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伟:重视创新的企业将赢得市场先机

“中美贸易战”的实质是美方想要对中国高技术产品进行封锁,因此“贸易战”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自主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就长江航运经济而言,国内自主研发的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正快速产业化,应用于航运经济发展之中。

最有亮点的是武汉——洋山江海直达1140示范船“汉海1号”2018年底投入运营,意味着长江航运正逐渐步入船舶大型化、标准化、智能化和绿色发展的新阶段。

从这个角度出发回望和展望,将使我们关注下列三点。

2018年航运经济创新纷呈

一是发展航运总部经济成为上海、武汉等地的重要抓手。

2018年7月,上海出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武汉航运产业总部区项目于2018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

二是船舶及港航装备技术创新趋势明显。

2018年,《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和《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相继印发,推进“船舶智能化及船厂数字化”将成为船舶工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同时,2018年港口岸电等绿色智能港航装备技术在一些港口得到了长足发展。

三是航运服务呈现融合发展趋势。

供应链理念和产业链思维已成为包括中远海运、招商局集团等大型航运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基因,具有价值增值的长江经济带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以多式联运为引擎的运输和物流服务模式正在积极创新和实践。

  绿色和智慧将成为长江航运发展的主旋律

航运经济正在转向更多地依赖产业革命及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知识红利”,技术要素作为重要的基因,正在渐渐地被植入当前及下一阶段航运经济发展中。

绿色和智慧,特别是绿色航运发展,将成为2019年长江航运发展的主旋律。

岸电系统在长江沿线港口码头、锚地、三峡船闸等全面推广应用成为必然。大船经济将进一步凸显,船舶大型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将得到取得重要进展。

多式联运设施设备建设、服务水平和业务量将进一步提升。

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稳步发展,以武汉为节点的水水中转、铁水联运将保持强劲态势,大宗货物(矿石等资源散货)江海联运也将迎来快速发展。

液化天然一罐式能源运输将进一步发展,“气化长江”有望进一步取得突破区。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理念和长江航运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等,将进一步得到大型龙头港航单位的关注。

 长江航运业相关企业要找准方向

技术创新推动长江航运格局调整大幕已经拉开。长江航运业相关企业在新一轮的经济格局调整中要高度重视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踏准新时代的经济节奏,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航运企业,坚持江海洋联运物流化发展方向。

以长江为源汇点的大宗货物,大多由江入海或由海进江,需通过远洋、沿海和长江三程完成运输。

当前,减少中转环节、降低物流费用的要求日益高涨,航运企业要改革传统运输方式,大力推行江海联运、江海直达和全程物流化服务,通过自身力量或第三方物流,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全程包运和“一票制”物流方案,与重大客户以长期包运合同为依托,建立专船专线运输。

造船企业,加强新船型的研发。

适应“低碳”要求,开发环保节能型船舶,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大力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逐步推行新船能效设计指数理念;

开发江海直达新船型,以满足航道的新变化和运输方式的新需求,不断提高船舶经济性。此外,要加强长江航运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船港货互联、船岸互动、数据共享、实时通信及监控的信息网络体系,提高航运管理、安全监控、生产调度的效率和水平。

高端航运服务企业。长期以来,长江航运服务业主要停留在装船运货等基础服务部分,而高端现代航运服务如船舶融资、船舶保险、海事仲裁、市场信息、航运衍生品交易、船舶经纪、船舶管理、专业培训、创新研发等的发展仍显不足。

上海、武汉、重庆三市均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上海不断拓宽高端航运服务领域的范围;武汉重点发展船舶(货运)交易、航运金融、航运人才等方面;重庆主抓航运金融和互联网航运高端服务。

三大航运中心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推进航运中心信息化改造、智能化升级,全方位提升航运服务水平。

关联物流企业。长江航运物流应积极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协调沿江地区各运输方式,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特别是集装箱铁水联运,实现便捷高效的江海直达、江海转运、铁水联运和公水联运;

发展绿色低碳物流,积极引进、开发低碳物流技术,优化运输组织模式,强化节能减排,加强沿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