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历经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进行了试通水,江苏将兑现“一江清水向北流”的承诺。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为保证调出合格清水,我省始终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污染防治。目前,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呈现出水清水净的喜人景象。

  搬迁污染源 重现城镇水景

  初夏的清晨,淮安城内清安河水无声细流,护坡上种植的水生植物在微风中摇摆。早起健身的人们或沿着河岸小跑,或在岸边枝叶浓密的大树下舞剑。年过六十的王阿姨忍不住感叹道:“告别了又黑又臭的河道,像是回到了从前。”

  站在模样大变的若飞桥上,淮安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建设处李三林介绍说,淮安清安河与里运河相连,为预防污水排放、自流至里运河,影响东线调水水质,淮安水利部门对水质进行了监测监控,投入5亿多元对里运河沿线进行整治,新建了排污的尾水管道,将分布在周边的17家化工污染企业进行了搬迁。如今,里运河水质已由原来的5类提升至3类以上。

  省水利厅专家介绍,不仅淮安如此,全省南水北调沿线都是监管的重点区域,近几年已累计检查污染源20多万厂次,立案查处违法排污企业4500多家,还对部分环境违法现象严重地区实施了区域限批,对沿线地区100多家重点污染源安装了在线监控装置。并且,淘汰了一批污染严重企业,提高化工行业环保准入门槛,“十一五”以来,已累计关停南水北调沿线地区800多家小化工企业。

  增加污水处理设施 保证尾水达标排放

  每天早晨,徐州荆马河污水处理厂的总工程师景爱明习惯以绕厂巡查一圈来开始一天的工作。经过脱水机间,走进提升泵房,环视生化池,查看二沉池,审视过紫外消毒渠,走完一期、二期工程,她才能安心地走进中控室。景爱明说:“我们处理厂不仅要对徐州北区的生活、工业污水负责,还要对南水北调的水质负责。”

  景工程师介绍,荆马河污水处理厂以处理生活污水为主,目前,一期日处理污水量已达10万吨。他们还将二期处理的3.5万吨污水全部实现了再利用,供徐州经济开发区企业循环冷却,现通过中水回用,使企业用水成本降低了50%左右。

  据了解,为实现“一江清水向北流”,我省新建的26座污水处理厂现已全部竣工投运,新增日处理能力112.75万吨。至此,南水北调沿线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已达78座,日处理能力达216.6万吨,沿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同时,我省还编制了《南水北调东线江苏省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实施方案》,计划投资22.08亿元,建设污水收集管网614.5千米。截至目前,全省污水处理设施平均运行负荷率已提高到90%。

  解决船舶污染 呈现“清水廊道”

  来到苏北运河的小杨庄港,和往常不太一样,船长王师傅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赶到岸边储备水源,而是不慌不忙地搬个小板凳坐在船头,享受着初夏的微风。王师傅回忆,以前穿行在河面上经常会看到漂浮的油花,还散发着刺鼻的柴油味。而现在,船上不仅安装了油污分离器,他还作为首批示范船,安装了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从此,污水随便排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

  “为打造清水廊道,我们除了建设3处船舶垃圾站外,还给来往的船舶安装了油污分离器,预防油污直接排放河道,投入200多万元在宿迁市设置了5个船舶污染应急装备库,安放围油栏、收油机等设备。今年3月还联合南水北调东线苏北运河沿线的扬州、徐州、淮安等市设立了6条试验船安装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预计在第三季全面推广。” 宿迁地方海事局副局长王玉春介绍。

  记者同时从省水利厅了解到,为防治船舶污染,我省严格控制危化品船舶在苏北运河航行,并计划2年内逐步淘汰一批危险船只。同时,投资2800万元在京杭运河沿线建设21座船舶垃圾收集站、43座油废水回收站。针对徐州复新河沙庄桥等3个断面不能稳定达标问题,组织编制了3个断面水质达标方案,确保实现“一江清水向北流”。

  江苏经济报记者 张韩虹

  编者按:江苏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区,在现有的江水北调工程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向北延伸,从长江干流扬州江都三江营段取水,以京杭运河为输水干线,开辟运西支线,建设9个梯级13个泵站,逐级提水北上。

  东线工程对于江苏而言技术方面并不存在难题,关键在于如何治污,如何提高输水效率。天津、河北两地曾发出质疑,担心一江清水引到北方变成污水。因此,江苏承诺,将实现“一江清水向北流”,为苏、皖、鲁、冀、津五省市提供干净的生活、工业、农业及航运用水。

  经过11年的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江苏段目前已全部完成工程试运行和通水验收,5月30日进行了试通水,这将是对东线一期新建及改扩建泵站、渠道、湖泊、水库等工程运行、水量调度、水质监测、电力保障诸方面的一次全面检验。近日,记者沿省内调水线路一路南下,走访了徐州、宿迁、淮安、宝应、江都等地,近距离的体会一江清水如何向北流。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供水范围南起长江,北至德州,东至威海,涉及苏、皖、鲁3省的21个地级市和其辖内的71个县(市)区,土地面积16.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亿人,直接供水受益人口近6000万人。通讯员 缪宜江 摄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