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的最后一个月,招商局国际在海外港口业务上频频出手。先是被媒体爆出与达飞轮船达成Terminal Link港口公司部分股份收购协议,后又与中远太平洋、中国海运强强连手,入股台湾高雄集装箱高明码头,接着又与东非吉布提港口和自由贸易区管理局订立购股协议,以14.4亿元收购PDSA已发行股本23.5%,收购的资产及业务为吉布提港多功能码头、1个货柜码头66.66%股权及吉布提自由贸易区内开发及管理物业的23.1%股权。

去年底招商局国际斥资14亿元入股东非吉布提港码头

两年前,招商局国际董事总经理胡建华曾表示:“虽然会留意各种发展机会,但目前并非进行投资的最好时机。” 面对此次大手笔“出手”海外港口,业内人士猜测,或许其已探知港口投资的机遇来临。而据记者了解,受国际贸易增长下滑影响,招商局国际国内码头的吞吐量增长大幅放缓,其去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收入196.15亿港元,同比减少6.0%。在业绩下滑的情况下,招商局国际在深化现有国内港口网络布局的基础上,开始积极把握海外港口,拓展海外市场,致力于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

拓展海外市场

作为中国最大的公共码头运营商,招商局国际目前已基本形成全国性的枢纽港口战略布局。几年前,胡建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招商局国际在国内的港口网络布局日臻完善,下一步将瞄准海外市场,积极拓展业务空间。

2008年,招商局国际迈出海外投资第一步。当年9月,与越南航运公司Vinalines的一家附属公司成立合营公司;同年12月与越南国家油气公司旗下的PVSB就越南槟庭星梅项目成立合营公司订立框架协议。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合资项目的进展几乎停滞,但招商局国际表示并没有放弃对海外市场的关注和研究。

受金融危机影响,招商局国际海外投资步伐放缓,但也偶有动作,如参与非洲码头的收购业务。2010年,招商局国际和中非发展基金共同投资成立的合资公司盛日(招商局国际和中非发展基金分别持有盛日60%及40%的权益)与以星航运签订协议,盛日斥资1.54亿美元收购以星航运全资子公司TICT47.5%的股份,TICT拥有尼日利亚拉各斯庭堪岛港口码头从2006年起15年的经营权。

招商局国际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时机以及合适的码头项目。2012年招商局国际开始海外出击,大手笔拓展海外市场。

先是2012年初,斥资550万美元购入Aitken Spence持有的位于斯里兰卡合营项目的全部30%股权。该合营项目是在科伦坡投资逾5亿美元兴建并运营集装箱码头,首期工程将于2013年7月投产,届时将建有360米的码头岸线,整个港口将于2014年4月竣工。之前,招商局国际持有该项目55%的股份,Aitken Spence持有30%股份,斯里兰卡港务局将有余下15%的股份,收购完成后, 招商局国际持有的股份由55%增至85%。

2012年7月,与印度尼西亚国有港口运营商签署谅解备忘录,斥资20亿美元在印度尼西亚巴淡岛的Tanjung Sawuh建设集装箱及铁矿石码头。该港口将于2013年动工,2016年建成,集装箱年吞吐量将达400万TEU,铁矿石年处理能力将达到1亿吨。

2012年9月,完成收购TML公司50%的股份,据悉,TML拥有洛美集装箱码头项目35年的发展和经营权。洛美集装箱码头预计最大年吞吐能力可达220万TEU,是多哥唯一位于几内亚湾的集装箱深水港。

2012年12月,与中远太平洋、中国海运联手入股台湾高雄集装箱高明码头,招商局国际等三方将平均持有高明码头30%股权。这也是招商局国际与中远太平洋、中国海运首次合组公司,招商局国际行政部总经理助理黄馨表示,集团希望通过与两大港口企业合作,并借助其系统内运输船队,建立两岸港口航运的运输网络,产生协同作用。

同月,与达飞轮船就出售旗下港口公司Terminal Link签署谅解备忘录,这似乎意味着,双方或有望在今年初正式完成股权转让交易。招商局国际入股Terminal Link目的在于拓展其在欧洲和北美市场业务。

