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刚精英日课中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到底什么是‘内卷’”,澄清了“内卷”与“囚徒困境”“马尔萨斯陷阱”的不同,非常具有洞察力。这里给出万维刚对“内卷”的分析,并探讨水运业是否会走向内卷和如何走出内卷。
  1、内卷的内涵
  “内卷”,英文叫involution,最早的拉丁文写法是康德发明的,跟它对应的词是 evolution,也就是演化。直观地说,内卷就是“向内演化”。
  “内卷”作为一种现象,最早由美国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Alexander Goldenweiser)从艺术角度提出来的。新西兰毛利人的装饰艺术,其特点是特别精细,看起来相当复杂,有各种细微的层次。但这个复杂是一种单调的复杂。精细倒是精细,但是精细得没有太多意思,就是几种模式不断地重复,没有什么创造力和多样性。从事这门手艺的人只能称之为“匠人”,不能叫“艺术家”。与此相类似,哥特式建筑也是内卷的一个案例,还有在核桃、头发丝上搞雕刻写文章,都属于内卷。
  内卷关键不在于有竞争,而在于“向内演化”,是精细化,是低水平的复杂。内耗是危机,内卷却是一种无声的悲哀。陷入内卷的人很可能乐在其中,都不觉得那是悲哀。中国的高考、红学研究、政府部门办手续、农村的红白喜事、抗日神剧等,都是当下大家所能感受到的“内卷”案例。
  2、内卷的诸多视角
  在相关的留言中,更容易找到“内卷”的案例和真实内涵。
  冷军超写实的画,甚至让人无法分辨其是画还是照片,这可以被理解成为一种“内卷”。虽然毕加索画不出来,并不意味着有创造力。一位读者评论道:“这种画只是在感动自己,让自己以为自己很努力,其实都是行为艺术。”万维刚称之为“冷军的艺术是意志力的胜利。”
  “内卷”背后的原因:懒惰、缺乏冒险精神、格局不够、想象力不够、蹭热点或吃老本的心态。
  凡事都是过犹不及,解读是一种智力游戏,过度解读就是一种刻意的炫技,这就是内卷化,比如神学院的教职人员对圣经的解读。
  从踢足球来解释“内卷”:前锋和中场不和是“内耗”,后场无谓倒脚就是“内卷”。
  过度认真也是内卷,比如项目汇报变成了PPT赏析。
  吉尼斯世界纪录=内卷化案例集。
  内卷就像达克效应:对自己无知这件事本身无知。沉浸于虚幻的优越感中,以为自己比大多数人都优秀,会处在愚昧巅峰的内卷化中。
  内耗是拳拳到肉的手足相残,内卷是看上去很美的原地打转。
  低水平复杂有个悖论,就是分形理论中由简单到复杂的“涌现”。简单的复杂并非完全没有价值,有可能生长出高维度的结构。由此,内卷不完全没有价值。
  内卷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是否也具有合理性?在社会可以负担的前提下,在一个尺度内,是不是也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二者是否存在动态平衡?就像日本的工匠精神,如果太过追求,就是“内卷”,而中国恰恰需要一定程度的“工匠精神”。
  判断是否是“内卷”,有这样两个方面,一个是,是不是一直在有限的范围内无法自我成长,一直在做简单的重复的精细化操作;另一个是,是否从长期来看是没有发展的,甚至是停滞不前的。这其中,重要的点就在于没有创新力。
  日本茶道怎么来的?顾衡说,商人喝龙井喝碧螺春,武士只喝得起高沫,如何才能心理平衡?只好在怎么喝上大做文章。这就是内卷。
  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有可能也是一种“内卷”,低水平复杂。
  我们的努力和坚持是不是产生“增值”是关键。如果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没有带来变化和增值,那就要停下来审查一下是不是进入到“内卷”状态。
  内卷就是在一个范围内,无法找到新的突破方向,而不得不在固定的范围内把一些方法和流程搞得更复杂和更精细,乍一看高大上,其实仔细分析根本就没有技术含量,而是圈子里的人自娱自乐。解决内卷必须创新,必须要有更大的视角或是全局的视角。对于个人,要敢于放弃存量,寻找新的突破点。
  内卷是局限在一个小领域内做没有实质性提升的微创新,过度追求形式和细节,在没必要复杂的地方搞复杂,在不需要精细的地方弄精细,螺蛳壳里做道场,充满了自欺欺人的匠气。像日本的花道、茶道、餐饮之道等都是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下产生的,不能说它一无是处,而是说很多时候真的是“穷讲究”。是贵族在没落之后,为了顾及颜面而催生出来的文化。
  量变会引起质变,量变还可能会进入到“内卷”。由此,“刻意训练”的“刻意”很重要,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总在缓慢升级。
