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1日是第14届中国航海日,也是“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今年中国航海日活动的主题是“航海新时代,丝路再出发”,“世界海事日”的主题是“国际海事组织成立70周年:我们的传承——航运更好未来更美”。

中国航海日活动主会场时隔12年再次回到上海。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发行者,在上海举行中国航海日论坛主题活动,具有特殊的意义。上海市市长应勇表示,上海是一座城以港兴、港为城用的港口城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将着力提升高端服务功能,更好促进“世界海运日”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2018年中国航海日论坛包括“2018年中国航海日论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航合作会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论坛”等。其中,“2018年中国航海日论坛”以“航海新时代,丝路再出发”为主题,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航运事业新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航合作会议”上将以新格局、新模式、新技术、新规则为主题,共同探讨全球港航业的机遇和挑战、分享践行“一带一路”的案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论坛”以“上海航运,服务全球”为主题,共谋打造国际航运业的新生态圈。

  改革开放40年,我国海运船队规模达1.6亿载重吨,位居世界第三;世界十大港口排名,中国占据七席;中国正从海运大国阔步迈向海运强国。

谱写海运强国新篇章

海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海运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港口体系,海运服务网络遍布全球,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安全绿色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海运市场体系更加完善。

海运发展与全球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由于海运周期波动性与全球经济周期性的低谷叠加,近10年来的全球海运发展在低谷中徘徊前行。中国海运业在此期间有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建设交通强国则要求推进海运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海运业由“大”到“强”

党的十九大分两个阶段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战略安排。建设交通强国要服务大局、当好先行,紧跟这两个阶段来确立战略目标。2020-2035 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进入世界交通强国行列,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技术装备、行业治理、国际影响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2035-2050年全面建成交通强国,进入世界交通强国前列,全面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技术装备、行业治理、国际影响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其中涉及到水运篇的两大战略目标具体为:到2035年,现代化水运体系基本建成,水运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沿海港口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运输装备、服务质量效益、内河港口、服务保障能力和治理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满足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水运的需求。到2050年,建成水运现代化体系,水运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沿海港口领跑全球,运输装备、服务质量效益、内河港口、服务保障能力和治理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港口安全事故“零死亡”,为全面建成交通强国当好先行,引领全球水运发展。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扬认为,要建设成为海运强国,需要注意其具备的三个维度:保障性、竞争性以及引领性。保障性是指安全、高效保障国家重要战略物资和人员海上运输。竞争性是指海运服务贸易出口和海运企业竞争能力位于世界前列。引领性是指引领国际海运技术标准和规则制定并对世界海运发展做出显著贡献。

  海运强国的建设路径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表示,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海运大国形象,在世界海运界的地位显著提升。我国拥有丰厚灿烂的航海文化,是推进新时代海运强国建设的文化动力。

坚持安全绿色的发展理念。安全绿色发展是海运发展的基本价值追求,是海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命线,要统筹海运发展与安全、环境的关系,让航行更安全,让海洋更清洁。要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行业监管责任,坚决防范重特大水上交通安全和溢油事故。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形成海运绿色发展方式。要优化海运运能结构,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应用,促进海运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营造公平便利的营商环境。公平便利的营商环境是海运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大力推进海运运输便利化,营造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激发海运市场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要积极推进海上运输便利化,加快推进大通关建设,完善口岸通关合作机制。要完善海运发展基础条件,优化海运供给结构,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和港航有机融合,推动港口与产业、城市协调发展。

发展专业化现代化的海运船队。海运船队是新时代海运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深入研究新时代特征与规律,着力补齐短板,调整优化结构,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现代化的海运船队。要强化海运发展形势研判,提高海运船队供给质量。要优化全球海运网络布局,提高海运服务网络节点的互联互通水平。要培育海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运输服务。

构建开放融合的发展模式。海运业是全球化的产业,其发展是建立全球合作的基础上的。要深化中国海运对外开放,加快推进上海等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强化国际交流合作,实现开放包容发展。

完善新时代海运治理体系。要切实行使和履行国际公约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参与制定国际公约、规则、标准和规范的能力和水平,要为世界海运和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要研究完善海运发展政策法规,健全海运发展配套政策。要切实行使和履行国际公约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参与制定国际公约、规则、标准和规范的能力和水平。

  无论是与国际组织,还是与港口企业,还是与国际同行,中国海运业都秉承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奏响港航合作的协奏曲。

奏响港航合作协奏曲

建设海运强国是中国的既有战略,而加强港航合作,包括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也是其中固有的命题。显然,海运业并非独立的行业,其未来的健康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海运业具备的全球化、网络化、集成化等特征,使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沿阵地。

  国际海事组织与中国

国际海事组织是联合国的一个特别机构,主要责任是在海运运营的范围内制定实施推进规划框架。今年,国际海事组织迎来成立70周年纪念日。在过去的这段时间,国际海事组织制定并实施了超过50份国际文书,影响到海运市场的方方面面。今年世界海事日的主题是“国际海事组织成立70周年:我们的传承——航运更好未来更美”,希望借此机会回顾并且展示国际海事组织的发展演进,如何在发展过程中不忘初心来推进安全、环保、高效以及可持续的海洋运输。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海运大国形象,在国际海运届的地位显著提升,连续15年当选为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

