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浦江涌动,千帆竞发。7月11日,由上海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中国航海学会、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航运交易所共同承办的“2018年中国航海日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航海新时代,丝路再出发”。交通运输部部长、党组副书记李小鹏,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出席了论坛并致辞;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林基泽,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许立荣等发表了主旨演讲;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严俊宣读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航合作倡议。

本次论坛出席的嘉宾还有:原交通运输部部长黄镇东,原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徐洪猛,巴基斯坦海事部联邦秘书穆姆塔兹·阿里·沙、原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洪善祥、原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等。

致辞

交通运输部部长、党组副书记 李小鹏

交通运输部部长、党组副书记李小鹏在致辞中谈到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航程,他认为,无论相隔多远,只要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再创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辉煌。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这是党和人民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充分肯定和殷切希望,也是新时代全体交通人为之奋斗的新使命。建设交通强国,应当紧跟国家战略安排,服务大局,当好先行。从现在到2020年,既要为服务决胜全面小康当好先行,又要为建设交通强国绘好蓝图、打好基础、开启新征程。他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将分“两步走”来建设交通强国: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进入世界交通强国行列,有效支撑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第二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交通强国,进入世界交通强国前列,有效支撑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李小鹏强调,航运在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当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航运现代化。致力于共同打造扩大开放的新格局,建立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交通运输开放合作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致力于共同推进创新发展合作,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加快建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创新发展体系;致力于共同推动交通运输安全绿色发展,促进新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广泛应用,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致力于更好的发挥国际合作机制作用,在交通节能环保、运输安全、城市智能交通、物流信息服务等领域继续开展务实的合作,促进运输便利化发展。

最后,李小鹏希望全体航海人能够共同参与这一时代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各国一道,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着力推进“海、陆、空、网”四位一体的“硬联通”,完善跨区域的物流网建设。着力推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软联通”;着力推进普惠包容的全球海运、海事治理体系建设,加强与国际海事组织的合作,积极落实相关合作文件,共同构建均衡发展、公正合理的国际海运秩序;着力推进航运业转型升级,培育航运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合作新空间,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在致辞中说到,海洋蕴藏着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航海是人们认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方式。中国航海日自2005年设立以来经过了13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涉海领域级别最高,范围最广,综合性最强的节庆之一。本届中国航海日以“航海新时代,丝路再出发”为主题,对新时代进一步传承航海文化、弘扬丝路精神、助力海洋强国和航海强国的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勇指出,上海是一座“城以港兴,港为城用”的港口城市。近年来上海按照国家的部署大力推进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各港口第一,一大批国际性、国家级航运机构云集上海,上海的国际枢纽港地位进一步巩固。进入新时代,上海正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和文化大都市。

最后,他表示将着力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高端服务功能,更好地促进世界航运日的发展;将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好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的建设。

主旨演讲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谈到中国的先辈们织就了东西方合作的海上纽带。中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郑和率庞大船队七次远涉重洋,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走向辉煌。郑和航海精神,体现了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和敢为天下先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是今天应当发扬光大、世代传承的精神财富,是推进新时代海运强国建设的文化动力。

何建中认为,海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海运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中国外贸经济的重要纽带和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有力地保障了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海运大国形象,在世界海运界的地位显著提升。海运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近10年来的世界海运发展在低谷中徘徊前行,中国海运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综合运用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化海运经济形势分析引导,加大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快运力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有效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促进海运提质增效,取得了明显效果。

关于谱写海运新篇章,他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是必须坚持安全绿色的发展理念。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思想,统筹海运发展与安全、环境的关系,让航行更安全,让海洋更清洁;

第二是必须营造公平便利的营商环境。公平便利的营商环境是海运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大力推进海运领域简政、减税、减费,积极推进海上运输便利化,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激发海运市场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第三是必须发展专业化现代化的海运船队。海运船队是新时代海运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深入研究新时代特征和规律,着力补齐短板,调整优化结构,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现代化的海运船队,服务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最后,他表示,完善新时代海运治理体系,要切实行使和履行国际公约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参与制定国际公约、规则、标准和规范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支持国际海事组织等国际组织公平有效管理国际事务,加强沟通合作,为世界海运和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林基泽介绍了国际海事组织相关内容和职责,以及今年 “传承航运更好,未来更美”的发展主题。

他强调,今年早先通过了一个初步战略,具体明确了到2050年要将船运海运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并且根本目标是完全根除温室气体的排放。他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成就,感谢所有的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特别是中国政府的支持。林基泽提到,2020年1月1日将生效的减少船只燃料中硫含量的新规则是一个里程碑的决策,对于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都大有裨益,也希望能够在国际海事组织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时,得到来自于中国的支持和建言献策。

他指出,未来技术的进展会很大程度影响到国际组织及海运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新能源的采用会让船运业进入全新的领域和时代。但同时也要权衡新技术带来的利弊,特别是网络安全。而国际海事组织和整个海运界对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都背负着重要责任。确保所有的船只和船上的人员安全,是国际海事组织永远的责任。

林基泽认为,必须积极参与解决新出现的环境问题,比如如何控制并且根除海洋中的塑料微粒问题;如何利用数字革命来有效提高海运业的效率,将其有效纳入监管框架;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参与海运活动。他提出必须全面实施国际海事组织协议的框架来创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所有海事商务顺利的流动。

