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人士认为,“煤电互保”是对局部利益的争夺,是地方保护主义,山西前期是受害者

  本报见习记者 唐振伟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作为地方纳税大户和解决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煤企一喊疼,地方政府就慌了。于是,电煤市场化改革刚推进不到半年,就遭遇了“地方保护主义”的抬头。

  煤电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煤企库存压力日益加大,近期,国内几个煤炭生产省份纷纷开始推出地方自保的“救市”计划。

  河南首推“煤电互保”

  助力当地煤企纾困

  开这一“先河”的是河南省。在河南省煤炭企业看来,省内电力企业大量的采用省外的电煤,对省内的电煤压价压制,并以改变剂量、化验等条件为理由,大幅度削减省内电煤采购量,从而导致本地煤炭企业销售陷入异常困难的境地。

  于是今年4月份,河南省内的多家煤企召开专门会议商定向政府提出“煤电互保”救市方案。公开资料显示,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建议政府敦促省内电厂优先使用省内煤企生产的电煤,消除外省煤炭的冲击,稳定省内电煤价格等。

  5月初,河南省政府“煤电互保”政策出炉,实行“发电机组采购本省电煤量和发电量挂钩”的政策,具体内容为,根据发电单位基础电量占全省比例分摊确定基数,超基数采购1万吨省内原煤奖励1000万千瓦时基础电量,少采购1万吨省内原煤扣罚1200万千瓦时基础电量。

  至此,外省煤进入河南省的渠道基本被堵死。

  河南的“煤电互保”政策一出台,马上在业内引发各种争论。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分析师孟海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这一政策使得河南煤企去库存的压力得到舒缓,但由于国内煤炭市场的整体供求关系未发生变化,河南堵死这一渠道,巨大压力就直接回传到产煤大省山西,山西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肯定会做出相应的反击,因为山西煤很多是销往河南、山东的。

  山西、山东作出“反击”

  暗中设置“贸易壁垒”

  在河南省的“煤电互保”方案出台后,作为反击,山东、山西等地也被业内人士证实对外省市煤炭暗中设置了壁垒,以保护本地煤炭企业。

  于是,煤企之间的市场竞争行为似乎正在逐步演变为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

  孟海认为,这种行为是对局部利益的争夺,是地方保护主义,山西前期是受害者,河南要求当地电厂用本省的煤炭,很大一部分挤压了山西煤的销量。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山西积压的动力煤库存还高达1980万吨,近期一直徘徊在2000万吨左右。

  孟海认为,河南产量没有山西那么多,现在采取“煤电互保”的措施,基本能够自己消化掉,但山西承受周边压力的回传,短期内很难解决库存问题。因此,目前去煤炭库存压力最大的就是山西省。

  在此微妙时刻,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与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合并重组,成立晋能有限责任公司,当地媒体称此举的意义是“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构建和谐煤电关系迈出的重要一步。”

  关于晋能有限责任公司挂牌一事,孟海认为,这种合并重组更多是一种提振信心的作用,未必能解决多大问题,因为这些电厂的发电机组原来就存在,不是新增的,只能说山西存在这样的意愿,希望更多地靠内部消化解决煤企的库存压力问题。

  地方保护主义抬头

  或阻碍电煤市场化进程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煤企不满当地电企采购外地煤,认为这加剧了电煤的供需矛盾;同时电企也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如果外地煤更有价格优势,凭什么非要用本地高价煤?“当地的动力煤价格高,我们从内蒙古等地拉煤过来,算上路费都比本地的煤炭价格低。”山西一位电企负责人表示。

  市场上遇到的问题,本来就应该以市场的手段来解决。煤电行业分析师表示,电煤价格市场化改革元年就逢经济低迷,销路不畅,致使煤电格局完全颠倒,煤炭行业确实从黄金十年进入了煎熬期。但通过行政干预来提振煤市,却将严重阻碍电煤价格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据了解,目前,山西北部地区的部分发电厂还在用内蒙古的煤。有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共有2900万吨来自陕西、内蒙古等地的煤炭进入山西市场。 分析师人士认为,“煤电互保”是对局部利益的争夺,是地方保护主义,山西前期是受害者

