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华物流“成人礼”
上海市浦东南路588号,中国金融机构云集的浦东南路和世纪大道交汇处,海航集团旗下物流板块子公司——大新华物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大新华物流)就坐落于此。
2009年3月17日,大新华物流在上海挂牌成立。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其从最初单一的航空货运业起步,在海航集团资金的支持下,经过一连串投资、并购、重组、合作,迅速崛起。
截至2011年年底,大新华物流船队规模达到100余艘;全货机机队规模16架;总资产从最先的19亿元迅速扩至超过630亿元;员工人数达32000余人,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至此,一家世界级的综合物流企业初具雏形。
然而,金融危机的余波仍在震荡,航运业在短暂复苏后又再次阴云笼罩。欧美大批航运企业破产倒闭,中国航运企业也度日维艰。
面对市场的急转直下,正准备一展拳脚的大新华物流迅速主动地做出战略调整。
在大幅收缩海运业务规模的同时,进军虚拟物流领域,并获得第三方支付全牌照;通过一系列收购,具备了交易、结算及物流配送等综合服务能力;建立新型物流发展模型,探索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现代物流。一系列的调整让大新华物流成功经受了危机的“洗礼”,逐步走向成熟。
物流业“黑马”
据了解,物流产业被誉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但是多年来,“小而散”的中国物流业现状却常常让货主头痛不已,物流成本过高也制约了经济的增长。为打破这一局面,在航空业务上已拥有丰富货运资源的海航集团提出“以多元化产业进行多元化竞争”的战略方针,突破航空公司“重客轻货”的传统思维,向物流业全面渗透。
海航集团在物流领域的开拓始于本世纪初。2002年7月,海航集团创立扬子江快运航空有限公司(扬子江快运),主营业务为国际、国内航空货运和综合物流,这是中国民航总局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二家专业货运航空企业。2004年,扬子江快运正式取得国际航线运营权,相继开通亚洲地区以及部分欧美地区航线,并在运营B737-300全货机的基础上,又引进载货量更大的机型747-400全货机,拓展国内外航空货运市场。同年,海航集团成立扬子江物流有限公司(扬子江物流),开始切入下游物流配送市场。
2007年7月,海航集团将扬子江物流更名为大新华物流有限公司,开始着手组建物流板块。同年,大新华物流有限公司与华能能源交通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香港进荣航运有限公司,进军散杂货运输业务,并成立靖江新华港务有限公司,涉足国内码头产业。
2008年2月,海航集团在原有航空货运资源基础上,先后收购集装箱运输企业天津海运29.98%股份成为天津海运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在香港成立大新华轮船有限公司,以香港为基地,加大投资和发展散杂货运输业务,进军海运领域。这年年底,海航集团将扬子江快运与大新华物流有限公司统一划归至筹建中的大新华物流旗下,海航物流业务开始整合。
2009年3月17日,大新华物流在上海揭牌成立。海航集团领导在成立仪式上表示,大新华物流将依托海航集团的资源优势,以海运为支柱、以空运为精品、以地面物流综合服务网络为保障,走自主发展与资本运作相结合的道路,旨在发展成为立足中国、业务覆盖全球、交通工具与网络渠道相结合、集海陆空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全球综合物流运营商及“门对门”服务网络供应商。而此时,大新华物流已囊括了海运、航空货运、地面物流、码头等企业实体,拥有自己的船舶和飞机,成为中国首家真正意义上的海陆空一体化综合物流企业。
大新华物流成立后,海航集团并没有停止在物流领域的开拓步伐。此后两年,以大新华物流为主体,海航集团还先后收购金海重工、天天快递、北京华日飞天物流和挪威OHT等公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1年4月,大新华物流旗下的大新华轮船(烟台)公司(大新华烟台)宣布开通跨太平洋的远洋集装箱航线(SPX)。4月26日,第一艘SPX定班轮“大新华泰兴”号抵达美国长滩港,这也意味着大新华烟台成为继中远集运、中海集运和海南泛洋之后,第四家有能力经营远洋航线的班轮公司。
在抵长滩港仪式上,大新华物流相关领导表示,大新华物流为开通跨太平洋远洋航线已筹备18个月,并计划开通第二条美西航线和美东航线。除了跨太平洋远洋航线外,未来还打算继续开通澳洲、中东、亚欧、南美和西非等远洋航线。如果一切顺利,大新华物流的年集装箱货量争取达到250万TEU,成为世界前20强班轮公司。
