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量进口原油是否掩盖了经济转型

路透社专栏作者罗塞尔(Russell)近日分析称,与英国“脱欧”相比,原油和成品油市场更关心的是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的原油和成品油市场正在转变,并将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罗塞尔说,表面上看,今年前5个月,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大国中国的原油进口同比上年增长16.5%,达749万桶/日。但一些促成进口增长的因素可能造成误导。

首先,今年前5个月中国国内原油产量下降7.3%,1~5月原油生产了8500万吨(合408万桶/日),同比减产17万桶/日。也就是说,前5个月原油进口增加的近100万桶/日中,有17万桶/日弥补了减产。

其次,中国继续以相当快的速度充填战略石油储备。由于没有官方库存数据,要了解多少原油进了库存,可以从进口量和国内产量总和中减去炼厂加工量。前5个月,进口量和国内产量总计2.409亿吨,炼厂加工2.213亿吨,即有1960万吨(合94.1万桶/日)进了商业库存和战略储备。这比2015年有大幅增加,去年这样算下来进入库存和储备仅56万桶/日。

再次,炼制加工油品出口增加,尤其是汽、柴、煤油。今年前5个月,柴油出口猛增322%,合27.1万桶/日;航煤增长8%,合24.5万桶/日;汽油增长63.5%,合18.7万桶/日。

罗塞尔认为,综合三个因素可以清楚看到,中国大量进口原油并不是反映了高需求,实际上,中国的成品油消费增长可能并不存在。这一观点进一步得到炼厂开工率下降的支持,今年前5个月,中国柴油产量下降了2.2%。

由于柴油主要用于货物运输和建设项目,柴油产量下降、出口大幅增加说明,中国经济正在转换。但在前5个月,中国汽油生产增长9%,可见中国正在进一步转向消费引导型经济。炼厂加大汽油产量,以满足公路上跑的更多的小汽车,这是消费动力增加的信号。

总体上看,中国可能会继续大量进口原油,尤其是战略石油储备仍是支持因素,但越来越清楚地可以看到,中国在亚洲燃料出口市场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亚洲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地区,这一趋势未来仍将持续。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