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湖南远洋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远洋公司”)传来消息,该公司投资1亿元建造的3艘650TEU柴油—LNG双燃料动力船10月即将开工,这将成为长江干线新建的首批LNG动力集装箱船。

喜中仍有忧。“预计明年6月这艘船能建好,计划投放于岳阳—上海洋山航线。但现在长江中下游仅南京港有一个LNG加注站点,我们很担心因加气问题影响船舶周转。”湖南远洋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文科向记者表示。

我国对LNG动力船的探索始于2010年,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建成各类LNG动力船300余艘,取得一定进展,但离预期仍有一段距离。随着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船东热情进一步点燃,LNG动力船离“热”起来还有多远?

先实践后规范

“国标”体系基本建立

2010年8月,长江首艘LNG动力改造船“武拖轮302号”在武汉下水试航,随后服役于武汉轮渡公司。“这艘船LNG替代率达到75%,一年可节约燃料费用20余万元。”下水仪式上,武汉轮渡公司负责人曾向媒体公开表示,语气难掩兴奋之情。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武汉轮渡公司,了解到的情况却让人遗憾。“仅使用了一年半就报废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艘船的LNG动力系统一直没有通过船检部门的检验,使用半年后只能换回柴油系统,这样算下来成本太高,失去了改造的意义。”

类似问题也发生在湖南卓越航运有限公司身上。“2012年花了200多万改造费,但是船舶年检通不过,一年后就报废了。”该公司船务部经理吴建明说。

因能耗低、排放低、安全性高,LNG一直被公认为柴油燃料的最佳替代者。但新生事物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过去8年,我国对LNG动力船的推广应用,可谓“先实践后规范”。

一方面,导致LNG动力船“叫好不叫座”的具体问题慢慢浮现,没有检验标准是其一,加气难是另一大因素。

武汉轮渡公司工作人员透露,公司原计划给旗下3艘新建渡船都装上LNG动力系统,但“武拖轮302号”不成功的尝试让他们彻底打消了念头。“每次加气,要用2台大吊车将气罐吊上卡车,运到燃气站加满后再运回来,增加成本还存在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一边积极推动行业试水,一边总结经验,逐步建立起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的标准体系。如相继发布《液化天然气码头设计规范》《液化天然气加注码头设计规范(试行)》等标准规范,同时联合财政部出台《内河船型标准化补贴资金管理办法》,以真金白银的财政补贴进一步激发船企船东实践热情。

2011年江苏被国家列为“柴油—LNG混合动力船舶技术试点示范省份”。据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统计,截至2017年底,该省共新建LNG船舶24艘,对68艘大吨位内河运输船舶完成了整体LNG动力更新改造。江苏干线航道上已建设8座内河船用LNG加气站,其中3座已投入运营。经实船运营跟踪,新改建LNG船船的发动机性能及运行工况、安全技术水平等均达到了预期的要求,船舶整体外观和机舱环境更加清洁美观,航行的能耗约降低20%。

就在今年6月1日,《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舶法定检验暂行规则(2018)》正式施行,为LNG动力船发展扫清检验障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大范围推广内河LNG动力船的条件已逐步成熟。

新难题叠加老问题

推广之路仍漫漫

“此次我们投资近亿元建造3艘650TEU柴油—LNG双燃料动力船,与纯柴油动力的同型船相比,建造成本每艘高出280余万元。”湖南远洋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LNG气罐的标准以及船舶检验规范要求的提高,市场钢材价格、船厂施工费用等不断上涨,进一步推高LNG动力船改建造成本。

过去,财政补贴可以弥补这部分价差,随着新建LNG动力船补贴政策于2015年12月31日到期、改建LNG动力船舶补贴政策于2017年12月31日到期,不少计划建造LNG动力船的企业止步观望。

以江苏为例,2017年原计划完成200艘船舶动力系统整体更新,除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外,剩余改建费用由江苏鸿运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鸿运”)承担。“截至2017年底,我公司实际改建船舶70艘,改建亏损2000余万元,改建成本平均达90—120万元/艘。”江苏鸿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江苏是船舶大省,适改船舶有1万余艘。如果没有国家财政补助政策支撑,LNG船舶推广应用在江苏的大好局面将会丢失。”

同时,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LNG相对柴油的价差不断缩小,使用LNG动力船舶的经济效益减弱。加之2017年以来的LNG价格波动,经济性难以形成稳定预期,也让船东热情随之降温。

而此前困扰船东的加气难题也始终存在。

武汉轮渡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武汉此前规划建造3艘LNG加注趸船,目前2艘已建成,但因安全性问题,都在“晒太阳”。在岳阳,君山、云溪两处规划建设LNG供应点,由于没有投资方参与,规划仍停留于纸面。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船舶运输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纪永波认为:“由于是新生事物,加注站存在选址难、建设审批程序不明确、运营难的问题,船舶数量较少情况下,投资回收期较长,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加注网络不完善与LNG动力船的推动相互制约,互相观望,极大影响了推广。”

“今年公司还打算建造两艘新船,但如果补助不到位,加注站不建造好,我们暂时也不会考虑建造新能源船。”吴建明告诉记者。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