至此,经过短短两年多的发展,大新华物流总资产已由最先的19亿元迅速扩至逾630亿元,员工人数达32000余人,船队规模达100艘。其中,集装箱船舶控制运力全球排名第30位,国内排名第4位,集装箱年运输量达43.15万TEU;散货船控制运力国内排名第4位,散杂货年运输量达2454万吨;油轮控制运力国内排名第6位;全货机机队规模16架。旗下涵盖综合物流、集装箱运输、散杂货运输、油轮运输、特种船运输、驳船运输、航空货运、船舶与海洋工程建造、码头建设与管理、船舶与船员管理等多项业务。下辖7家海运、3家造修船、1家航空货运、3家地面物流、3家码头、1家船舶管理、1家船员服务等企业。
大新华物流高效而又快速的发展引来同行的一片惊叹。大新华物流管理层曾表示,希望通过一系列针对产业上下游的拓展,使大新华物流运送的产品通过不同的平台来负责不同的业务,并经由互相衔接来达到全货种物流配送过程中的高效率。
市场突遭变故
大新华物流扩大运力规模时,恰逢全球航运业的低谷,船舶价格较之前几年跌幅较大,一艘巴拿马型船价格由高峰时的5500万美元下跌至3500万美元,跌幅达36%,这为大新华物流提供了难得的低成本运力扩张机会。
随着中国政府四万亿投资项目以及世界各国救市政策不断落实,航运市场在2009年年底出现复苏。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由最低时700多点反弹至2010年5月的4000点,许多曾面临困境的航运企业成功扭亏为盈。
出于对未来行情的看好,航运企业重新开始运力扩张。长荣海运抛出 “百船新造计划”;中国远洋和中海集运纷纷投入巨资订造大船。时任中国海运总裁李绍德表示:“中海集运未来将继续进行船队扩张,优化船队结构,今明两年将有8艘1.41万TEU和8艘4700TEU型船交付使用,届时,中海集运船队总运力将达到58万TEU,船队大型化特征将日趋明显。”
早于市场进行扩张的大新华物流在这一波政策红利中也收获颇丰,营收不断创出新高。大新华物流旗下的天津海运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7.7%;净利润2940万元,同比增长112.4%。
然而,这一令人欢欣鼓舞的逆转并没有持续太久,航运业乃至整个世界贸易形势再次风云变幻,危机又卷土重来。
2010年5月开始,BDI从4000点掉头向下,一路下跌至去年9月的最低点661点,跌幅达84%,创出历史新低,最终导致包括韩国Korea Line、英国Stephenson Clarke、美国天宝轮船以及美国海外船舶控股公司等许多在国际航运市场上颇有影响力的航运企业因不堪亏损而破产倒闭,中国航运企业也度日维艰。
及时收缩整合
面对急转直下的外围市场环境,大新华物流果断做出战略结构调整,进行内部资源和产业的整合,提高核心产业竞争力,收缩受影响最大的海运业务。
大新华物流一位高管在危机刚开始的2011年就表示:“欧美债务危机影响力可能大于2008年金融危机,持续时间更长,而且现在是两个危机叠加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判断2012年甚至2013年航运市场仍将持续低迷,所以我们决定暂时战略性收缩海运业务。”
收缩海运业务的第一步就是停运SPX,并通过在去年大规模削减运力、与船东协商提前退租租赁船舶以及淘汰老旧船舶等措施,将海运船队规模自100艘缩减至38艘,且自有船比例超过80%。同时,大新华物流还积极引进大客户战略,发展长期货物运输合同,使得海运业务经营情况持续好转。
在收缩海运业务的同时,大新华物流还及时对内部资源和产业进行整合,提高核心产业竞争力。大新华物流一位负责人表示:“我们从2011年开始就对此前收购的项目重新梳理,对于不属于大新华物流的主业,依据近几年的盈亏状况做出‘关停并转’的不同处理,例如退出码头、地面物流和快递业务等。通过退出非核心业务,集中精力做精做强核心主业,提升经营效益。”
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在今年的博鳌论坛期间表示,去年是海航集团的 “优化提升之年”, 海航集团先后关停200多家企业,将原来的八大业务板块“有进有退”地进行调整,整合成海航航空、大新华物流、海航资本、海航实业及海航旅业等五大板块。
重构商业模式
在对原有业务收缩整合的同时,大新华物流却在速运业务领域突然发力,让业内人士直呼“看不懂”。
2011年7月,大新华物流旗下虚拟物流企业——易物流网络有限公司(易物流)注册成立,创立了第三方支付品牌“新生支付”,并于当年获得第三方支付全牌照。
在易物流的基础上,大新华物流于2011年10月24日成立大新华速运集团公司(大新华速运),并先后收购北京锦绣大地联合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北京锦绣大地)和上海昂然农产品发展公司(上海昂然)两大批发市场,以及广州钢铁交易中心。
大新华物流新闻发言人文江表示:“在这一轮危机中,我们吸取了很多经验教训。之前,大新华物流在经营海陆空综合物流时,侧重于发展飞机、船舶、货车等传统交通工具的运力规模,也就是重资产,包括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油轮运输和码头业务等航运及相关业务所占比重较大。这种商业模式的问题是,无法准确控制供需的平衡,容易盲目扩张,有货时的确能赚钱,但没货时亏起来也很厉害,现在航运业危机就是这样产生的。”
文江表示,大新华速运的成立,使之前的商业模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过去大家强调的是揽货能力,通过揽货充分利用现有运力才能盈利,这也导致了低价竞争。大新华速运的发展重点则是组织货源的能力,通过收购大宗商品批发市场和交易中心,实现对现货交易资源的控制。现在,资源在自己手里,交易也在自己手里,交易完成后,商品的流向就能由自己来支配,能够做到看单下菜,通过先期掌握的交易配送的货量,再来发展相应的运力规模,然后再开展一些配套性的延伸服务,比如交易结算、仓储、配送,以及下一步要发展的供应链金融等。”
