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灯笼高挂、锣鼓喧天。随着一声长笛鸣响,我国超大型油船(VLCC)船队又增添了一位新成员——该公司为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建造、首艘安装脱硫系统的30万吨VLCC“凯福”号交付。

自交付我国首艘VLCC“伊朗·德尔瓦”号后,大船集团多年来紧跟国际船舶技术和产品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升级船型,先后自主研发了7代8型VLCC,手持订单批量超过世界运营VLCC船队的15%,服务的船东遍布亚洲、欧洲、美洲等地的十余个国家;该公司建造的首艘VLCC荣获“中国十大名船”“船舶产品首批中国名牌产品”等称号……大船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大船集团建造的VLCC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全球已经享有盛名;大船集团VLCC船队,已成为中国船舶工业的一座里程碑。

起步 历经风雨见彩虹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第一艘30万吨VLCC诞生以来,VLCC逐渐成为国际船舶市场上流行的船型,而能否建造这种船型也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船舶制造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

从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批准中国第一座30万级船坞的选址落定在大连市香炉礁港湾时开始,“建大坞、造大船”便成为大船人毕生的追求与梦想。现任大船集团副总工程师关英华说:“在1999年时,VLCC的设计与建造市场被日本、韩国占据,日韩的一些骨干船厂均拥有建造过几十艘VLCC的业绩,而中国设计建造的VLCC数量为‘零’。”

为实现中国VLCC“零”的突破,大船集团再次勇立潮头。1999年8月20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大船集团在这里同伊朗国家油船公司成功签约了5艘30万吨VLCC建造合同。如果说合同的签订来之不易,那么要把一纸合同变成一艘完整的VLCC更是难上加难。“拿到这个合同,我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拿到合同后,要将图纸上的内容变成性能优越的实船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困难很多、压力很大。在老领导、老专家的带领下,包括设计、生产、采购等在内的整个大船集团VLCC团队克服了很多困难,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关英华说,“作为当时这型船的主管,如今已成为副总工程师的我,经历了整个过程,感触非常深。”

2002年8月31日,中国第一艘VLCC“伊朗·德尔瓦”号签字交付,一举终结了日韩船厂在VLCC领域的垄断历史,揭开了中国造船史新的一页。该船的建造质量得到了船级社、船东的高度评价。船东称30万吨VLCC 1号船为“Pioneer of China”(中国先锋),并表示,大船集团建造的30万吨VLCC是其船队中质量最好的一艘。

关英华说:“这艘VLCC的成功交付不仅实现了中国船舶工业在VLCC建造史上‘零’的突破,更为大船集团进军VLCC市场、中国进军VLCC市场奠定了非常牢固的基础,拉开了中国挺进世界VLCC市场的序幕。”

飞跃 建造周期超日韩

大船集团的飞跃发展与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壮大一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仿制到自主研发的阶段,逐步形成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和突破;实现了船舶制造的专业化、标准化和批量化,三维设计、模块化造船、壳舾涂一体化……这些现代造船模式如今已得到广泛应用,船舶建造质量得到质的跃升。

曾几何时,日韩船厂的船舶建造速度让国内船企可望而不可即。大船集团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深感要缩短建造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必须改变陈旧的造船模式和落后的技术工艺。

在短短20年时间里,大船集团针对VLCC建造,制定了严格的生产计划标准周期,不断理顺各阶段工艺流程,规范工艺内容与深度,加强内部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在质量管理上,该公司持续推进高效焊接技术,加强施工自检互检专检,使产品报验合格率达98%以上;严格执行“按标准干、按程序办”,细化质量考核标准,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当时我们利用现有的550米长大坞,采用‘一艘半’建造法,简单地说就是把330米长的船舶分成艏、艉两大段进行建造。其中,艉半段210米,艏半段120米,分别在大坞和小坞进行建造,建造结束后便在大坞进行漂浮对接形成整船。通过这种建造工法的改变,提高了建造效率、缩短了建造时间。以前,大船集团的大坞一年最多能建造4~5艘VLCC,改变方法后,形成年建造8艘VLCC的能力。现在,我们一年最少建6艘、最多可建9艘VLCC。”大船集团生产管理部部长张立兵自豪地说,“我们在建造VLCC方面已经达到甚至赶超了日韩先进船企的水平。未来,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建造更多世界一流的船舶产品。”

随着资源利用率、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逐步提高,大船集团不断缩短VLCC水下建造周期。据张立兵介绍,目前,首制船建造由最初的303天最快已缩短到38天,系列船平均水下周期已经达到60天左右,航海前扫尾项目基本实现100%交验结束,建造周期已达到甚至超过日本、韩国造船水平。国内外知名的马士基集团、万邦集团、太平船务、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等航运业“巨头”纷纷到大船集团投单订造新船。VLCC船东船检也多次在感谢信中指出:“大船集团在推进产品建造技术上的创新取得了巨大成效,坚持为客户提供世界一流船舶产品的理念值得赞叹。”

创新 书写航行新篇章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造船市场持续低迷。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大船集团进一步坚定创新意志、加快创新步伐,按照“建造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产品研发战略,自主研发了7代8型VLCC,其航速、油耗等综合性能指标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该公司也由此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渐进式创新之路,创造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优势的成果。在升级优化船型的同时,大船集团还十分注重提高设备及材料的国产化率,其研制的VLCC国产化率已由首艘船的3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80%,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效应不断凸显。

 “从2002年至今,我们成功研发了7代8型VLCC,产品的性能确实越来越好、油耗和排放越来越低、舒适性越来越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英华说,“大船集团VLCC的成功研发,离不开船东的大力支持与创新意识,他们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引领行业发展的变革性作为,是大船集团致力产品创新研发的动力。”

近日交付的“凯福”号是大船集团为招商轮船打造的6艘VLCC系列船中的第五个船型。此前,大船集团同招商轮船就已经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共同打造了多型VLCC创新产品。

2018年11月,大船集团成功交付全球首艘硬翼风帆VLCC“凱力”号,标志着由该公司牵头的国内研发团队成功掌握了翼型风帆研发、设计、制造与应用关键技术。“凱力”号相关海试数据分析显示,翼型风帆助推节能效果显著。大船集团高质量完成了风帆在VLCC上的工程化应用,填补了该领域的国际空白。

今年6月和8月,作为“智能船舶1.0研发专项”的依托工程,全球首艘智能VLCC“凱征”号和第二艘智能VLCC“新海遼”号分别从大船集团起航。据招商轮船驻厂经理刘林凯介绍,这2艘集船舶航行辅助自动驾驶、智能液货管理、综合能效管理、设备运行维护、船岸一体通信五大智能系统于一体的智能VLCC,取得了中国船级社(CCS)i-SHIP(I,N,M,Et,C,)及OMBO一人驾驶船级符号。“2艘船的成功交付不仅在世界大型远洋智能船舶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也代表中国书写了全球VLCC智能航行新篇章。”他强调。

 “绿色、智能”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技术趋势,各种新环保规则的实施,以及智能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成为现阶段市场增长的主要牵引力和推动力。智能船舶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经济高效等显著特点,是未来船舶发展的重点方向。但总体而言,目前全球大型远洋智能船舶仍处于探索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关英华说,在成功研制全球首艘智能VLCC的基础上,大船集团将通过“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不断提升VLCC智能化水平,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综合竞争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船舶工业的蓬勃发展为大船集团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引着新时代“中国巨轮”勇往无前,也引领着大船集团破浪前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走过世纪历程的大船集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积极践行海洋强国、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全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贯彻新时代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