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2013年,展现在石油石化产业面前的,是一个全球经济风云变幻、世界能源深度调整、国内能源和油气变革风起云涌,新思想、新理论、新事物、新变化纷至沓来的形势。种种迹象表明,石油工业已进入一个错综复杂的大变革、大调整、大改造、大发展时期,天然气以前所未有的强劲增长势头,成为当今中国最为现实的大规模接替能源,推动石油石化产业进入一个充满生机活力,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崭新时代。请看中国石油报记者独家分析2013年一季度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

1 改革大潮涌动,2013年成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分水岭

2013年是石油石化产业响应党的十八大号召,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势开局的一年。一场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已经在石油石化产业蓬勃兴起。

多少年以后再回首,我们将清晰地看到,2013年是一道分水岭,一道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分水岭。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集中体现了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审时度势,推动能源和油气进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新时期,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新思想和新论断,在石油石化产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掀起了一场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十八大精神的热潮。

今年年初,一场气象史上罕见的持续雾霾天气袭来,笼罩大半个中国长达数日之久。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在历经多日空气质量六级污染之后,北京市发布气象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引起全社会上下普遍关注。

3月5日,“PM2.5”首次出现在了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固然很多,煤炭燃烧、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城市扬尘等都是“元凶”。但如果追根溯源,能源大量消耗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毫无疑问是主导原因。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连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拉动能源消费特别是煤炭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导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破坏了空气质量,加重了环境负担,以雾霾天气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凸显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现实性、紧迫性和挑战性。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了能源宏观调控力度。1月3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形成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的新机制,要求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用电量控制在6.15万亿千瓦时左右。2月6日,国务院再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步伐,明确规定了发布和实施汽柴油国Ⅳ、国Ⅴ标准的时间表。

前后短短7天时间,国务院接连召开两次常务会议,集中研究解决能源问题,传达出的声音集中到一点,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能源改革,加快能源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对石油石化工业来说,就是要坚决响应党的十八大号召,“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按照中央部署,国家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政府,迅速行动起来,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文件,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前所未有。其中尤以能源和环保系统推出的文件数量最多、力度最大。

1月1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主基调,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能源改革、加快能源发展的主攻方向。

1月23日,中国首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出台,明确提出了构建石油石化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奋斗目标。2月17日,《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为目标,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更为全面和严格的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与其配套推出的2013年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收严了PM10的年均限值,规定了按期达标的时间表。决定3月1日起,对包括石油石化行业在内的六大行业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以倒逼能源和油气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与此同时,号称税制改革绿色顶层设计的《环境保护税法》也在各部委审核会签之中,将在“大环保”税费改革的基础之上,纳入环保部新近制定的一份高污染产品名录。

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中国第五阶段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文件显示,国家将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行政执法手段,倒逼石油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国内车用汽油和柴油品质全面升级。

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的相继推出,使石油石化企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人注意到,新颁布的一些环境保护文件,已经取消了罚款“天花板”。

今后,国家对于某些特别严重的污染物,将不再运用税收、绿色信贷或环境污染责任险等经济手段来调控,而是直接采取行政命令手段,重拳重点出击,施行空前的法律法规限禁措施。

这将促使那些心存侥幸,靠“打擦边球”,缴罚款息事宁人的违法违规企业打消蒙混过关念头,直面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的突出位置,融入石油石化生产经营和建设的全过程,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技术创新型企业,大步走向能源生产和消费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贯通、融合共进、和谐发展的改革发展新道路。

2013年,是石油石化产业响应党的十八大号召,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势开局的一年。一场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已经在石油石化产业蓬勃兴起。

石油石化产业正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切实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采取强有力措施,强化石油石化产品环境管理,严控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尽快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以珍爱自然、保护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崭新姿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神圣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石油石化产业来说,就是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新思想、新论断,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指引下,以脚踏实地、勇攀高峰的昂扬斗志,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走向新时代。多少年以后再回首,我们将清晰地看到,2013年将是一道分水岭,一道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分水岭。

2 能源问题引起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用实际行动和成效让人民看到希望,引起与会代表委员的强烈共鸣。

能源大量消耗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

资源和市场共同构成能源安全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讲,加强、加快、加大力度进行国际合作,对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换届之年的全国两会格外引人注目。能源问题引起了与会代表委员的热议,成为会上会下、会内会外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话题之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用实际行动和成效让人民看到希望,引起与会代表委员的强烈共鸣。政协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与会记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与能源消费密切相关的“PM2.5”空气质量问题。

代表委员纷纷指出,能源大量消耗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今后不能再指望以无限制的能源消耗,来支撑无止境的经济发展了。不仅资源禀赋承受不了,能源安全承受不了,环境容量承受不了,而且整个地球都承受不了。这是个大道理,也是个硬道理,已在全社会形成共识,现在关键要看落实。

