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标普、美银美林和摩根大通都宣布下调今年中国GDP增速预期,而近日,已有多家国际投行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降至8%以下。调查显示,中国前4个月表现出的增长疲弱态势开始引起国际投资者关注。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9.3%和12.8%,低于市场预期。

  在笔者看来,全球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欲实现“逆周期”运行,只能激发“三驾马车”中投资和消费的活力,以消弭外部经济疲软带来的出口不畅。而城镇化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显著,将成为新的内需发动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有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可以替代出口10万亿元。按照现有城镇化速度,社会消费的总水平可以从现在的10万亿级上升到20万亿级,年均20万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将会维持20年。

  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庞大的农村人口一直以来是导致消费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十一五”期间致力通过“三农”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消费以致整体居民消费增长,虽然农村消费增长加快,但对扩大整体消费成效并不显著。相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刺激需求增加,消费结构提升,消费支出占全国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也进一步增加。介于此,“十二五”规划中虽然仍然继续全力推动“三农”政策,但针对扩大消费需求的目标,提出要积极推动城镇化,把扩大居民消费和城镇化结合起来,为扩大消费的长期政策赋予新方向。党的十八大之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明确提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自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的焦点。新型城镇化和以往的城镇化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以往城镇化比较注重城市人口比例和城市面积扩张,新型城镇化将更注重产业结构、人居环保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配合。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强劲增长的信号。城镇化也成为扩内需的主要推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除了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以及住房等资产投资外,其它与现代城市生活相关的消费品和消费型服务,例如新的家居设备、家用电器,以至零售、餐饮、交通、娱乐、教育、医疗等服务的需求将同步大幅上升。因此,城镇化拉动内需,除了在基建等方面的资产投资外,还有居民消费需求的上升。二是居民的购买力是影响消费的主因,而收入则直接影响购买力。近几年中国农民平均收入的增长已明显加快,不过,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仍远较农村为高,收入较多,消费支出也相应较高。据2012年的初步统计,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约等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倍。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表现为,收入越高,花费在服务型消费的实际支出和比重越高。可以预见,随着城镇化逐步推展,对消费服务的需求步伐也将加速,消费型服务业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是城镇化对消费的拉动并不止于个人消费,还有不同经济单位如企业的消费。事实上,城市本身就是一个机会和财富集中的地方,城镇化有利经济发展。人口密度提高,不但能集中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产生集聚效应,而且当一定人口集中在一起,不同的生产、生活、文化以至商业活动便会应运而生,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

  不过值得提醒的是,城镇化不等于纯粹的“造城”,应该侧重把那些已经住在城镇地区的人们变为真正的“城里人”,而非变农村为城市。如果经过精心设计并加以落实,城镇化将给宏观经济和行业带来重要影响。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