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保险要素和交易聚集中心

目前,上海已经成为全国唯一具有保险交易市场和完备保险机构体系的保险中心城市,形成了由保险要素市场、各类型保险法人主体、保险中介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功能性机构等各类机构组成的门类齐全、数量众多、层次完整的保险产业链。

从国际经验看,完备成熟的保险市场体系是国际保险中心的基石。国际保险中心是保险要素和保险交易聚集的中心,保险资本、人才、交易和技术依附保险机构而存立。完备的保险机构体系是形成良好保险生态圈的基础,而保险要素市场的成立更有利于规范和活跃保险市场交易,增强国际保险中心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能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评价称:“在保险机构体系逐渐完备的基础上,上海推动成立了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上海保交所、中保投、中信保上海分公司等平台型、枢纽型和基础性保险机构,以及中远航运自保、江泰再保险经纪、航运保险营运中心等专业性、功能性保险机构,吸引中国人寿二总部落户上海,不断丰富拓展上海保险功能,优化上海保险生态圈。”

不仅如此,“在保险要素市场和完备保险机构体系建设完成后,上海又增强了保险交易的活跃性,如航运保险注册制改革、上海航运保险指数发布、上海保交所陆续上线了诸多登记、交易和清算平台,提升了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内涵的能级和丰富度。”朱俊生强调。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国际保险中心框架中的再保险中心建设和保险资金运用中心建设,也将成为下一步上海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落实进一步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环亚保险经纪董事长鲍荣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上海保险业通过聚焦重点项目大型风险、巨灾风险、特殊风险的保障需求,可以增强对离岸风险、区域性风险以及全球性风险的再保险供给能力,推动上海再保险业的专业水平与服务能力提升。”

为此,中国银保监会明确表示将加大对上海区域性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包括支持在上海设立“一带一路”再保险承保共同体及营运平台,支持更多再保险主体落户上海等。

上海保监局负责人表示:“在中国银保监会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保监局将对照国际最高标准和通行惯例,针对制约再保险发展的制度障碍与短板弱项,借鉴全球主要保险中心经验做法,持续推进制度改革,破解束缚发展的瓶颈,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

保险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重要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建设也带来了新的保险产品服务和经营理念。保险已成为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上海保监局负责人表示:“上海市巨灾保险试点今年在黄浦区正式启动,为老百姓因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家庭财产损失和人身意外买单;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巨灾保险正在有序推进,将为上海现代化的超级港口安上风险防护罩;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在上海全市推广,已经为1580万平米住宅工程提供482.4亿元风险保障,这些都成为保险服务上海特大城市治理的范例。”

保险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上海保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累计为上海1625家科技企业的62.98亿元贷款提供融资增信服务;依托专利保险联盟推动开展专利综合保险和专利质押融资保证保险,承保专利数量2110件,提供风险保障累计6557万元,支持专利贷款近1000万元。

保险更为上海民众提供了高质量的保障。截至2018年5月末,大病保险覆盖上海市16个区、334万人,为3.92万人次累计赔付30.54亿元。个人医保账户累计承保8.16万人,提供风险保额236.19亿元。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一方面,2018年上半年,上海保监局新建《上海地区〈保险统计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等10项监管制度,完善“一梁三柱”非现场监管体系,搭建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另一方面,注重全流程市场系统治理,既坚持不懈抓公司法人治理源头,又一以贯之整治市场乱象,对车险市场、人身险销售和互联网保险中出现的乱象冒头就打,对于有风险端倪和问题比较集中的保险机构严查重罚、不遗余力。

对于未来,上海保监局负责人表示:“将全面深化上海保险市场建设,更好地贯彻我国金融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国家承诺,推进落实上海‘扩大开放100条’,积极加快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建设步伐,着力扩大辐射度、影响力和带动性,将上海真正打造成为一个既能服务全国,又具有区域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保险中心,打响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品牌。”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