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一带一路需加快航运金融发展
现代金融的产生,与海运、航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航海时代开启了金融创新的浪潮,而二战之后得以不断深化的经济和贸易全球化,极大的促进了航运业这一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推动了相应的航运金融服务的快速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在短短几十年时间中,已经从全球航运市场中的小角色,经过快速发展成长为举足轻重的航运大国。几十年来,我国沿海、干流沿江地区的航运基础设施发展很快,服务功能不断齐聚,造船业、航运业规模持续提升,为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航运业产业链的规模和发展水平也已跻身世界前列。十八大之后,我国不断重申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要落实这其中的“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必须加快航运业发展并致力于提质优化。
对于中国航运业而言,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一方面,国际航运市场近年来持续低迷,产能过剩的风险和压力突出——这就必须进一步加快中国航运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提质优化来更好的应对国际挑战,更加有效、平衡的把握国际航运市场供给侧和需求侧关系。另一方面,相比航运业、航运基础设施发育发展水平,中国航运金融的发展大为滞后。后一方面的问题表现为,相关的政策、法律体系还不齐全;航运金融技术和服务能力滞后,缺乏相关的专业服务机构;人才匮乏;中国航运企业、港口、造船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个例较少,还远远谈不上发挥资本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中信出版集团近日引进出版了广受欢迎的《航运金融手册》。这本书由德国航运和传播融资专家、汉堡商学院航运学院负责人奥勒提斯·希纳斯、海事和公司法执业律师卡斯滕·格劳、德国VDR船东协会董事总经理马克斯·约翰斯主编,收录了欧洲多家海事控股企业、金融机构、航运企业、顶级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专业人士撰写的专文,将之汇编为一本能够解析当前国际航运金融发展状况尤其是航运财务、股权融资等方面的知识要点,解析了航运行业目前在破解融资难面临的挑战及现有解决方法。这本书对于我国航运金融发展特别是促进金融业与航运业的融合发展,真正发挥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全书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传统船舶融资的概况,包括对海运市场周期的分析、船舶融资贷款的风险考量和法律问题等。书中分别就船运市场需求侧和供给侧情况进行了探讨,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强劲崛起,有力的带动了国际航运市场的景气指数,但中国航运业的快速发展也开始进入包括航运市场中的各类细分市场。书作者建议,航运业和金融业应当加强对于长期航运周期的观测,为平衡风险和收益打下基础。书中第二章分别列出了信用和交易对手风险、财务风险、利率风险、运费风险、燃油价格风险、传播价值风格等与项目相关的借贷风险,与产业相关的风险,市场的周期性波动风险、船舶停租和进坞期间的风险、履约和信用风险等与航运产业相关的风险,以及相关的金融对冲风险、利益冲突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与公司有关的风险。很显然,中国要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提高本土航运业发展水平,就要促进金融业与航运业融合发展,这其中重中之重就是要完善航运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积极完善航运法律服务体系。
书中第二部分介绍了航运业股权融资问题,分别引出了德国KG基金模式(曾长期主导德国航运市场的模式,倾向于通过定期租船合同在资产运营中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但因国际航运市场近年来持续低迷,该模式带来的投资回报过低,因而引来了行业内外的一致声讨)、挪威KS模式(与德国KG模式部分相似,突出特征是推行隐名合伙制,可以帮助投资者节税,从而成功的获取了挪威之外的许多投资),还以一家专司收购船舶的财务公司的案例,讨论了船舶股权融资中的诸多细节问题。
书中第三部分着眼于资产定价问题,介绍了汉堡船舶评估标准(不仅考虑船舶现值,还要考虑预期未来收入的贴现值)、基于“上次成交”的定性调整和经神经的代数估计法。第四部分以希腊航运业、土耳其两国的船舶融资框架及相关法律体系为例,深入研究了影响航运金融的立法和执法问题,对于中国也具有较强的参照性。第五部分整理了航运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及现有解决方法,如重组、风险管理、替代性传播管理和融资方法等。如在讨论船舶租赁时,就详细分析了出租人可能面临的信用、资产和金融三大风险,尤其是其不可避免面临的融资、利率和外汇3个关键的财务风险。全书最后一部分侧重于介绍与船舶融资密切相关的服务,探讨了投资关系及其对企业有效沟通的作用,这对于船舶业上市公司、混业经营的大型企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