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航减负21.5亿 央企重组脱困提速

日前,经济观察报从国资委独家获悉,债务缠身多年的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长航)通过债务重组和转型升级,甩掉了 21.5亿元的有息负债包袱。目前,中国长航已经基本实现了经营脱困。

据了解,中国长航的债务重组方案几经易稿,最终选择了市场化的手段——与债权方谈判,向银行提出在“借新还旧、期限延长、利率下浮、且不提供增信”的情况下获得续贷,并与银行协商对前期罚息予以减免、正常利息优惠打折,减少有息负债21.5亿元。

国资委研究中心处长王绛认为,在扭亏有望的企业身上,比如中国长航,其主动与债权方进行谈判,进而获得减免债息机会的办法属于市场化的创新,值得借鉴。除了这种办法,发端于上世纪的企业债务托管,以及一定范围内的债转股等其他脱困办法,放在现阶段,效果也是可期的。

在债务危机的化解基础上,下一步,中国长航将在转型升级、专业技术改造上继续布局。

相关国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近年来,规模以上国有企业负债率水平超过了60%。除了负债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表示,全国范围内的国企坏账率(不能够还本付息的账务)正在逐渐攀升。

以财政部2016年1-3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为例,“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中一项显示,3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225155.1亿元,同比增长15.6%;负债总额812024.2亿元,同比增长18.1%;所有者权益合计413130.9亿元,同比增长10.8%。

通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的计算发现,1-3月,全国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平均负债率已经达到了66.28%。从地方到中央,央企债务负担正在逐日显现。

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虽然坏账率便虽然没有当初严重,但随着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推进,基于多重历史原因导致的国企债务负担问题,再一次成为牵绊改革前行的桎梏。

脱困样本

为了化解债务危机,长航已经与债权方达成一致,顺利甩掉巨额包袱。

2000年前后,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加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后续影响,中国长航一度陷入发展的困难时期,背负下巨额贷款,且不能如期还本付息,面对庞大的不良资产,中国长航夜以继日在盘活存量资产、解脱债务问题上寻找出路。

经济观察报独家获悉,早在2015年,为应对债务危机,中国长航便尝试使用市场化的办法,不再将希望完全寄托于财政资源与行政手段,开始自己出去谈判。

在企业内部的债务重组方案几经易稿,终于敲定后,中国长航开始自行与银行展开谈判,要求银行“借新还旧、期限延长、利率下浮、且不提供增信”的情况下办理续贷,并要求银行对前期罚息予以减免、正常利息优惠打折,减少有息负债21.5亿元,并大幅降低资金成本,算是基本化解了债务危机。

同时,中国长航积极处置资产筹集资金,按期支付到期利息,并制定了资产处置、减员分流、经营脱团与转型升级等配套方案,以取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认可。

在做完上述工作后,中国长航便根据资产处置进度与可能,适度归还部分银行本金。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收到利息后,目前已经恢复对该央企的授信,将“不良”评级上调为“关注”或者“正常”。

王绛透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长航本部的债务危机基本化解。通过深化企业改革、调整业务经营,2015年,实现营业利润2.1亿元,同比减亏增盈5.7亿元,初步实现了经营脱困。现在,通过整合资源、组建长江干散货运输公司,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企业未来发展铺路。

为了化解债务危机,中国长航旗下的两家子企业也在为脱困开拓市场。

经济观察报获悉,在行业市场不景气的条件下,为了实现旗下子企业不被市场淘汰,中国长航在经营方式转变上下起了功夫,这一“转变”的目标首先便是海外市场。

始建于1949年,已有半个世纪造船历史的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青山船厂(以下简称青山船厂),在近十年中,由于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为了扭亏脱困,青山船厂从海外市场入手。2013年青山船厂交付船舶10艘,其中出口船舶6艘;实现完工商品产值18.19亿元,完工出口船舶商品产值15亿元,出口商品产值占全年商品产值的82.56%。2014年交付船舶12艘,其中出口船舶10艘;实现完工商品产值14.67亿元,完工出口船舶商品产值14.02亿元,出口商品产值占全年商品产值的95.64%。2015年交付船舶7艘,其中出口船舶6艘;完工商品产值9.88亿元,完工出口船舶商品产值8.24亿元,出口商品产值占全年商品产值的83.04%。

通过三年的努力,青山船厂实现了基本扭亏,由2013年亏损13.69亿元,2014年亏损9.94亿元,到2015年仅亏损不足1亿元,目前正在为下一步的转型升级铺路。

而中国长航下属的长江船舶设计院在长年亏损的情况下,跟着转变思路,正在从江海民用船设计入手突破,拓展军民两用船舶市场。

近几年来,随着长江航运重要性地位的下降,长江船舶设计院一度处于“冬蜇期”,长期经营不善,改制中很多遗留问题没能解决,加之国内没有建立权威的对设计单位进行评等的机构,内河航运市场准入门槛过底,外部竞争环境恶劣,导致长江船舶设计院一度处于生死边缘。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长江船舶设计院从市场需求入手,实施产品差异化经营,力求转型升级,加大技术储备的力度,开发新的船型,在竞争中谋发展,近三年完成了收支平衡。使其在激烈的,甚至是恶性、无序竞争中保持了优势,实现平衡发展。

同时,结合近年我国船舶军品任务增多的特点,长江船舶设计院从设计领域从内河逐步走向海洋大型军辅船开发,其研发的三沙综合保障船、2000T供油船等已经交付军方使用,受到市场的肯定。

王绛对于该央企的脱困路径表示肯定,认为这是一次市场化探索的样本。但是,祝波善认为,由于央企的国有身份所限,在与银行谈判时,先天占有优势,不能说完全没有行政因素的干预。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