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指标油价自10月初以来已下跌25%,因交易员担心在运达亚洲的石油供应创下纪录之际,亚洲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却在放缓。

船舶跟踪数据显示,11月抵达亚洲主要市场的原油达到逾2,200万桶/日的纪录高位,这较2017年1月增加约15%,也较今年年初增长近5%。

上述很多原油是在美国本月开始制裁伊朗之前预定的,炼厂提前订购以防备石油供应突然减少。

但由于美国政府意外给予广泛的制裁豁免,允许亚洲主要石油消费国继续从伊朗购买原油,因此并未出现整体供应下降的局面。

美国、俄罗斯和沙特三大产油国的产量大增,带动全球供应不降反升。10月这三国的合计产量首次突破3,300万桶/日,可满足全球石油总需求的三分之一以上。

迄今为止,这波产出增长都被稳健的需求所消化,不仅有来自中国和印度等亚洲主要新兴经济体的需求,也有日本和韩国等成熟市场的需求。

不过,现在不断增长的供应有可能转化为供应过剩,随着金融交易商撤出油市,现货原油合约自10月初以来下跌了25%。

分析师警告称情况可能会更糟,因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亚洲大型经济体经济成长普遍放缓。

“整个地区的势头似乎仍然在放缓,反映出金融条件收紧和全球贸易减慢的综合影响,”汇丰常务总监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范力民表示。

就在9、10月份,主要的石油交易员和分析师还预测油价到年底将达到每桶90美元,甚至100美元。从那以后,市场人气发生了巨大转变,导致原油远期曲线完全逆转。

9月原油即期价格明显高于远期价格,这种逆价差的市场结构暗示供应紧俏,因储存原油并无利可图。

到了本周,油市已经转为正价差,暗示市场正面临供应过剩,这种情况下储存原油待未来出售是有利可图的。汇丰的Neumann表示,2019年的前景依然黯淡:“经济活动继续减缓,可能暂时抑制潜在的能源需求增长。”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