从非洲到欧美,招商局国际开始着手打造全球性的码头运营品牌。谈及未来的计划,胡建华指出,公司欲与马士基码头、迪拜环球港务集团、和记黄埔等行业大佬共舞。

虽然2012年招商局国际海外出手频繁,但公司管理层对港口业务依旧持审慎态度。董事长傅育宁在出席招商局创立140周年酒会前表示,由于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速放缓,预计2013年航运业将面临更多挑战,而招商局国际将通过自身的协调及调整,结合国际市场和中国内需的需要,以及全球供应链管理的网络建设,利用市场出现的有利机会,弥补自己的不足。

而对于海外市场的扩展计划,傅育宁表述的非常清晰,“早前曾于南非收购码头业务,未来会继续于欧美及发展中国家收购,届时将会有融资需要。”他认为,欧洲经济隐忧大,美国经济复苏较明显,而亚洲地区经济则相对强劲,但不排除仍会在欧洲收购港口。

优化国内布局

招商局国际于2004年开始经营中国港口业务,当时斥资6.8亿美元购买上海国际港务集团30%股权。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招商局国际已基本形成全国性的枢纽港口战略布局,旗下港口分布于珠三角的香港、深圳、厦门、湛江;长三角的上海、宁波;渤海湾的青岛、天津等地。

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指出,招商局国际虽然在码头方面布局完整,但在许多码头所占股份较低,没有话语权,整个投资更像财务投资。傅育宁也曾不止一次地强调,招商局国际未来几年将着力解决现有港口利用率、增加吞吐能力的问题,过去招商局国际的港口建设速度很快,部分港口出现了能力超前,能力过剩等问题。他表示,今后招商局国际将更多关注正在运作的港口的能力整合,新增国内港口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在新兴市场增加港口建设。

近两年,“优化国内港口布局”成为招商局国际的国内经营重点。招商局国际开始对旗下的港口资源、业务和运营模式进一步整合和优化,综合运营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2012年9月,招商局国际与南山集团签署《股份托管协议》,南山集团将持有的公司58%A股股份全部委托给招商局国际代为管理,招商局国际以委托管理的方式获得深赤湾58%股份项下股东权利。12月份,招商局国际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码来仓储与中南山集团签署协议,收购南山集团持有的深赤湾25%的A股股份,其托管比重降至33%。对南山集团的托管和收购,更好地整合两者之间的港口运作,加强招商局国际在深圳西部港区的地位,进而为招商局国际带来战略利益。

面对强劲的对手,招商局国际迫切希望将旗下的港口码头业务优化整合,因此,才会回购外资投资者的股权和增持控股公司股份以加强控制和整合力度。业内人士指出,除了深圳西部港区外,招商局国际在宁波大榭、厦门湾南岸的漳州码头及青岛同样都直接参与运营管理。取得港口资产的管理控制权成为招商局国际在内地港口整合的纵深目标,也是其优化布局的一种手段。

招商局国际优化国内布局,除加强对码头的进一步整合和控制外,还着力改善其港区物流链的开发,其中包括港口物流业务、扩大支线运输网络、推动海铁联运业务等。

招商局国际位于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的港口物流业务自投入使用以来,吸引了DHL、NYK、APL等众多国际顶尖物流企业入园设立区域性配送中心,园区操作量同比增加两倍,对稳定码头优质航线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前海湾保税港区也成为国内单位面积产值最大、物流运作模式最完整、业务量增长最稳定的保税港区。

在拓展支线运输方面,招商局国际与珠江船务签署战略性合作协议,收购其全资子公司——珠江内河货运码头有限公司20%的股权,以搭建稳固的珠三角港口网络喂给系统。

为促进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招商局国际还积极推动海铁联运业务,先是以深圳西部港区为试点,开通深圳—长沙“五定班列”实行海铁联运;又于2011年开发长沙内陆港,旨在以此为基点,以海铁联运为纽带,创新引领国内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该项目已于2012年7月投产运营。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