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新上市船东一朝暴富“身份”存疑

在经历了一波三折终于完成股票发行上市之后,在利润连续3年下滑,盈利模式遭质疑中,中创物流募集资金增订6艘新船继续扩张船队。不过,由于核心股东多为此前和中远合资公司高管,一朝暴富的中创物流复杂错综的历史沿革和国有资产股权代持问题依然成为其难以回避的缺陷。

成功上市,造船投资项目引发质疑

这家新上市船东一朝暴富“身份”存疑

2019年4月29日,中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交所成功挂牌交易。本次公开发行股票6666.67万股,发行价格15.32元/股,发行后总股本26666.67万股。

招股意向书显示,中创物流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投资以下项目:沿海运输集散两用船舶购置项目、散货船购置项目、跨境电商物流分拨中心项目(天津东疆堆场)、物流信息化建设项目、大件运输设备购置项目。中创物流表示,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后,其生产运营能力将得以优化,公司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将得到全面提升。

据了解,中创物流本次发行上市的募集资金为9.1930亿元。其中,2.5292亿元用于沿海运输集装箱两用船舶购置项目,2.0048亿元用于散货船购置项目,总计约4.534亿元。这两个造船项目就占募集资金总额的近一半。

中创物流解释称,其中,“沿海运输集散两用船舶购置项目”拟购置沿海运输集散两用船舶4艘,包括2艘10000载重吨级和2艘8000载重吨级;“散货船购置项目”拟购置57000载重吨级超灵便型散货船2艘。

据国际船舶网了解,在这6艘新船中,中创物流已经完成了其中2艘集散两用船建造合同的签署。2018年5月25日,中创物流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批准,先行购置2艘8000载重吨级集散两用船。据了解,这2艘船目前由武船集团双柳基地建造,由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设计,已经在去年12月29日正式开工。

这家新上市船东一朝暴富“身份”存疑

目前,中创物流旗下船队拥有四艘小型自有船舶,用于沿海运输。中创物流董事长李松青表示,公司将着力打造节能、环保、高效的散货物流配送运输;通过采取“海海联运、海江联运”的配送分拨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程物流服务,提升公司在散货物流领域的竞争能力。

在完成了股票发行上市募集资金之后,中创物流计划使用募集资金中近一半用于订造新船扩张自营船队,在航运市场长期低迷的背景下,中创物流重金造船的计划也引发了质疑。

事实上,早在2015年,由于航运市场不景气,中创物流就对旗下两艘自有船舶“远大先锋”号及“远大忠诚”号进行了减值测试,将预计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726.54万元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

根据中创物流的招股书披露,由于外贸内支线集装箱和其他服务中的内贸集装箱业务一直为同船运营,合并计算后2016年至2018年毛利率分别为24.40%、17.28%、11.28%,其中2017年较2016年下降7.12%,2018年较2017年下降6.00%,沿海运输板块毛利率三年内已经下降超过一半。

中创物流也在招股书中表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后,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大幅增加,折旧及摊销也会相应增加。根据测算,募投项目投产后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每年增加约5344.55万元。如果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产生的效益不能覆盖新增的折旧及摊销费用,中创物流存在因募投项目实施而导致利润下滑的风险。

上市一波三折,核心股东为此前和中远合资公司高管

这家新上市船东一朝暴富“身份”存疑

中创物流的上市之路并不顺利。2016年到2019年,中创物流经历首次申报撤材料、二次申报取消审核、再上会推迟发行。一波三折后,中创物流终于在今年4月17日展开申购,在4月29日成功挂牌上市交易。

据了解,中创物流在2006年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资产总额15亿元人民币,主营综合性现代物流业务,为进出品贸易参与主体提供基于国内沿海港口集装箱及干散货等多种货物贸易的一站式跨境综合物流服务。

虽然中创物流在一波三折后终于成功上市,不过,关于中创物流历史沿革和股权代持问题的疑云并未消散,现任董事长李松青等高管的持股历史也涉嫌违反国资委有关规定、通过转让所在企业的国有资产违规代持股份而一朝暴富。

虽然中创物流在2006年成立,但其诞生却需要追溯到2001年设立的远大船务,后者是中创物流设立成立时的股东。远大船务在2001年1月由国有企业青岛远东国际船舶代理公司、国有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青岛远洋大亚货运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而青岛远洋大亚货运之后不久被并入青岛远洋大亚物流有限公司中,由中远海运集团全资子公司中远海运物流持有51%的股份。

由于经营不善,远大船务仅成立了不到10个月,就在2011年10月转让给了王顺举、李又安、冷显顺等十名自然人。这10人作为有关股权的代持人,实际出资者共149位,其中便包括中创物流实控人李松青、葛言华、谢立军。

值得一提的是,远大船务的股权转让并未按照当时适用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相应的国有资产评估及备案程序。

2006年,远大船务与自然人冷显顺分别出资1800万与200万设立作为中创物流前身的中创投资。2007年,远大船务从中创物流的控股股东转变为中创物流的全资子公司,中创物流的股权又被包括葛言华、冷显顺等5名自然人代持,共为包括李松青在内的132名自然人代持。2008年,中创物流的股权结构又变更为中创联合和自然人葛言华,持股比例分别为99%与1%。在中创联合中,葛言华等7名自然人又作为代持人替李松青等29名出资人代持。

2011年11月,在中创物流终于将所有代持股权还原之后,李松青成为了中创物流的第一大股东和实控人之一。另外两位实控人分别是葛言华和谢立军。根据招股说明书,中创物流董事长李松青、总经理葛言华、副总经理谢立军通过直接和间接控制方式,共控制中创物流86.68%的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在1996年至2011年,李松青一直担任远洋大亚物流的董事总经理,而在1996年至2008年时,谢立军则历任远洋大亚物流的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葛言华在1996年至2006年前则是远洋大亚物流任另一位副总经理。

这意味着,在此期间中创物流的三位实控人一边在国资控股的远洋大亚物流担任高管,另一边则在与远洋大亚物流存在明显相关联性的企业中担任幕后实控人。这一明显违规的行为也让人怀疑其是否存在向有关关联企业进行利益输送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中创物流盈利模式也遭质疑。5月30日,中创物流发布公告,拟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人民币8.5亿元(含8.5亿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单笔理财产品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

上市募资竟然用来购买理财产品,有业内人士因此质疑,中创物流不是船公司,作为货代企业,你是上市公司,货代的潜规则模式还不能具体操作,连续3年利润下滑,公司的未来在哪里?怎么能回报股东高增长?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