民建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尽快修订并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逐步将PM2.5排放总量纳入国家约束性指标,严格控制污染物新增量。建立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构建跨区域、省、市联动一体的应急响应体系。实时发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引导全民关注大气质量,加强公共舆论监督。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周建等7位全国政协委员在联名提案中建议,对空气污染严重的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尽快实现煤炭消费总量零增长。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3月10日在答记者问时指出,能源安全的核心是石油安全,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保障能源安全,最不容易的一步是调整能源结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是价格体制改革当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价格部门正在认真进行研究。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则在3月7日的答记者问中表示,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将会抓紧时机推出,已将有关方案上报国务院。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为资源环境税费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引起了与会代表委员对深化能源和油气改革的共鸣。

全国政协委员牛越生发言指出,资源类企业上游业务税费重复征收,相互重叠,加重了企业负担。特别是石油特别收益金,2006年实施开始就争议不断。在当前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日益攀升、油气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石油特别收益金过度调节石油企业利益的弊端越来越严重。虽然国家将特别收益金起征点由每桶40美元提高到了55美元,但其固有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民革中央和九三学社中央在提案中建议,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制定合理的税收品种与税率,全面改革资源税,研究开征环境税,正确考核和计量节能减排价值。

两会上涉及的能源话题,几乎都与深化能源和油气改革密切相关。如资源价格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天然气定价机制、煤电运协调定价机制等等。政府工作报告中,用较多的篇幅论及了能源体制与价格改革,被代表委员们评价为是这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完整的一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能源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不确定因素,政府管理部门维护和保障能源安全的任务相当繁重,如何从体制和制度层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再次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大问题,尤其是把能源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考虑,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大能源”政府专业管理部门,已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的呼声和共识。

资源和市场共同构成能源安全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讲,加强、加快、加大力度进行国际合作,对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指出,咱们常说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我们一方面要提高国内能源保障水平,一方面要利用世界能源这个大的市场,而不是所有问题都自己解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近几年的提案都是围绕着加快开发利用天然气展开的。尽管目前我国天然气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但在他看来,这个速度还可以更快,生产规模还要继续加强,争取2030年国内天然气产量实现2500亿立方米的预期目标。他同时指出,虽然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存在的问题也应该引起重视。一方面要通过气价改革、管网建设等途径健全完善天然气消费市场。尽快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形成一个兼顾国家和老百姓利益及石油公司利益的价格体系。另一方面要引导天然气的合理消费。首先,优先保障居民用气,尽快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天然气城市燃气、取暖的普及。其次,要利用天然气更为清洁的特点,进一步改善环境,尽快实现天然气发电替代煤炭发电。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指出,非常规天然气具有改变能源结构和格局的巨大潜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费常规天然气可以成为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的主体。从资源可靠性、经济性和技术成熟性来看,应对不同类型非常规天然气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和对策。致密气现实性最好,是非常规天然气发展的领头羊,具备优先加快发展的条件。页岩气发展前景光明,需要扎实工作,尽早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量优势。

全国两会,是当今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风向标,展示社情民意的广阔平台。会上会下,会内会外,各行各业都在关注能源,关注油气。随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老百姓对能源和石油石化产业加强环境保护,实施环境监督的法规措施要求越来越严,越来越高。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这对石油石化企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要求我们把产业发展中的环境含量、环保技术含量作为石油石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竞争力来考量。国有大型石油石化企业有责任有义务率先垂范成为环境保护的表率,也有条件有能力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升企业生态竞争力。

新年伊始,罕见的污霾天气一度引发“谁是雾霾天气‘元凶’”的广泛议论。互联网上鱼目混杂,莫衷一是说三道四之声不断。这一问问题在今年也提到全国了两两会会上上同样引起热议。

3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请不要妖魔化“两桶油”》的文章。文章指出,舆论对“两桶油”为代表的央企的监督批评是必要的,但同时也应该多一点理性,少一点情绪化,更不要妖魔化和肆意谩骂。对于“两桶油”来说,则应善待舆论,适应舆论监督,并真正把它当成改进工作的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环保部原副部长张力军建议,石油化工项目立项时要公开,环评要让老百姓切实参与进来。生产什么、排放什么都要让老百姓知道,正常运行时要让老百姓监督。“一条龙”信息要公开,要使公众对石油化工企业了解得透透彻彻,建立起最基本的信任基础。只有各方面工作做好了,才能取得社会理解和支持,才能消除公众对石油化工项目的“恐惧”心理。

