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财产保险公司在沪设立的第四家航运保险专业机构——阳光产险航运保险运营中心正式开业。至此,除永安保险相关机构获批筹建外,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和阳光保险的航运保险运营中心都已齐聚上海。

  依托上海航运中心建设,众多险企开始在航运险领域发力。近日,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航运保险运营中心(简称阳光产险航运中心)正式落户上海,成为继人保、太保以及平安之后第四家扎根上海的航运保险运营中心。

  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四大航运险运营中心聚集上海,这不仅是一块“强强对抗”的领域,更是吸引了多家保险企业入驻的“宝地”。

  上海航运险逆势增长

  “近几年船舶运力严重过剩,航运市场低迷,运价持续下降,影响了险企保费收入。但上海的船舶险保费保持了较高的增速,货运险保费保持平稳。”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船舶风险部项目负责人徐洪霖介绍说。

  数据证实了上海船舶险的“逆袭”。2009-2012年,上海地区船舶险市场规模从6.8亿元增加到22.62亿元,4年增长了2.32倍;货运险市场规模从11.7亿元增加到13.39亿元,4年增长了14.4%。

  此外,2012年,上海船舶险保费收入占全国船舶险的比例达40.63%,货运险占全国货运险的13.16%。两个险种的市场份额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这与上海实施的优惠政策不无关系。”徐洪霖解释说。2009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积极推进有实力的金融机构、航运企业等在上海成立专业性航运保险机构。优化航运金融服务发展环境,对注册在上海的保险企业从事国际航运保险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这些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保险公司入驻上海。2010年底,我国第一家航运保险运营中心——人保财险航保中心正式开业,随后,太平洋产险航保中心、平安产险航保中心相继开业。今年1月,阳光产险、永安保险获批筹建航保中心,这使得在上海专业运营航运保险的企业数将由3家增至5家。

  此外,目前在上海涉足航运险经营的险企总数超过了40家,经营航运保险的专业中介机构有300多家,并拥有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船舶保险公估的公司——上海船舶公估有限公司。与此同时,由人保财险、太平洋产险和平安产险“三巨头”牵头的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正在积极筹建中,有可能在今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协会除了对保险行业进行自律管理和服务,还把培育航运保险市场的发展、培养人才,加强专业信息开发和应用等工作列为重要职能。

  不仅如此,税收优惠政策使得很多保险公司将上海作为航运险保单出单地。即使是在别的城市承接的保单,有条件的险企也会选择到上海总公司或者航保中心去出单。也就是说,上海承接了其他城市的部分保险。

  众险企分食航运险蛋糕

  众多险企想分食航运险大蛋糕,使得近年来市场竞争不断升级,三大险种的结构分化格局日趋明显。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货运险的竞争最为激烈,甚至深陷价格战泥沼;船舶险则被几家大公司瓜分;而保赔保险基本上被国外公司占据,国内发展十分滞后。

  业内人士说,险企承接货运险一般采取预约大保单的方式,即航运企业根据全年的货运计划与险企提前谈好合作,期间所有的船运货物都由该险企承保。

  “货运险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客户资源上,具体的保险条款设计和相关服务相差并不大。”险企能否抢到客户资源,除了看关系铁不铁,还要看费率高低。因此,在产品趋同的情况下,险企间的费率竞争十分激烈甚至有恶性竞争存在。

  船舶险尤其是远洋船舶险涉及的标的价值很大,一旦发生赔付将对险企资金带来极大考验,因此一般的险企不敢轻易涉足这个领域。在涉足该领域的几大险企中,人保财险、太平洋产险和平安产险几乎占据了国内大型国有船企旗下的船舶保险,其他险企主要承接民营船企的船舶,所占市场份额很小。

  保赔保险业务方面,目前国内开展该业务的主体非常少,大多数船东将保赔保险投到了国外机构。“我们选择将保赔保险投给国际上的保赔协会,主要是因为在国内没有选择。”

  一航运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国内仅有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开展保赔保险业务,理赔和分散风险的能力非常弱,船东也不愿意投保。据统计,即使是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等大型国有运输企业,其保赔保险有80%左右份额投到了国外。

  业内人士透露,保赔保险业务的利润率是非常低的,该业务对一般的险企不具吸引力,极少开展这一业务的险企主要是为了完善产品线,将其当作一项附加服务,吸引航运企业的船舶险和货运险业务。

  这反映出上海的航运险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瓶颈。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金融系讲师郑庆寰撰文指出,目前,上海航运保险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在低端航运保险市场的过度竞争,而在高端航运保险产品和服务、航运保险中介体系的建立上难有突破。

  业内人士建议,航运险的发展必须在产品趋同、资源分布不均、竞争格局不合理、层次单一等问题上找到现实的解决路径。

  亟待培养航运险专业人才

  “航运险专业人才极其匮乏,航运保险因其专业和冷门,人才门槛较高,且航运保险人才的成熟期一般都在十年以上,导致国内的航运保险专业人才十分稀缺。”阳光产险航运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针对目前市场现状,我们将坚持以稳健经营为前提稳扎稳打,着力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队伍、集聚人才、提升服务客户的能力,待经济好转时大胆出击迅速进入主流市场,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上述负责人强调说。目前,上海已经有3家保险公司设立了航运保险运营中心,阳光产险航运中心选择此刻进入市场是否为时已晚?

  “与欧美等国际先进的航运中心相比,国内的航运中心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上述人士分析,“核心差异体现在,全世界13个船东保赔协会集团组织均在发达国家,其强大的风险分担能力,国内无一能与其抗衡。

  以上海航运保险人才为例,该人士说,涉及这方面的从业人员目前不足千人,专业人才极为紧迫。“需要指出的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为主导,经营理念成熟,国内仍存在盲目与冲动,国内航运保险亟需提升产品、经营、服务、管理及合作理念。”该人士分析。

  “我们的目标首要是实现经营盈利,把握规模和效益的均衡发展,扩大市场占有率并争取良好的经营效益。”阳光产险有关负责人强调,“其次,力争进入主流市场,和国内主要水险渠道包括主要水险经纪人开展业务合作,力争在国内中字号的航运央企等主要大型船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阳光产险上述负责人表示,冲出中低端产品价格战的泥沼,凭借高效、优质、专业的服务在航运保险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赢得市场口碑,以实现阳光保险良好的口碑效应。“此外,我们还要加快国际化进程,整合国内及海外航运保险理赔代理服务网络,尽快推进航运保险业务的国际化进程。”

  需在提升层次上下功夫

  尽管我国航运保险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其规模仍然不大,截至目前,中国航运险规模不到200亿元,其中货运险规模在100亿元,船舶险大约50亿至60亿元。与欧美发达国家航运保险业务动则上千亿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航运保险发展停留在低端航运保险市场的过度竞争,而在高端航运保险产品和服务、航运保险中介体系的建立上却难有突破。因此,我国航运保险要上台阶,需在提升层次上下功夫。

  提升航运保险层次,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开拓船舶建造履约保证保险、船舶出口信用保险以及其他船舶抵押融资贷款保险、船舶修造保险、集装箱第三者责任保险等新险种,改良船舶保险、海上货运保险、保赔保险等传统险种;普及和推广航运保险承保、理赔实务和专业理论知识,组织业务培训,培养和锻炼一大批懂业务会实战的专业人才;加强客户管理、承保、理赔管理等环节,突出重点,形成核心竞争力;积极与中介人合作,不断完善价值链,形成一种竞争与合作并进的良性循环,使货主、承运方、保险人等各方面的利益同时达到最大化,只有这样,我国航运保险才能在全球航运保险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