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食品价格普涨推动,9月份内地CPI同比涨幅攀升至3.1%,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创近7个月来新高。专家表示,这与节日、季节及颱风和旱涝灾害都有关。

综合报道,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9月份CPI数据显示,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3.1%,创7个月新高。这是自2月份以来,同比涨幅首度突破3%;1至9月份同比上涨2.5%。

在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中,9月份食品类价格涨幅最为突出,同比上涨6.1%,影响CPI同比上涨约1.98个百分点。其中,菜价上涨18.9%,猪肉上涨5.9%,水果涨12.5%,粮食涨4%。

食品价格大幅推高CPI

CPI对上一次攀升至3%以上是在今年2月份,当时主要是受到“春节错位”对基数的影响。相较而言,9月CPI再度攀升是实实在在受到物价上涨的推动。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说,9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5%,略高于2003年至2012年同月1.1%的平均环比涨幅,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51个百分点。

不过,余秋梅指出,食品价格环比上涨既有中秋、国庆等节日因素,也有季节性影响因素,还与部分地区旱涝灾害有关。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也认为,9月CPI超预期的主要原因是中秋国庆两节期间,百姓对于农副产品需求较大,而基础供应跟不上,生产不稳定引起价格出现超于预期的涨幅。9月份并不会像冬季出现天气变冷,农作物产量大幅下滑的现象,也没有遭遇重大自然灾害,但CPI却大涨,袁钢明认为这反映了农副产品供给缺陷。

需警惕第四季通胀压力

国家资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9月份CPI涨幅超出预期,主要原因是受季节性因素、双节因素和天气灾害影响,新涨价因素增加较多,尤其是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推高了CPI涨幅。

牛犁指出,四季度通胀压力值得警惕,9月份新涨价因素增加较多,这会提高之后月份的CPI涨幅,毫无疑问,四季度CPI涨幅要超过3%,预计将达到3.4%,个别月份甚至接近3.5%的上限。

尽管不少分析认为9月CPI数据大涨的主因是假日因素导致消费上涨,而非新通胀周期已经开启,但通胀预期以及压力等问题仍备受市场关注。

袁钢明指出,事实上通胀是因为货币供给过剩引起的,这次的涨幅反映了政府对于基础设施支持力度不够,存在众多的薄弱环节和隐患,并非货币问题,但是加重了百姓的紧张情绪。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CPI比市场预期高一点,但9月份会反弹一些是在预计之中,他认为,通胀问题还是一个中期现象,短期不会出现。

通胀和猪周期在同一线上

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物价加速上涨的态势进一步明确,猪肉价格对物价的压力在四季度将显现。

央视财经评论员张鸿也表示,看通胀走势,基本上和猪周期是在一条线上,前后差不多,这一次猪周期从5月份开始,所以如果猪周期是两三年的话,那就是说它上涨的周期其实刚刚开始。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