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时刻

在大厦将倾之际,陈强接掌帅印。

多位接近公司核心管理层的人士证实,张志熔深居简出、不愿与媒体接触,却在资本界左右逢源,并对熔盛重工具有完全的控制力。而有着军人家庭背景且毕业于造船专业的陈强,则是一个抱有强烈的产业情怀的理想主义者,对造船业深怀抱负与使命感。

从上海交通大学[微博]船舶及海洋工程系毕业后,陈强曾进入江南造船厂,开始了在造船业的戎马生涯。在一次江南造船厂的全厂大会上,当老厂长在台上作报告时,陈强坐在台下听讲,并对周围的同事说:“有一天我会坐到上面去。”

1997年,已经担任江南造船厂高管的陈强被委以重任,奉命建造当时中国最大的船厂——上海外高桥造船厂。他向上级拍了胸脯,表示自己将用4年的时间建起船厂。按照当时国内的经验,一个新船厂从开工建厂到交付首制船正常速度需要10年时间。

在全世界都不相信陈强的时候,他做到了。2000年,时为国内最大的造船单体项目上海外高桥造船厂迎来机器轰鸣。

然而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滋味。2003年10月,陈强迎来了他命运中的一次巨大转变,为10年后一次中国造船业的风云突变埋下伏笔。

2003年10月份,陈惠娟接到了如皋人张志熔的电话,对方表示“有一个难以想象的大项目”,一个好朋友愿意和他共同来做。张志熔的语气中充满了激动和兴奋,并立即邀请陈惠娟前往上海见面。陈惠娟处事果断、敏于行动,接完电话之后,她立即驱车赶赴上海。

在以陈强为主角的文学作品《船梦》中,作者描述陈惠娟当时的心情称,就像一个阅读侦探小说的读者急于揭开故事的谜底:“从如皋到上海有三四个小时的 路程,那时苏通大桥尚未修建,中途要登上长江渡轮,跨越江流。陈惠娟踏破铁鞋,一直在寻找一举改变如皋经济面貌的大项目。那么,长江的另一边,会有什么等 待着她?”

陈强就此开始了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的生涯,并迎来与张志熔、陈惠娟的一段合作蜜月期,陈惠娟主政的如皋市亦将造船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在通往“中国造船业盟主”的道路上,如皋从此两脚都是油门。

在公开场合,陈强与张志熔关系良好,时常盛赞张的胆识与远见,但业内素有二人貌合神离的传言。一位不愿具名的熔盛重工员工对本刊记者表示,张志熔只是想赚钱,一遇到形势不好,他会随时抽身而退。

资本与产业融合失策是近年来产业发展典型矛盾之一,在造船业则尤为突出。江苏泰兴的一家民营船企江苏港华船业有限公司(下称港华船业)老板为了躲债,干脆躲到国外。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副主任张维竞亦分析,“资本家”是不用担心他们会吃亏的,他们随时都会在形势不好时撤离。

相比于港华船业,熔盛重工稍显幸运,因为有陈强。“陈强人倒是很能干,但不会因为他很能干,就把所有问题都给掩盖了。”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高新工程处副处长付春红给了陈强很高的评价。

张志熔离去,被认为是熔盛重工回归产业理性的重要标志。但此时的熔盛重工已是危机四伏,理想主义者陈强亦迎来重重挑战。

据最新财报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在2012年上半年净利大跌82%,全靠6.7亿元的政府补贴才保住盈利不致亏本。有分析者认 为,真正让熔盛重工头疼的是25年来最严重的航运低迷导致的船舶供应过剩,而造成供应过量的罪魁祸首,正是熔盛重工自己。“在早些年张志熔和熔盛重工风光 的时候,就有无数警告的声音称其将摧毁自己并拖累整个造船业,现在来看,该公司正在吞下苦果。”一位证券公司分析师称。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产生过剩的失控局面下,熔盛重工不得不采取收缩战略。来自中国船舶工业协会2012年对全行业的统计资料显示,尽管2011年熔盛重工的新接订单量是全国第一,但造船完工量却是全国第五名,前四位分别是上海外高桥造船厂、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和扬子江船业(控股)有限公司。

尽管陈强是造船科班出身,也在国企船厂有20多年的工作经验,但业界认为,短期内,陈强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此外,陈强还需要面对张志熔隐退可能带来的人心离散。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