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范围及冰层厚度都在变小,北极通航的商业价值加速凸显。本文在介绍当前关于北极海冰全部消融预测的基础上,描述了北极两航道概况及当前航运情况,提出了我国利用北极航道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正在迅速减少,与此同时,海冰的厚度也在变薄。观测表明,近30年来,全球变暖现象在北极地区尤为明显。在过去100年间(1906-2005年)地球表面温度提高了0.74℃,而北极地区升高幅度则是其他地区的两倍。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北冰洋的海冰对全球气候变暖十分敏感,从而常发生陡然减少的现象。据《北极气候影响评估》的估算,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两倍,未来的100年,北冰洋的气温将再上升4至7℃。过去30年来,北极地区的气温每10年上升0.5℃。如今的气温已达到了4个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格陵兰冰盾融化量不断创下纪录,阿拉斯加冰川迅速后退,俄罗斯的河流排水量不断增加,北极地区生物生长期每10年延长数天,北极圈内永冻土也已开始解冻。

北极地区气温升高的一个直接后果是造成北冰洋海冰加速消融, 2004年11月9日,来自8个国家的300多位科学家在冰岛首府雷克雅未克召开了关于北冰洋气候变化的国际会议,这也是迄今为止对北极气候最大规模的研究总结。有关资料显示:北冰洋海冰覆盖面积每10年便减少约3%,1980年,这一数字变为10%。根据美国雪冰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可知现在的海冰面积比1980年以前减少了近20%。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提供的数据和D.A Rothrock Y Yu的文章Thinning of The Arctic sea~ice Cover,1993至1997年北冰洋海冰厚度比1958至1976年的冰层厚度减少了约40%。法国《世界报》在2004年11月11日的头版援引巴黎海洋动力学和气候学研究所教授卡斯卡尔的话说,“综合数据显示,从现在起25至30年内,北冰洋的海冰将在夏天消失。”2004年出版的北极气候影响评估(ACIA)预测,北冰洋夏季无冰年份最早到2050年出现,而根据2009年最新计算和预测,北冰洋夏季无冰的状况将在10年内出现,比原先估计的早30年。

据英国伦敦《劳埃士航运经济》报道,到2040年,北冰洋航道每逢夏季大约有半个月时间可以通航船舶,如果是普通货轮,还需要破冰船开道;每到冬季,北冰洋航道仍然被厚达三至四米的冰层封闭。

根据最近资料显示,北极航道将于2017年全面开通。

1.北极航道概况

北极航线主要有两条航线,均是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快捷通道,可以使欧洲、亚洲和北美洲更加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如图所示)

1.1东北航道概况

16世纪,欧洲殖民国家为了扩大其帝国版图和寻求进入东亚地区的贸易路线,开始探索通往神秘东方之路。因为这条“假想”的航道位于西欧东北方,故名“东北航道”。

虽然目前国际社会上公认的“东北航道”的定义和起始点尚无定论,但公认它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主要是指西起北海,穿过俄罗斯北极沿岸,向东穿过北冰洋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绕过白令海峡到达中国港口或日本港口的海上航线。

东北航道中位于俄罗斯北部沿岸的一段约2800km的航线又称为北部航道(Northern Sea Route),1991年俄罗斯在官方文件中则定义为“位于俄早期内海、领海(领水)或者毗连俄罗斯北方沿海的专属经济区内的航运线。两端是新地岛海峡的西部入口或沿子午线北行绕过新地岛北端的者兰亚角,东到白令海峡的北纬66°,东经168°55′37″处。”“北纬66°,东经168°55′37″处”即普罗维杰尼亚湾这与前苏联时期对这条航道的基本相同,且都把它视为“国内航线”。

1.2西北航道概况

西北航道指的是白令海峡为起点,向东沿美国阿拉斯加北部离岸海域,途经戴维斯海峡向西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到达美国阿拉斯加北面波弗特海,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一条航道。西北航道一直被喻为“圣杯”。

2007年8月1日,西北航道全线贯通,船舶可在无破冰船协助下自由航行。挪威极地研究中心指出:这是从1972年对西北航道进行观测以来的首次贯通。

2.北冰洋航道航运现状

2.1 东北航道航运现状

2005年8月15日,东北航道打通,一直持续到当年9月28日,长达45天,但西北航道仍然处于冰封状态。东北航道中北方航道在前苏联时期作为其国内航线得到了高度的开发,特别是北方航道西部自1978至1979年冬季以来常年保持通航。在2007年和2008年,除拉普捷夫海西部海域外,东北航道其他区域海冰全部融化。

2009年夏天,在没有俄罗斯破冰船开道的情况下,德国布鲁格航运公司的两艘货船“友爱”号和“远见”号从韩国装货出发,一直向北航行,途径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后,继续北上,成功穿越传说中冰封无法通航的北冰洋“东北航道”,顺利抵达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扬堡港,最后抵达荷兰鹿特丹港,完成了贯穿整个东北航道的全部航程。

国际航运界普遍认为,德国布鲁格航运公司的此次航行在北极航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一条新商业航线的诞生,并且改写了世界海洋运输格局。

2011年,34艘船舶完成穿越该航道的航行。2012年,有46艘船舶完成了穿越该航道的商业航行。在上述经由东北航道的船舶中,2011年通过的最大船舶是“SCF波罗的海”(SCF Baltica)号,载有117,000吨液化天然气;2012年通过的最大船是长度288米的“ob河”(Ob River)LNG船。

至2013年7月19日,俄罗斯北方航道管理局已批准了204艘船舶航经东北航道;至2013年8月12日,已有包括中远永盛轮在内的372艘船舶航经或正在航行在东北航道上。

2.2 西北航道航运现状

从1978年开始以卫星监察北极地区海冰的欧洲航天局在2007年8月31日发现西北航道大部分航道已经冰融,仅仅在毛德皇后湾小部分海域仍有少量浮冰,但冰量低于1/10,这对船舶的航行并不会造成太大的障碍,时间大约持续30天,按照世界气象组织(WMO) 定义“打通(open)”为冰量少于1/10,完全可航(freely navigable)含义与其相同。这表明西北航道打通,完全可供船舶航行。

2008年8月29日,最新卫星图片显示,由于北极冰层加速融化,北冰洋西北及东北航道相继“打通”,代表人类史上首次可绕过北极航行。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专家塞雷泽形容这一发现是“历史性事件”,这是两条航道自12.5万年前的冰河时期以来,首次同时“打通”。

2008年,一艘名为“The MVcalnilia Desgagnes” 的货船从加拿大东部蒙特利尔出发,于9月抵达努奴瓦特西部的剑桥湾镇、库格鲁克图克、约阿港和塔拉约科等地村落。首艘商船成功穿越“西北航道”可能标志着北冰洋船运新纪元的到来。2008年8月25日西北航道再次贯通。

2006年,豪华邮轮“不莱梅”号在西北航道卫星地图的帮助下成功穿越西北航道。

2007年5月19日,一名法国水手(Sébastien Roubinet)与另一成员,驾驶一艘7.5米小艇(其设计为:可在水上航行,在冰上滑行)仅依靠帆动力从西向东穿越西北航道,航行7200km后,于2007年9月9日到达格陵兰。

在2009年至少有9艘小型船舶和2艘游船穿越西北航道。

另据加拿大运输部统计,穿越西北航道的船舶数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每年4艘次,上升到2009-2011年的每年20艘次。

仅在2012年夏天,就有21艘次船舶穿越西北航道。在21艘次船舶中,私人游艇为18艘、大型游船2艘、油轮1艘,其中最大的游船长196米。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