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今年是金融危机爆发10周年,这10年全球航运造船市场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呢?是否可以简单描述一下。

蔡敬伟:航运市场方面,危机以前,全球经济贸易呈高速发展之势,国际航运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危机爆发后,航运市场一落千丈,多项指标出现“断崖式”下跌。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向好,国际航运市场正处于谷底缓慢复苏阶段,但未来风险与危机犹存。

造船市场方面,危机爆发前,在全球航运市场运力供不应求和运价持续走高的背景下,船东投资热情高涨,加之国际融资市场环境良好,新船成交量不断攀升,2007年甚至达到2.60亿载重吨的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由于新船需求过量,各船型的新船价格均持续大幅跳涨。危机后,深受运力过剩和造船产能过剩的“双过剩”顽疾困扰,造船市场行情持续低迷,2009-2017年年均新船成交量低于1亿载重吨,仅不足2006-2008年年均值的半数,并且新船价格也在2008年大幅跳水后持续低位波动下行。

过去的2017年,受航运市场行情提振和新船价格低位等利好刺激,船东投资订船有所活跃,全球新船成交量突破8000万载重吨,较2016年的3251万载重吨(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出现大幅反弹,同时,新船价格也出现企稳爬升迹象,但与历史相比,造船市场仍身处泥潭之中。

问:从全球船舶市场发展周期来看,当前的船市在整个周期中处于什么阶段呢?

蔡敬伟:船舶工业与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世界贸易、航运市场发展紧密相连,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传导使得船舶工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纵观国际船舶市场发展历程,间隔30年左右出现一次大的周期波动,其间每3-5年将出现中短期的波动。危机以来,国际船舶市场进入了长周期的持续调整和低迷期,已历经长达10年的调整。目前,国际船舶市场总体上还处在产业调整周期的低位,市场复苏仍面临着运力和产能双双过剩的结构性矛盾困扰,基本面依然十分脆弱。

问:危机以来,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主要船东的生存境况如何呢?

蔡敬伟:危机爆发后,国际航运市场遭受重创,随着运费水平不断触及甚至跌破盈亏平衡点,航运企业几乎全面亏损,船东破产清算情况大量增加,KoreaLine、General Marine、Frontline、OSG、Torm等大船东相继进入破产保护程序,中远集团、商船三井、中外运长航等大船东也陷入持续亏损的泥潭。2017年2月,韩国航运业龙头韩进海运正式宣告破产。另外,世界银行业已将航运业列入高风险行业,导致航运企业及船东贷款的难度和成本都大幅提高,其持续经营面临严峻考验。尽管2017年以来这方面状况随着经济复苏有所缓解,但局面仍未根本上得以扭转。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