  3、水运业是否会走向内卷?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在日常的工作中,似乎看到不少水运业的问题和弊端,比如水运业的科研机构越来越难做,单个项目额度越来越小,而甲方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比如内河水运虽经这么多年的发展,似乎并没有多少改观;比如船舶不断大型化,但运价却越来越低,船舶大型化产生的收益并未给船东带来多少收益;区域内的港口也越来越走向低水平竞争的泥潭,所以不得不采取港口资源整合的策略。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低水平的重复似乎已经是部分水运领域的特征。
  走出内卷,必然是创新。水运领域的创新一直在进行,包括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港口自动化以及航运电商都是新形势下水运产业链的创新之举,智能航运也正在成为水运企业的必然选项。关键是,创新的结果会怎样?如果所有的创新都是对水运业发展的修修补补,并让水运业在原有的路径下走向越来越难的境地,那么,即便有持续不断的创新,水运业似乎也无法避免内卷的发生。内河水运的单位运输量价格已经降至4分钱以下。“4分钱里做道场”是否就是水运业的内卷化表征?
  新能源、5G、虚拟现实、区块链、3D打印等新技术,对水运业来讲大多数时候是挑战而不是机遇,这些新技术可能会对水运业的需求端产生重要影响,让水运业的需求在未来的某一天达到顶峰。如果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不能让水运的单位运输量的收益增长,那么意味着水运业的总蛋糕不再增大。可以看到,各种运输方式都会运用新兴技术改进自身的服务能力,由于水运业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的时效性缺陷始终存在,水运业的相对比较优势在新技术下并未强化,这让水运业未来的单位运输量的收益难以改观。在有限的市场空间中,所有的努力都不会产生更高的收益,这可能就是水运业的内卷。一个好消息是,在全社会逐步进入到碳排放的强力约束下时,其他运输方式提速面临碳排放大幅上升的压力,这对水运业的发展是一个利好,让水运业发展的天花板晚一些到来。
  不过,换个视角,也许又会有不同的认识。如果从水运业的劳动生产率来讲,自大航海以来,水运业的劳动生产率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世纪末的跨洋班轮,毛里塔尼亚号和路西塔尼亚号全速航行时每天要消耗燃煤900多吨。对于毛里塔尼亚号上的366位轮机员来说,至少需要312人忙于应付燃料仓中的25台锅炉内192台燃烧炉的铲煤。而现在,一艘2万箱的集装箱船,所有的船员也不过20多人。中国沿海港口正在推动智慧港口,在港口的控制室操纵船舶装卸会让港口装卸的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水运业通过技术创新让水运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现在,大家都在探讨船舶的少人化乃至无人化,内河水运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船岸协同、岸基为主”的模式,这样的发展方向都会指向水运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如果水运业的蛋糕难以进一步做大,让更少的、更高技能的从业者参与水运事业发展,获得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体面收益,这是不是未来水运业的一条出路?如此这般,水运业就不再不可避免进入到内卷的通道。长期困扰水运业的船员问题只有这样一个答案。
  还有一种可能,在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动下,水运业与其他运输方式以及供应链的其他环节深度融合,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空间拓展,也会让水运业从传统的内卷路径中走出去。
  由此,不必为水运业是否会走向内卷担忧,创新发展和融合发展都是水运业走出内卷的方向。水运业各环节是否进入内卷的典型指标,应该看劳动生产率。如果在水运业的某些环节,劳动生产率已经进入到了瓶颈状态,就需要拿出充分的勇气,摒弃根深蒂固的存量思维,去寻找突破内卷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水运咨询,正需要这样的变革。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