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柜码头四十天工潮下最受伤的,应是俗称船务公司的货运代理。从事货运代理业二十多年的李倩樱透露,原定四月八日抵港入仓的一批朱古力食品,由于工潮影响,一个客户扬言不要货,作为提单人的她或要硬啃六十多万货款,其他相关费用未算在内。

这批朱古力食品由美国入口,原定四月中到期,几经艰辛终于上了岸,但二十五日来排不了期提货,结果要驳电以保持冷冻状态,如今过了交货期和保险期,客户声言不要货,按每天损失三千三百元计,她最少要付八万元,身为提单人的她另要承担总货值六十多万元。另一批由越南运港的冻货亦交不了货,客户扬言七折付款,身为夹心人的她连声慨叹不公平。

近年香港港口吞吐量不断下滑,已被上海、新加坡追过,货运代理利润从早年的两三成减至近年半成左右,李倩樱称今年这场工潮真是雪上加霜。「每年一二月都是船运业淡季,三月算是开市,本来期待今年四月有货运去欧美,但当地经济远未复苏,结果是无货付运,偏偏香港又爆发工潮,足足闹了四十天,这四个月实在凄凉。」

身为航运公司负责人,李倩樱说手下十几人等出粮,一个月开支就二十多万元,四个月来连逢淡季和罢工,保守估计损失八十几万元,「好阴功」。据她所知,是次工潮对入口影响甚大,业界损失惨重。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