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林基泽表示:“国际海事组织今年早些时候通过了一个初步战略,目的是减少来自于海运的温室气体排放,最终目标是完全清除温室气体排放。要感谢国际海事组织的所有成员国,特别是中国同意所有细节的讨论。2020年的限硫令毫无疑问是一个里程碑的决策,对于环境和人类都大有裨益。我们希望能够得到来自中国的支持和献言献策。”

“展望未来,我们看到海运业一系列巨大的历史趋势,当然也有很大挑战,很大程度来源于技术的进展,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新能源的采用也会让海运业进入全新的时代。但是我们也要权衡,一方面新技术会带来好处,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安全方面的关切,特别是网络安全。”

林基泽表示强调,海运业是全球数亿计人民赖以生存的全球供应链最关键的一环,必须要保证海运继续作出其应有的贡献,有助于可持续的增长,可以满足当代社会的期待,保证安全、环保,并完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因此,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在港口和航运公司、物流公司和各个行业之间加强沟通和协作非常关键。

  “一带一路”倡议与海运业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和国际海事组织成立70年,在海运新时代中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发展,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表示“恰逢其时”。

海运是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最直接的市场要素。“一带一路”倡议的宗旨根本在于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最终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而海运在促进国家经济合作方面比其他产业更具优势。

首先,从经济的关系来看,海运促进了产业链的全球化,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一方面全球人口与经济的增长为海运不断带来新的需求,今年全球海运贸易量将会达到120亿吨。另外一方面海运通过成本低廉、灵活可靠、绿色环保的运输体系,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产能合作,实现产业链的全球化。

其次,从与贸易的关系来看,海运是全球贸易的检测窗口。作为全球贸易最主要的载体,海运反映了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变。联合国贸发会预计,2017年至2022年全球海运贸易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2%,表明全球化与多边贸易体制的继续深入与发展。

再次,从与投资的关系来看,海运是带动资本流动的前提。一方面,海运联通性是投资的前提条件,决定了贸易的便利程度和产品的物流成本,也是投资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另一方面,海运的发展将会极大的撬动当地经济,吸引资金流、人流、货流的集聚,带来新的货源,形成海运和投资相互间的正向激励。

许立荣特别提及,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给全球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也给海运业的复苏增添了非常大的变数。克拉克森估计,全球海运贸易量或因此而损失1%,不仅仅影响海运,也波及到港口、物流、船舶制造等相关产业,所以贸易产业、海运、港口、物流及其相关制造业都会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海运只有在多边贸易、自由贸易的格局下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海运是推动“一带一路”落地最成熟的产业力量。首先,海运的国际化特征可以提供“一带一路”的市场支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60多个,推动业务落地首先需要有广泛的国际市场的支撑,否则就失去了必要的业务基础。而海运的国际化属性尤为突出,除沿海运输之外,船舶航线挂靠两个或者多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成为普遍做法。中远海运集团目前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因此,海运这些国际化资源必将成为“一带一路”提供区域优势、信息优势、业务优势以及经验优势。

其次,海运的网络化特征可助力“一带一路”的业务布局。“一带一路”的推进方式具有鲜明的网络化特点,连点成线,组线成面,达成互联互通的区域化合作模式,这就需要在沿线国际和地区之间要形成众多的连接和通道,才能提供投资和贸易的便利。海运在网络化布局方面最有优势,其中班轮业的网络化特征又最为明显。中远海运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有138条班轮航线。“一带一路”总体布局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为纽带,由此带动能源贸易投资、金融等要素的集聚,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依托交通网络,才能承载必备的物流动脉,而这些恰恰是海运网络的优势。

再次,海运的集成化特征可带动陆上丝路的贯通发展。海运在助推水上丝绸之路的同时,对陆上丝路也有显著的拉动作用。东西互济、海陆统筹正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在要素。一直以来,传统的海运业主要局限在水运端,业务比较单一,随着市场竞争的推动,现代航运服务业已经打破了原有的模式,以水运端为核心,向两端延伸,为客户提供集成化的服务,已经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海运企业从提供简单的刚到港运输服务,发展成为提供仓到仓、门到门、点到点的综合物流承运人。这种集成化模式对陆上丝路同样产生巨大的推动效应,因为没有海运关联的陆运,始终会受到很多的限制。比如运输距离、运输总量、运输方式等等,缺乏航运支撑的物流要素很难得到充分的施展。

海运是提升产业链价值最有效的整合枢纽。“一带一路”的关键是通过多元化的产业合作,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形成推动区域经济繁荣的持续动力。

首先,因为海运在产业链中的独特地位,不仅能够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还能推动沿线国家港口腹地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海运业承担了全球90%的贸易量,没有其他任何运输方式可以替代。海运业通过连接全球港口,使贸易双方实现价值互换,是产业链价值的重要实现方。从产业链下游来看,海运发展对于船舶工业、金融保险、港口码头、货运代理、航海科技、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都具有核心的带动作用,产业枢纽的特征非常明显。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