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最大私营航空公司–海航集团旗下的航运子公司,大新华在全球屡遭诉讼已达3年之久,但真正将其所处困境大白于中国公众的,却仅是一次半途夭折的游轮旅程

自中国首艘豪华游轮 - 4.7678万总吨的“海娜号”(造于1986年)在韩国被扣后,“一石惊起千层浪”,围绕大新华的各类海事诉讼一时间见诸中国各大主流媒体报端,进而引发当地金融媒体对海航集团的声誉,及其高负债的财务状况何以为继提出质疑。

不过,国内也有不少业内人士私底下对沙钢船务的追债手段颇有微词,认为这种做法给中国刚起步的游轮业抹上了一层阴影,令政府难堪,甚至有可能激怒中国政府。

相关船只“海娜号”隶属向来高调,且颇受争议的海航集团。这艘丽星邮轮(Star Cruise)运营的船于近日被扣,源起海航早前签署的一份担保协议。据称,2010年大新华船务(香港)曾签署一份海岬型船租约,这当中海航是担保人,但之后大新华船务违约欠租,目前已被破产清算。

对此,海航官员全面回应《贸易风》质询,称沙钢已在英国高等法院发起新一轮诉讼行动,以裁决海航作为Dong-A Astrea轮(17.93万吨位,造于2010年)相关租约担保人的身份。此外,他们表示如果伦敦高院判其确有赔偿责任,那么海航集团有能力,且必将予以清偿。

“至于海航的担保人身份是否成立,以及应予赔偿多少金额,我们仍需听候法庭裁决,”一位海航官员在发给《贸易风》的声明中写道。“我们相信,英国高院必将秉公审理此案,同时海航也有能力根据法院判决履行相关义务。”

海航首席执行官李先华则在发给中国媒体的另一份声明中,对沙钢在韩国采取行动的做法予以谴责,称此事的法律管辖地应为英国。不过李先华相信,这场纠纷将“以符合中国商业文化的方式”得以解决。

沙钢在韩国的扣船行动令中国电视及其它各路新闻媒体倾巢出动,予以全面关注。为此,不少记者不得不为自己及其观众,就“国际船舶租赁和扣押”这类深奥主题上一节“速成课”。

国内各界对此事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有人为1659名不相干的旅客无辜被困2天而感到愤愤不平,也有些则各抒高见,认为这起事件充分揭露海航集团高知名度背后风雨飘摇的财务状况,令其颜面尽失。

相信《贸易风》的读者对沙钢并不陌生。2011年危机爆发时期,海航旗下的航运附属公司接连发生违约,欠下数百万租金未付以致被多家公司追偿,这其中就包括沙钢在内。

沙钢目前共索偿5800万美元,主要出自Dong-A Astrea轮的租金欠款。2010年,该船以7年期租予现已破产的大新华船务(香港),当时签署的日租金为5.25万美元。自上述租约被撤,船被提前还回后,沙钢曾在一系列相关诉讼案中获胜,其中包括伦敦仲裁案,就仲裁结果发起的英国高院诉讼案,以及香港高院对原租船商发出的清算令等。不过近来,该公司已将矛头转向大新华母公司-海航集团,并对其发起类似索偿诉请。海航是一系列遍及海内外的资产及投资项目的最终所有人,其中包括航空、机场、办公大厦、宾馆、高尔夫球场及金融企业等等。相关听证会将于下月初举行。

沙钢船务还告知《贸易风》称,其握有由海航董事长陈峰本人签字的担保函。

受众广泛的腾讯财经频道将此次扣船事件描述为对海航名声的一次沉重打击。

腾讯专栏记者Zhang Jialong(中文名不详)写道,“海航一定料想不到会出现这样的后果。”他认为海航未能按担保协议偿款的原因不难推断,相信是该集团在负债率高达78%,总负债约达2500亿人民币的情况下,资金情况已相当吃紧。事实上,由于债台高筑,它已被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及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先后斩断银根,以致不得不通过在中国颇受争议的理财产品实现融资。

“试问,还有谁敢再登海航游轮?”Zhang Jialong问道。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