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三峡船闸尺度和中游航道条件限制,长江巨大航运能力被“闲置”,亟需改进三峡现有航运方式。

正在召开的湖北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湖北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上,上述问题引起委员、代表的关注。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也是中国唯一贯穿东、中、西部的水路运输通道,航运潜力大。新中国成立前,川江航运主要是木帆船。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疏通航道,仅能通过500吨级的船舶。三峡大坝建成后,三峡航道条件发生根本变化,万吨级的单船可从宜昌直达重庆,三峡水域变为长江最好航运水域。

但17日召开的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年会议披露的信息显示,三峡船闸、葛洲坝船闸年通过量过亿吨,船舶待闸已成常态,过闸需求不断增加的压力下,三峡通过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在现有条件下,需提升三峡通过能力、加快解决通航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使三峡通过能力与过闸物流需求基本适应。

湖北政协委员李亚隆提交的提案建议,推动“三峡船型”与三峡航运组织方式改善相适应,即在三峡库区推行船舶大型化、标准化;在中下游着力使船舶标准化与三峡枢纽和航道相适应;在三峡库首建立大小船互转的水水联运港口,实现三峡库区行“大船”与中下游行“中船”的对接;推动公路、铁路、管道运输与三峡水运枢纽对接。

李亚隆认为,充分发挥三峡航运优势,着力提升三峡航运运量,有利于加快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促进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