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针对极地气候打造的首艘冰级轮中远海运“天恩号”从江苏连云港启航,取道北极东北航道,经白令海峡、跨越北冰洋前往欧洲港口。

自2012年北极科学考察队首次尝试北极东北航线以来,我国先后在2013年实现东北航线的首次试航、2015年实现商船对北极航线的往返双向通行以及2017年实现大规模的航运。中国与欧洲的距离,正随着“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北极航道开发而日益缩短。

“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大背景下,2018年北极航道预计有8到10个航次航行,我国北极航运常态化将加速进展,航运企业将有更多的航线选择。” 大连海事大学航运与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振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能源运输新路径

“冰上丝绸之路”由中俄两国计划联合打造,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通道。它主要包括俄罗斯沿岸的东北航道,和经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的西北航道,与北极航道的开发密不可分。

其中,通航环境最好、运输价值最高的是东北航线,该航线的大部分重点航段,也正是“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区域。据媒体报道,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战略研究室主任张侠测算,“冰上丝绸之路”将使上海以北港口到欧洲西部、北海、波罗的海等港口的航程缩短25%—55%,每年可节省533亿到1274亿美元国际贸易海运成本。

目前,东北航线所在的海域,夏秋两季冰雪消融趋势已达到每10年10%—15%。专家预测,东北航线将会越来越适合航行,适航时间也会逐渐延长,未来甚至有可能实现全面通航。

“冰上丝绸之路”是继 “一带一路”倡议之后的又一创新性国际合作模式,对于我国来说,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意义重大,能为中国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更是有助于港口发展并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面。

“以北极航线为主要依托的‘冰上丝绸之路’,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更近的能源通道选择。” 李振福表示,北极地区未探明油气资源占全世界未探明油气资源的22%,包含了大量未被发现的天然气和石油,随着北极通航环境的改善,“冰上丝绸之路”的共建,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开辟海外能源基地的难得机遇。

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为例,其在今年7月首次通过北极东北航道向中国供应LNG,平均用时20天左右,比通过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节省20天以上。“在‘冰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亚马尔项目以及后续将开展的更大范围合作,可能会改变世界范围内天然气的供需格局,显著减轻我国能源进口方面的压力。”李振福说。

北极事务切入点

近年来,北极自然环境和地缘政治环境不断变化,北极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事务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北极航线问题又是北极的焦点问题之一。

作为北极的重要利益攸关方,中国如何在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日渐提升的情况下,更好地介入北极事务?“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是参与北极治理的中国方案。” 李振福认为,北极是重要的全球公域,而且重要性会随着气候变化、海冰融化的推移而提升,北极距离中国并不遥远。

“‘冰上丝绸之路’为我国参与北极事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没有那么敏感,是很好的平台和机会。”

现阶段,根据,中俄双方“冰上丝绸之路”共建合作内容,将涉及港口基础设施、能源勘探、通航保障等领域,以此打开两国在能源贸易、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极地科考、文化交流等领域的新局面。

“通过‘冰上丝绸之路’,中国争取北极航线权益将由难转易,腹地国家政治态度将有所转变,合作理念将更深入国际社会。”李振福解释,中国属于海陆复合型国家,争取北极航线区域的海洋权益存在着时间上的“先动劣势”,与北极距离较远使中国又存在空间上的“地缘劣势”,争取北极航线权益从客观上看,对于中国将是极大的挑战。而“冰上丝绸之路”的提出,使中国成为了北极航线开发建设的重要参与方,恰逢其时地为中国创造了争取权益的机会,也为中国日后在地缘政治复杂、大国竞争激烈的北极地区建立“中国方式”的地区主导规范创造了可能。

潜力大有待共建

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对我国经济、交通、贸易、文化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李振福认为,经济方面,“冰上丝绸之路”将促进中国释放更多经济能力,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交通方面,中国沿线城市交通条件将大幅改善,腹地区域逐渐走向互联互通;贸易方面,中国国际贸易地位将逐步上升,“外溢效应”不断惠及域外国家,国际贸易体系稳定发展。

“‘冰上丝绸之路’两端连接的东亚和西欧,占据着世界主要国际海上贸易量,届时将会推动世界航线中心进一步向北扩散,世界的经济、贸易和海上运输格局都会随之发生重大改变,世界海运网络也将更加趋于均衡化。”李振福介绍。

发展潜力巨大,但李振福保持着审慎的乐观。“‘冰上丝绸之路’还在初步建设中,很多条件还不具备,其商业化前景依然局势不明,扑朔迷离。”李振福告诉记者,北极航道的窗口期只有三四个月,对于航运企业来说,还不足以缓解航运和贸易压力。

另外,李振福还表示,建设“冰上丝绸之路”是一个长时间、广范围的过程,不仅需要中俄共建,还需要其他国家共同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但从目前来看,只有中俄两国较为积极,这样也不会带来更大的贸易和经济方面的影响以及效益。“无论是‘冰上丝绸之路’还是‘一带一路’,都无法靠一国之力完成,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建立沟通协商机制等措施,才能实现合作开发,以期达到高水平的规模效应。”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