3 石油石化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深度调整和深刻变革

美国页岩气革命引发的全球能源和油气变革也在向纵深发展,推动以石油为主体的世界能源体系深刻调整,天然气以其优质、清洁、高效、低碳的明显优势,正在逐步取代石油,迅速成长为21世纪的全球主导能源。世界经济和能源形势深刻变化,中国石油工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控制的是石油消费的过快增长,遏制的是不合理的、浪费性的石油消费增长,带来的是节油降耗、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石油资源,讲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石油消费增长。

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全球经济风云变幻,世界能源深度调整。在世界各国特别是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努力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历时5年多,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世界经济呈现趋好态势,复苏进程加快。

与此同时,美国页岩气革命引发的全球能源和油气变革也在向纵深发展,推动以石油为主体的世界能源体系深刻调整,天然气以其优质、清洁、高效、低碳的明显优势,正在逐步取代石油,迅速成长为21世纪的全球主导能源。世界经济和能源形势深刻变化,中国石油工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天然气以其前所未有的强劲增长势头,进入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当今中国最为现实的大规模接替能源,带动中国石油石化产业进入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代,带动中国石油石化产业进入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代。

进入2013年一季度,一场气象史上罕见的持续污霾天气袭来,敲响了应对大气环境污染的警钟,凸显了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现实性、紧迫性和挑战性。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石油石化产业正在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和转型期,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和深刻变革。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要求石油石化产业一方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一方面节能减排、优化结构、严控污染,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地位,融入石油石化生产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今年一季度石油石化生产和消费及市场供求变化表现出的最显著特点。

从消费侧来看,进入2013年一季度,国内石油及其产品消费一改2012年四季度趋稳上升态势,转而进入新一轮消费淡季。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1至3月,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约为1.2亿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6个百分点,与去年四季度环比下降2.9个百分点。其中,汽油表观消费量为2365.4万吨,同比增长15.7%,环比增长1.5个百分点;柴油表观消费量为4258.9万吨,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9个百分点。1至3月,国内乙烯表观消费量为442.7万吨,同比增长4.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4.6个百分点。纯苯表观消费量为196万吨,同比增长15.5%,环比下降1.4个百分点;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为1963.2万吨,同比增长3.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6.2个百分点;合成橡胶表观消费量为135.3万吨,同比增长7.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9个百分点;合成纤维单体表观消费量为876.1万吨,同比下降1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6个百分点;合成纤维聚合物表观消费量为387.7万吨,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5个百分点。总的来看,进入今年一季度,国内石油及其产品消费平淡,缺乏市场亮点。

从供应侧来看,进入今年一季度,国内石油石化生产总体稳定,但增势有所放缓。1至3月,国内累计生产原油5132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4个百分点,与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4.7个百分点。一季度国内石油加工业稳中有升,产品产量增长较快,但也呈现出增势减弱的情况。1至3月,国内累计加工原油1.2亿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3%,与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5.1%。其中,生产汽油2481万吨,同比增长15.9%,环比增长14.4%;生产柴油4350万吨,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1.9%。

受国内石油消费疲软的影响,1至3月,石油及其产品进口大幅下降,累计进口原油6897.8万吨,同比下降2.2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47个百分点。累计进口成品油155.5万吨,同比下降5.5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0.47个百分点。其中,进口煤油同比增长4.12%,环比下降30.14%;进口汽油同比下降17.93%,环比下降51.95%;进口柴油同比下降51.84%,环比下降33.63%。

与此同时,国内石油及其产品出口大幅增长,1至3月,累计出口成品油439.6万吨,同比增长47.97%,环比增长20.20%。其中,煤油出口同比增长26.08%,环比增长7.08%;汽油出口同比增长14.5%,环比增长43.77%;柴油出口同比增长367.71%,环比增长29.98%。一季度石油及其产品进口下降,出口增加,其中成品油净出口284.1万吨,多年来少见。

一季度石油化工基础类产品生产总体稳定增长,但受国内石油消费增速放缓的影响,一些产品产量也出现了增势减弱的情况。1至3月,累计生产乙烯40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9%,与去年四季度环比下降0.1%;累计生产纯苯177万吨,同比增长7.8%,环比增长6.5%;累计生产合成氨1381万吨,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7.1%;累计生产农用化肥1949万吨,同比增长12.9%;环比增长5.9%;累计生产化学农药81万吨,同比下降5.1%,环比增长4.7%;累计生产涂料275万吨,同比增长10.3%,环比增长31.7%;累计生产初级形态塑料1352万吨,同比增长3.8%,环比2.4%;累计生产合成橡胶100万吨,同比增长1.9%,环比增长0.4%;累计生产合成纤维单体558万吨,同比增长12.8%,环比增长22.6%;累计生产合成纤维聚合物403万吨,同比增长0.4%,环比下降1.8%;累计生产合成纤维832万吨,同比下降5.8%,环比下降7.4%;累计生产轮胎21100万条,同比增长12.8%,环比增长23.6%;累计生产农用薄膜45万吨,同比增长20.1%,环比增长25.6%。

