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积极践行改革创新 推动绿色发展

 

 

 

 

 

天津LNG接船

 

中国海油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坚持“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理念,在年初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16年工作会议上,党组书记、董事长杨华指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追求绿色低碳发展已成大势所趋”。续写绿色发展,贡献清洁能源,推动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中国海油努力一如既往,成绩亮点纷呈。

气贯中华绿意盎然

2015年12月30日,汽笛长鸣划破福建秀屿的清晨,薄雾迷蒙的海面上显出“闽鹭”号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巨大的身影。“闽鹭”从印尼西巴布亚岛东固LNG终端出发,经过西太平洋,到达福建秀屿LNG终端——这条航线是中国海油LNG舰队运输资源的“海上动脉”。

作为全球第三、中国最大的LNG贸易商,在中国海油搭建的数条天然气动脉中,穿梭着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卡塔尔等国家的LNG巨轮,它们将一船船LNG从海外运抵中华大地,为寒冬中的祖国大地增添一抹“绿”意。

中国海油天然气业务分布全国24个省级行政区的78个地市,天然气发电总装机量695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三,累计生产绿色电力1347亿千瓦时。2016年2月3日,中国海油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次会议,天然气业务协调机制改革大幕开启,改革意在发挥天然气业务协调发展机制,实现天然气战略的整体转变。

2016上半年,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在经济下行、需求不旺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逆势突破,危中求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生产经营任务,保持了良好的经营发展态势:实现销售气量126.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7%;国外采购LNG销量767.5万吨,增幅24.4%,LNG进口量占到全国上半年进口总量的69%;液态销售大幅增加,实现133万吨销量,同比增长35.6%。

至今中国海油进口LNG累计总量突破8000万吨,相当于植树6.4亿棵,对抗雾霾效应显著。作为国内进口LNG产业的开创者,2006年中国海油只有广东大鹏1个LNG接收站,而2016年已有福建LNG、海南LNG等7个世界级大型LNG接收站,中国海油年接卸国外LNG能力超2800万吨。

在北方,LNG保供已经经受住了严峻考验,2015年天津市内六区供热全面推动“煤改燃”,改造面积达7200万平方米,远超2012至2014年的改燃总面积。中国海油全力协调上游资源,入冬前就为天津准备了超过6.1亿立方米天然气御寒。仅一周天津LNG便累计外输天然气量超过1.6亿立方米,创2013年正式供气以来新高。

在南海,清洁能源战略落地发芽。我国海上最大合作气田“崖城13-1”投产20年间已经累计向香港、海南供气超500亿立方米。中国海油点亮了香江之上的璀璨灯火。

在粤北,广东管网天然气从珠三角向粤北山区挺进,一举改变了当地煤、油为主的能源结构,覆盖了经济相对发达的珠三角地区。2016年韶关支干线的成功投运,打通了广东管网一期工程的“最后一公里”。未来,来自珠三角地区的荔湾海气、珠海LNG等气源可由南向北输往粤北地区,确保当地天然气的安全、稳定、足量供应。

改革创新平添动力

改革创新始终是中国海油绿色发展的澎湃动力。“十二五”期间,中国海油通过节能降耗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开展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节能技改项目、节能监测监督、节能标准化等工作,累计节能189万吨标准煤。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等措施,2015年仅渤海油田完成节能量14616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量总体目标与当期目标。抓好节能管理改革的同时,公司进一步创新节能技术,通过加大投入、创新改造、深挖潜力,重点推广了余热利用、电力组网、伴生气综合利用等多个项目。仅渤海油田4年便累计回收天然气4.7亿立方米。

2015年以来,中国海油在下游炼化板块大刀阔斧的改革,将过去分散在不同单位的炼化与销售企业整合成为一个产销一体化的市场化经营、专业化管理、集团化运作的公司,以实现对炼化产业的统一产业规划、统一资源配置、统一营销策略、统一体系建设,以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炼化板块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而新的“大炼化”不负众望,一体化的增值效应初步凸显,以炼化和销售板块的改革重组为契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前三季度,新组建的炼化公司强势实现利润总额54.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4.37%,中下游平衡油价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炼化板块改革带来的节能降耗更引来广泛赞誉。“海油节能管理团队特别高效,值得学习”,“全面节能管理,思路上有很大借鉴意义”,2016年5月19日,在惠州炼化,由国资委组织,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化集团、兵器集团等9家中央企业的调研团连连称赞。

惠州炼化通过在装置设备、工艺流程、管控系统方面铸造的“三驾马车”,将炼油综合能耗降至59千克标油/吨以内,单位能耗在国内同等规模炼厂中跃居领先水平,“十二五”期间,惠州炼化节能12.4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节能目标任务。而通过油品升级,惠炼油品100%到达国V标准。不仅惠炼一期瞄准高标准,正在建设的惠州炼化二期项目也将在2017年投产时直接生产国V标准汽柴油。届时,惠州炼化国V汽柴油总产能将超过1200万吨/年。

做足内功的同时,中国海油也善借外力。2016年初,大亚湾畔海风凛冽,惠州炼化二期项目施工现场却热火朝天。作为国内最大在建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总投资达466亿元,新建炼油生产装置15套、化工生产装置12套、煤气化制氢及动力站联合装置、配套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等。其中,120万吨/年乙烯工程与壳牌集团合资合作,被国家列入“中央企业在重大项目中引进社会资本示范项目”,11月1日正式交割。在二期化工项目中引入外资,可有效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分散投资风险,提高国有资本利用效率。此举在带来直接资本利益的同时,还有助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等资源要素,推动我国石化产业发展。

通过与壳牌在中高端化工领域的合作,中国海油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以差异化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二期化工项目投产后,每年新增120万吨乙烯产能可进一步降低我国对乙烯的对外依存度,每年约330万吨高品质、多元化的石化产品也将缓解我国石化行业结构性矛盾。

构建绿色新能源体系,中国海油的目光已经投向未来,而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始终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完善上下游科研机构整合,优化职能分工,2015年,中国海油组建了炼化公司炼油化工研究院;通过发力探索产业创新,中国海油致力于做强做优绿色产业,陆续开发了10余个CCER项目(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中国核证减排量),设计光伏、生物质、风电等领域,覆盖福建、新疆、内蒙、山东等地区,碳资产开发和管理能力明显提高。此外,中国海油高度重视并持续推进可燃冰、海洋能、海上核电等战略性海洋新型绿色能源的相关研究,建设科技研发基地支撑技术研发与孵化,其中“500千瓦海洋能独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平稳运行超过850天,累计发电约10.3万千万时,实现了潮流能、风电和太阳能多种能源互补。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