年清算的包括铁矿石掉期、期权和期货在内的铁矿石金融衍生品,总量达到1.51亿吨,比去年增加超过140%。铁矿石市场金融化的脚步正在加速,金融衍生品对现货市场的影响也在逐渐加强。

与此同时,在2012年铁矿石掉期交易市场上广受关注的新交所也乘胜追击,宣布将于2月25日推出铁矿石期货合约,目的是在美国对场外OTC市场监管趋严的形势下保留和吸引更多的美国客户。

媒体报道称,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去年11月份推出铁矿石掉期交易新规,所有为美国用户进行铁矿石掉期交易清算服务的机构都必须在CFTC注册登记,而新交所尚未在CFTC注册。SGX推出铁矿石期货合约的举动显示出美国以外地区的交易所正采取行动,以确保CFTC新规不会削弱其美国客户群。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认为,新交所推出铁矿石期货合约旨在完善其铁矿石金融衍生品的架构体系,一旦期货交易规模达到一定数量,将为新交所在铁矿石金融化大战中再添筹码。反观国内,相关部门也计划采用建现货平台、推期货合约等一系列措施完成铁矿石金融化的一个整合过程。自2012年10月发改委公开表态后,市场千呼万唤的铁矿石期货已渐行渐近。

然而,由于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史较短,在期货新品种开发和上市初期的操作上也还存在一定难度,中国版铁矿石期货的推进速度远远低于市场预期,曾经被市场寄予厚望的铁矿石期货难逃“雷声大雨点小”的质疑。

面对步步紧逼的境外资本实力,中国版铁矿石期货的推进或许该跳过按部就班的条条框框,在宣传营销中充分融入“世界最大买家”的先天优势,尽快推出适应中国市场的铁矿石期货活跃或许是争夺话语权的一个突破口。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