对二甲苯,即PX,是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的主要原料,而PTA又是进一步生产聚酯纤维,如涤纶、聚酯瓶片,如塑料瓶、可乐瓶及特种聚酯,如服装面料的主要原料。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对二甲苯生产国、进口国和消费国。2012年,在PTA和轻纺工业需求的拉动下,对二甲苯消费快速增长。但由于年内基本没有新增PX生产能力,消费增长明显高于产量增长,对二甲苯供需缺口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对二甲苯表观消费量为1382万吨,比上一年增长16.2%,其中国内生产773万吨,比上一年增长6.5%;国外进口628万吨,比上一年增长26.2%;对外依存度55.9%,与2011年相比上升了5.2个百分点。

预计2013年对二甲苯拉动的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供应持续紧张,并快速向下游产业链蔓延。进入今年一季度,国内市场上出现了对二甲苯产量、价格双双大幅下跌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天津石化、齐鲁石化、扬子石化对二甲苯出厂价每吨已下跌200元左右。

对二甲苯市场出现的复杂情况,显然与国内一些获得国家批准的石油化工项目不能及时开工上马建设有关。对二甲苯,即PX市场供需出现的这种变化说明,国内石油及其产品消费疲软,既有市场需求放缓的原因,也有近年来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石油及其产品相关知识宣传不够,社会对石油及其产品缺乏全面了解并因此产生误解,导致一些复杂情况的出现有关。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采取适应新形势的新办法、新措施,才能沉稳应对,化解矛盾,摆脱困境。

进入2013年一季度,国内天然气供销两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

1至3月,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408.9亿立方米,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个百分点,与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个百分点。其中,国内生产天然气295亿立方米,同比下降6.1%,环比增长14.8%;进口天然气120.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7.71%,环比下降1.76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生产和消费一直呈现两位数的强劲增长势头,尤其是冬季用气高峰时段,产量、进口量、消费量均呈现强劲增长势头。今年一季度却出现了生产、进口增势放缓,消费有增无减的不平衡、不协调态势。这从国内一些地方再次出现的天然气供应紧张中也有较为明显的反映。

但导致今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却与前两年有所不同。

前两年用气高峰时段接连出现的天然气供应紧张,主要是国内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滞后造成的,是天然气资源供应相对比较有保障,调峰供应措施跟不上的供应紧张。

经过近两年的加快建设,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已明显改观,今年再度出现的天然气供应紧张情况,则更多地表现为天然气资源保障程度有所降低的供求紧张。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国内天然气价格严重偏低,与国外天然气价格长期脱节,不仅影响天然气生产和进口企业的积极性,而且影响天然气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长此以往,将影响我国天然气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对一个当今社会期望值比较高,处在快速上升发展阶段的新兴能源产业来说,显然是不利的,应当引起相关方面的足够重视。

进入今年一季度,影响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后劲的一些经济指标,也出现了一些需要认真对待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例如,石油石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表现就不尽如人意。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1至3月,国内石油天然气采掘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1%,与去年四季度环比下降78.6%。其中,石油采掘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7.6亿元,同比增长16.7%,环比下降79.4%;天然气采掘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同比增长82.3%,环比下降67.4%;石油加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3.9亿元,同比增长9.8%,环比下降33.4%;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6亿元,同比增长24.1%,环比下降48.1%。从趋势上看,石油采掘业延续了近几年的低位盘整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连续几年放缓;天然气采掘业和石油加工业投资增速相对较高,但也出现了增势趋缓的情况。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3月份,石油天然气采掘业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1.9%,表观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国分大类工业行业平均增速7.6个百分点,并远低于同属能源产业的煤炭采掘业增加值增速7.4个百分点,甚至比近年来国家采取措施控制发展的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还要低8.9个百分点。

作为一个经济发展产业链前端的基础性行业,石油天然气采掘业增加值低速增长,显然与其应有的发展地位和作用不相匹配、不相协调。长此以往,势必造成石油天然气采掘业发展后劲不足,对其延伸支撑发展的石油中下游产业及其相关行业都将带来不利影响。

总的来看,一季度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是在国家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石油石化产业主动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出现的。

一季度国内石油消费疲软,固然与元旦春节放长假、农忙时节尚未到来、工业生产尚未完全发力等季节性因素有关。但进入2013年,空前恶劣的雾霾天气引发全社会上下高度关注能源和油气发展问题,倒逼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使多年来难以遏制的石油消费高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总体发展将更加协调。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控制的是石油消费的过快增长,遏制的是不合理的、浪费性的石油消费增长,带来的是节油降耗、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石油资源,讲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石油消费增长。这正是石油石化产业适应国内外经济和能源形势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自身深度调整和深刻变革取得的新成绩和新进展。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