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1566435850_323.jpg

01

  日前,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发表了题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为全球经济赋能”的文章,文章中提到,在中国经济和产业格局优化调整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通过国际化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拓展全球化网络布局,形成优势协同与互补,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2019年美国发布的《财富500》榜单显示,全球最大的500家企业中,中国企业数量首次超过了美国,排名第一。
  即使不计算台湾地区的企业,中国大陆(包括香港)企业数量也达到119家,与美国上榜企业数量相当。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极具分量的全球商业巨头企业俱乐部名单中,中远海运集团以426.0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279位,首次超越了马士基集团。与2018年相比,中远海运集团排名上升56位,而马士基集团仅前进了11名,从去年的第305位升至今年的294位。
  确如周密在其文中所谈,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实力更为强劲。
  而这,完全可以从我国当前航运和造船行业中感受更多。

02

在改变航运业传统行业模式方面,中远海运集团做出了多种尝试,认为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手段在于整合产业链与供应链,打造产业集群,进而形成不同的业务最佳组合,以避免分散、孤立的业务布局,力求连点成线、排线成面。

  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举例说:“中远海运集团在‘一带一路’布局上,以码头为‘点’,投资了18座码头,形成‘一带一路’支点;
  以航线为‘线’,开辟多条集装箱班轮航线,拓展‘海上丝绸之路’;
  以物流为‘面’,加强物流、仓储、配送等业务的发展,开通‘亚欧海铁联运’和‘亚欧国际班列’,延伸‘陆上丝绸之路’;
  以极地为‘及’,开辟南北极航线并常态化运营。”由此,中远海运集团经营的港航业务形成了“点、线、面、及”的立体化“一带一路”建设格局。
  与此同时,中远海运集团在国际化经营中致力于将全球航运业带向“互利共赢”,塑造航运产业链新生态、新格局。
  “这一生态圈涵盖‘海陆空’领域现代供应链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而我们在生态圈中扮演一个平台的角色,把产业链各环节的经营者加以撮合,为客户创造新价值,为自身创造新增长。”
  在许立荣看来,构建现代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是大型航运集团在全球的应有之责。
  造船业不仅是支撑我国海运事业的另一个支柱,早已从国内市场越来越多地转向国际。
  而且,正因我国造船行业对国际航运市场的支持,航运服务业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运输需求,赋能于全球经济。

  03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国际市场份额均超过40%(以载重吨计),继续保持世界领先;
  以修正总吨计的话,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36.3%、35.4%和35.8%。
  其中,新接订单量居第二位,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均位居第一。另有一组数据可以加强我们对我国船舶建造的领先认识。
  相关资料显示,全球造船行需求已由欧美向中国、日本和韩国转移,这三国的造船完工量接近全球的90%。
  截至今年5月份,全球三大造船指标中,中国除造船完工量外,其他指标均遥遥领先于日本和韩国。
  2019年1-5月份,中国造船完工量1608万载重吨、新接订单1298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8968万载重吨,分别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36.7%、56.8%和44.6%。
  同时,我国新接订单量向优势企业集中趋势明显,我国前10家造船企业的新接订单量占全国总量的76.8%,比2017年提高3.4个百分点。
  当然,不可否认我国船舶企业在散货船和支线集装箱船市场上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但在大型原油运输船领域和大型集装箱船领域均斩获较少。
  因此,我国骨干船舶建造企业在高附加值船型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品牌质量等方面的竞争力仍需持续提升,将豪华邮轮、LNG船等高附加值船作为发展重点,通过引进技术、团队等方式快速提升建造能力,补强中国船舶工业短板,使我国真正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强国,以适应越来越多的未来市场的需求变化。
  在此基础上,一些行业内人士也明确,我国船舶工业正不断向智能化发展,通过对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进降本增效工作持续开展,不断提升船舶的建造质量、效率和效益。
  同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骨干企业还要紧跟国际造船新规范、新标准的要求,密切联系船东,打造品牌船型,继续保持在主力船型上的全球领先优势,并且坚持创新驱动,顺应市场结构性变化,加大研发投入,在细分船型市场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预测,虽然2019年全球新造船市场面临的环境依旧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但由于近年来全球船队增速持续低于海运贸易增速,全球航运市场进入缓慢复苏状态,为新造船市场走出低谷创造了条件,而国际环保新规即将进入密集生效期。
  一些航运企业也将考虑到经济性较差的原因,对部分老旧船舶进行提前拆解,进而有望给造船企业带来新的订单。据初步预计,2019年,我国造船完工量约350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约3000万载重吨,年底手持订单约8500万载重吨。
  而除传统的船舶建造产业外,我国在深远海开发装备、海洋科考装备等智慧海洋装备上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
  中船重工自主设计建造的“蛟龙”号是世界潜深最大的载人深潜器,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钻井平台之一“A5000”的交付,均标志着我国高端深海装备制造能力达到新高度。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