海运行业是全球数以十亿计人民赖以生存的全球供应链最关键的一环,因而必须要保证海运继续作出其应有的贡献,进一步加强港口、船运公司、物流公司和各个行业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才能增强整个海运业的效率和环保性。

最后,他提到去年国际海事组织实施了一个全新战略计划,明确了组织任务,并为其设定了愿景以及实现这一愿景所制定的七个战略,为今后六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许立荣在主旨演讲中提到今天是中国第14个航海日,这个节日的设立对于增强海洋意识,推动航海事业发展,加快“一带一路”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今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和国际海事组织成立70周年。

首先,航运是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最直接的市场要素。“一带一路”的宗旨根本在于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最终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而航运从经济、贸易、投资的关系来看在促进国家经济合作方面比其他产业更具优势。

其次,航运是推动“一带一路”落地最为成型、成熟的产业力量,可以看到航运的国际化特征将提供“一带一路”的市场支撑;网络化特征可助力“一带一路”的业务布局以及集成化特征将带动陆地丝路的贯通发展。

同时,航运也是提升产业链价值最有效的整合枢纽。一是因为航运在产业链中的独特地位,不仅能够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还能推动沿线国家港口腹地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产业枢纽的特征非常明显;二是因为航运业正在酝酿价值变革的商机,作为传统服务业面对日新月异的客户需求,无论是对外部变化的适应还是对内部服务能力的提升都面临一系列变革创新的机遇,尤其是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把这种功能进一步放大。

因此,航运的这些特殊地位作用都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尤其是倡导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在产能和产业方面加强合作,最终形成产业链的价值,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繁荣、持续发展,这是“一带一路”成效的有形体现。

最后,许立荣表示,在新时代,航运将努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中远海运集团也愿意与国内外同仁一道同舟共济,深化合作创新,开启丝路建设的新征程。

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表示,上世纪30年代前后,凭借着黄浦江的优良航道,上海就成为亚洲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在上海城市和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上海在八九十年代掀起了以建设集装箱码头和老港区的改造、外移为重点的整个建设高潮,上海港也从黄浦江逐步向长江迁移。当前上海已经进入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冲刺期,并向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

从国际形势看,全球经济贸易新格局、绿色航运新趋势、航运技术新突破都将给航运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内来看,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能转变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设便捷高效的集疏运体系。构建长三角地区多通道、多层次、多点服务网络化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加快沪通铁路、机场联络线等项目建设,尽快提升长江口深水航道的通航能力,推动江海直达运输,完善长江流域跨区域的合作机制,强化与长江流域港口间的信息互联和航线互通。

加快集聚航运服务全要素。在浦东新区打造上海航运金融产业集聚区,营造高品质的综合服务环境,搭建和完善航运法律服务、高端航运人才、船舶交易等各类航运功能平台建设,进一步吸引全球百强航运企业和机构组织落户上海。

加快提高航运服务便利化。推动简化船舶登记手续、完善登记内容、优化登记流程,提供便捷高效的船舶登记服务。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航运仲裁制度,推进上海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建设。

加快拓展航运服务影响力。精益求精打造“上海航运指数”品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航运智库,打造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港航大数据服务品牌,我们将努力实现航运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全力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创新高地、人才高地。

深化航运制度创新。对标国际贸易便利化最高标准,探索形成具有最高开放度和重大标志意义的制度体系、监管体系、政策体系、管理体系、产业体系,提高口岸综合效率,完善营商综合环境。

打造智慧航运高地。推进长江口E航海建设工程,打造长江口深水航道E航海示范区。建设跨境贸易管理、长江集装箱江海联运综合服务等信息平台,推动数据安全开放、信息透明共享。

推动绿色航运发展。全面推进上海港岸基供电设施建设,鼓励新能源、LNG、低硫燃油等应用推广,制定技术标准,完善扶持政策,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在港区、机场的推广应用。

促进航运人才集聚。完善航运人才引进政策,畅通航运特殊人才引进渠道,加大航运高端人才、紧缺急需人才和特殊人才引进力度。

上海正在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精神,奋力迈向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上海将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围绕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推进国际航运中心高端服务能级取得新突破,不断开拓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新局面。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严俊宣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航合作倡议:

一、以设施联通推进港口多层次合作

形成携手并进、互联互通的发展合作机制,加强航线衔接,优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航线布局,加强港航在资本、业务、信息、技术、管理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二、以贸易畅通促进港航深度联动

推动形成开放、包容、供应的贸易便利化合作机制,深化全产业链纵向合作的优势和空间。倡导联动开发和综合开发,带动腹地经济发展,构建全流程的网络化运输体系,降低供应链综合成本

三、以信息互通推进港航无缝衔接

构建长期稳定、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港航战略伙伴关系,推动港航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的共享与物流全程可视化,推动港航之间的无缝衔接,提升口岸便利化水平。

四、以科技创新推动港航可持续发展

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进港航领域技术创新,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应用,发展智慧港航,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打造绿色港航。

让我们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更前瞻的视野,更包容的心态,更协同的步伐,拓展合作深度和广度,共同谱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航合作的新篇章。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