大新华物流在整体资源的配置和战略发展方向上的调整,都是围绕这个新商业模式的发展思路而展开的,逐步将原先以重资产为核心的业务结构转向以组织货源为核心。“业务结构的调整使我们得以空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去专心发展更有潜力的速运业务,并迅速做大。”文江说。
据记者了解,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大新华速运目前已拥有物流金融、批发市场、实体物流(空运代理和冷链物流)、第三方支付、连锁零售五大业务,去年实现经营收入逾44亿元,包括第三方支付和预付卡支付在内的创新业务流量共计完成313亿元。预计今年实现收入超过65亿元。
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易物流已经拥有主营支付业务分公司10家,网络遍布全国重要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5个,涉及钢铁、橡胶、有色金属、水产品、贵金属等;主营供应链金融业务1家。去年实现经营收入超过24亿元。
易物流旗下的北京锦绣大地已是华北地区第二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副产品供应覆盖北京超过1/3的市场需求,其中进口干果交易量、调料交易量、牛羊肉交易量均为北京市场第一,市场占有率均超过60%,粮油交易量北京市场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北京“菜篮子”。而上海昂然已经形成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共有商铺710间,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的上海地区大型农产品流通中心。
在最为核心的第三方支付领域,易物流目前已形成“全国预付卡+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的第三方支付全平台格局。其中,第三方支付品牌“新生支付”在系统启动仅仅半年之内,单月收入突破103亿元,几乎每天都要受理数万笔支付业务。截至去年年底,易物流的互联网支付业务已经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近1%,位列全国第八,成为物流领域最强有力的支付交易平台之一。
易物流市场负责人表示:“支付业务天生具备与物流相结合的特征,支付本质上是资金流的调动,加上海航集团在物流、仓储、大型交易市场等业务方面的实体资源和渠道实力,这样的跨界非常自然。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第三方支付与传统企业、传统方式、传统服务的全面融合和整体创新,全面提升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据艾瑞咨询统计,去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整体交易规模已达12.9万亿元,同比增长54.2%,市场规模连续4年超过50%,可谓潜力巨大。
对于未来的发展,文江表示:“第三方支付和现货市场,我们都是从零起步,目前,无论是大宗商品还是农产品交易,我们都有了一定的规模。未来,我们将对这块资源及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渗透,今年或者明年,就会有更多的项目落实。同时,作为辅助,我们的线上交易平台,如钢铁领域的‘你的钢网’,农产品消费领域的‘锦绣生活网’等已经推出,将来还将推出其他更多的线上平台,由此最终形成一个货物交易、结算、配送的综合平台和体系。”不过文江也表示,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该体系的最终成型大约还需要3~5年的时间。“与市场的快速发展相比,我们的时间非常紧迫。”
大新华物流一位相关人士表示,大新华速运业务中有一大块业务与大宗商品运输有关,因此,未来大新华速运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整个配送体系完备后,还将会以速运业务为核心与传统航运业务更紧密地结合。“速运业务就好像人的‘大脑’,航运则像人的‘肢体’,‘肢体’会在‘大脑’的指挥下,去更好地完成该完成的动作。”该人士说。
装备制造业获得突破
曾一度面临订单不足的大新华物流装备制造业务今年迎来转机。去年11月,大新华物流旗下的金海重工与天津德赛签订协议,获得1艘90米海工自升式作业平台订单。今年3月21日,金海重工首制90米海工自升式作业平台开工,这意味着其已跻身装备制造业顶端的海工产品市场。