  本报见习记者 唐振伟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作为地方纳税大户和解决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煤企一喊疼,地方政府就慌了。于是,电煤市场化改革刚推进不到半年,就遭遇了“地方保护主义”的抬头。

  煤电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煤企库存压力日益加大,近期,国内几个煤炭生产省份纷纷开始推出地方自保的“救市”计划。

  河南首推“煤电互保”

  助力当地煤企纾困

  开这一“先河”的是河南省。在河南省煤炭企业看来,省内电力企业大量的采用省外的电煤,对省内的电煤压价压制,并以改变剂量、化验等条件为理由,大幅度削减省内电煤采购量,从而导致本地煤炭企业销售陷入异常困难的境地。

  于是今年4月份,河南省内的多家煤企召开专门会议商定向政府提出“煤电互保”救市方案。公开资料显示,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建议政府敦促省内电厂优先使用省内煤企生产的电煤,消除外省煤炭的冲击,稳定省内电煤价格等。

  5月初,河南省政府“煤电互保”政策出炉,实行“发电机组采购本省电煤量和发电量挂钩”的政策,具体内容为,根据发电单位基础电量占全省比例分摊确定基数,超基数采购1万吨省内原煤奖励1000万千瓦时基础电量,少采购1万吨省内原煤扣罚1200万千瓦时基础电量。

  至此,外省煤进入河南省的渠道基本被堵死。

  河南的“煤电互保”政策一出台,马上在业内引发各种争论。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分析师孟海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这一政策使得河南煤企去库存的压力得到舒缓,但由于国内煤炭市场的整体供求关系未发生变化,河南堵死这一渠道,巨大压力就直接回传到产煤大省山西,山西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肯定会做出相应的反击,因为山西煤很多是销往河南、山东的。

  山西、山东作出“反击”

  暗中设置“贸易壁垒”

  在河南省的“煤电互保”方案出台后,作为反击,山东、山西等地也被业内人士证实对外省市煤炭暗中设置了壁垒,以保护本地煤炭企业。

  于是,煤企之间的市场竞争行为似乎正在逐步演变为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

  孟海认为,这种行为是对局部利益的争夺,是地方保护主义,山西前期是受害者,河南要求当地电厂用本省的煤炭,很大一部分挤压了山西煤的销量。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山西积压的动力煤库存还高达1980万吨,近期一直徘徊在2000万吨左右。

  孟海认为,河南产量没有山西那么多,现在采取“煤电互保”的措施,基本能够自己消化掉,但山西承受周边压力的回传,短期内很难解决库存问题。因此,目前去煤炭库存压力最大的就是山西省。

  在此微妙时刻,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与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合并重组,成立晋能有限责任公司,当地媒体称此举的意义是“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构建和谐煤电关系迈出的重要一步。”

  关于晋能有限责任公司挂牌一事,孟海认为,这种合并重组更多是一种提振信心的作用,未必能解决多大问题,因为这些电厂的发电机组原来就存在,不是新增的,只能说山西存在这样的意愿,希望更多地靠内部消化解决煤企的库存压力问题。

  地方保护主义抬头

  或阻碍电煤市场化进程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煤企不满当地电企采购外地煤,认为这加剧了电煤的供需矛盾;同时电企也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如果外地煤更有价格优势,凭什么非要用本地高价煤?“当地的动力煤价格高,我们从内蒙古等地拉煤过来,算上路费都比本地的煤炭价格低。”山西一位电企负责人表示。

  市场上遇到的问题,本来就应该以市场的手段来解决。煤电行业分析师表示,电煤价格市场化改革元年就逢经济低迷,销路不畅,致使煤电格局完全颠倒,煤炭行业确实从黄金十年进入了煎熬期。但通过行政干预来提振煤市,却将严重阻碍电煤价格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据了解,目前,山西北部地区的部分发电厂还在用内蒙古的煤。有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共有2900万吨来自陕西、内蒙古等地的煤炭进入山西市场。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