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驱动的集中式组织能够完全接受公链?

在分析过公链、私链的优劣之后,问题随之而来——这些传统机构能否敞开胸怀,完全接受公链呢?

这些集中式组织首先需要扪心自问,其是否愿意去冒险加入一个真正开源且无需许可的区块链网络。

内部创建激励机制的公链为所有参与者创造多层次价值,以便其根据贡献大小获得特定收益。为了使网络真正实现去中心化,公链不由任何人控制,所有人都可以访问,都可以发出交易请求,并通过验证被写入区块链。共识过程的参与者通过密码学技术共同维护公链的安全、透明、不可篡改。而这对于公开交易的“财富 500 强”的目标来说,这些交易很大程度上违反了“竞争优势”的理论法则,并常常延伸或者完全规避管理当前市场体系的规则。

公链的参与节点间的连接状态较好,验证效率高,只需要较低的成本即可维持运行,但也并不意味着私链完全失去可行性。由于私链验证者是内部公开的,因此并不存在部分验证节点共谋进行 51 %攻击的潜在风险。但是,如果私链能够存在并获得发展,则可能需要优胜劣汰,即在私链之间创造竞争关系。同时,每个区块链网络都必须包含一小部分完全受网络编码规则约束的企业。

可以看到,在区块链领域依然存在传统行业结构类似的现象。例如,在区块链协议(以太坊、EOS、NEO 等)之间也存在传统自由市场的“竞争优势”,但在每一个区块链协议中,参与者相互协作的同时,也存在基于一套编码规则的竞争。这些规则的制定并不是为了考虑每一个参与者的利益,而是优先保障网络的健康运行。

也许在未来,马士基、CMA CGM,PIL 和 Hapag-Lloyd 这样的航运巨头不再掌控同一个区块链解决方案的话语权,一些较小的航运公司也可以平等且独立的加入到区块链网络中去。整个行业联合起来,为行业制定解决方案,以确保区块链技术得到合理落地。

换句话说,在当前的市场体系中,传统竞争优势依然存在。一些体量不大的航运公司组成的区块链网络虽然难以与巨头抗衡,但能够勉强立足。在这种体制下,业内第二、三运营商依然不放弃对对首位企业的任何控制。同时,区块链技术的采用可以在竞争对手之间创造更高的效率和透明度,使其在一个更公平的行业环境参与竞争。

宏观层面,私链依然存在中心化实体面临的缺陷(安全性、审查阻力、缺乏完全透明度)。然而,从微观角度上说,只要遵守统一的编码规则的约束,这些私链参与者依然获得公链提供的诸多益处。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