据了解,该平台是目前中国第一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带动力定位的自升式平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提供海上修井和海洋工程施工服务,并设有生活区等功能区域。平台为方形船体,4个桩腿全长约90米。船体总长78.8米,型长63.6米,型宽40米,型深5.80米。该平台的主要设备除了发电机采用进口以外,其他均采用国产设备,如此大量使用中国制造的设备,在90米海工自升式作业平台制造中为国内首创。
金海重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大型造船企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金海重工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浙江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储备,先后成立海工、LNG、LPG、半潜船等多个产品项目组,为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市场转型做准备。此次首制90米自升式作业平台的顺利点火开工,是进军海工市场的第一步,后续我们将重点开拓海工领域。”
据悉,金海重工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2.66亿元,交船22艘,造船完工量281.32万吨。
再上路已“成人”
截至目前,大新华物流业务从单一航空货运业起步,依托海航集团强有力的战略支持,经过一连串的投资、并购和重组扩大规模,再到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战略调整,现已基本构筑起一个以速运、装备制造、海运三大业务为核心的全维度物流体系,公司总资产超过650亿元,年收入逾150亿元,已经成为海航集团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大新华物流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讳言往事。“我们吃过亏,犯过错,然后吸取了教训,这是好事。比如未来再发展航运业务时,经营思路就会与以前不一样,从过去单纯为了获得运力而投资转变成有了需求再去发展运力,这样业务的发展也会更加稳健务实。”
该负责人还表示:“现在,国际海运市场的供需平衡正在恢复,我们采用新商业模式的速运业务正飞速发展,装备制造业务也取得了技术上‘质’的突破,可见,大新华物流已经比较顺利地渡过了这一轮的经济危机,未来会用新的思路‘轻装上阵’。”
自成立以来,大新华物流经历了从持续扩张到收缩调整的起起落落,每一次危机的到来都会倒逼人们去调整,而每一次调整都会重塑一个新的形象。与很多经历过大风浪的“百年老店”相比,成立仅4年的大新华物流还很年轻,但它似乎正在用这种调整后的新面貌宣告:自己已“长大成人”。
补充阅读:大新华物流三大新业务
大新华物流速运业务
涵盖第三方支付服务、专业定向B2C销售、供应链服务、物联网创新业务、大型交易市场管理等多领域,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商。旗下“新生支付”及国付宝信息科技公司是中国首批获得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运营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及受理业务,分公司遍布全国11个主要省市,其互联网支付业务综合排名位列全国前十。
目前,速运业务战略方向以电子商务为主,实体物流为辅,金融服务、物流配送、物联网技术为支撑,重点打造综合物流网络、虚拟物流、物流咨询、物流IT系统四大核心业务体系,为各类客户提供一站式现代综合物流服务。
此外,物流速运还控制北京锦绣大地农产品交易、上海昂然农产品交易中心、广州钢铁交易中心等多家大型交易平台,全面覆盖农产品、食品、钢铁、金属等资源,实现全面的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与服务。
大新华物流装备制造业务
涵盖船舶修造、船舶配套、海洋工程装备及非造船装备制造四大产业体系,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装备制造企业。旗下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国造船企业10强。公司拥有船坞8座,总容量达208万吨,其中最大一座50万吨级船坞,在中国乃至亚洲名列前茅;具备制造国内外各类大中型集装箱船、LNG船、LPG船、滚装船、浮式储油轮、成品油轮、原油轮、散货轮、客船、特种工作船等不同类型船舶的条件和能力。截至去年年底,手持船舶订单列世界船企第9位、中国第2位;共交付各类船舶近60艘,其中去年交付船舶22艘。
大新华物流海运业务
涵盖集装箱运输、散杂货运输、油轮运输、船舶与船员管理等多项业务。控制船舶逾40艘,自有船舶比例超过80%,并有稳健的中长期货物运输合同作为支撑,运营大洋洲、美洲、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外贸航线和多条内贸航线。去年散杂货年运输量达2700余万吨,集装箱年运输量达66万T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